華文網

《天津日報》:點亮微心願 小愛匯大愛

“我們的消息一發佈,就有不少熱心人打來電話,說這些‘微心願’他們‘包’了。

” 西青團區委書記劉焱向記者介紹,“不到4天時間,這些心願就全部被‘搶’走了。認領心願的愛心人士不僅有來自區裡的機關幹部,還有民營企業家、企業工人、在校大學生,甚至還有一些外地的愛心人士。”

志願者: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五月底的一天,一對準爸媽來到了西青團區委,委託團委負責人把他們買給孩子的書包和文具送到孩子監護人的手中。這對準爸媽是區裡的機關幹部。

去年,夫妻二人剛剛結婚,為了使自己的結婚儀式更有意義,他們認領了微心願。今年,小夫妻已經孕育了愛情結晶,他們又一次選擇了這樣的方式迎接將要出生的寶寶。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許多認領者表示,替孩子們完成心願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當我看到孩子拿著新書包高興地舉過頭頂時,我自己特別高興,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禮物的喜悅一樣,

讓我很滿足。每一個孩子,都應該體驗這樣的快樂,我覺得我送出去的不僅僅是一份禮物,更是對他的關心和愛。這也讓我深刻感受到,孩子們渴望關注和愛更多於物質的滿足。”捐助人士張磊感慨道。

“我長大想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這是來自精武鎮霍元甲文武學校的一個7歲小朋友的願望。願望發佈沒多久,從事媒體工作的趙悅馬上認領了這個願望。

趙女士說:“從小,我也有穿軍裝的夢,但是我並沒有實現這個願望,因此看到小朋友的願望,我第一時間認領了這個願望。”六一兒童節前,趙悅特意到學校與小朋友聊天,並送給他一套《兵王傳奇》連環畫和美國隊長的書包。她與小朋友約定,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帶他參觀軍營,看看解放軍戰士們的訓練。同時,她與小朋友的班主任交換了聯繫方式,表示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

孩子們:感受愛 傳遞愛

孩子們的願望大多質樸而簡單。記者發現,在這些願望中,許多孩子們沒有為自己爭取什麼,而是首先想到了父母。一位元中學生在願望清單中寫道:“媽媽多年患糖尿病,併發症讓她特別痛苦,作為兒子想為她做點什麼,最近的心願就是能給媽媽買一個足底按摩器。”捐助人沈女士說:“看到這樣的願望,內心深處總會被孩子們對家庭無私單純的愛打動,

我想盡我所能幫助這些擁有善良與愛心的孩子,希望他們在愛中長大。”

小小“微心願”,傳遞大溫暖。捐助人李先生平時工作十分繁忙,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此次他委託團區委給捐助的孩子帶去500元錢,幫助孩子們實現心願。一次午休時間,李先生收到了一段視頻,一個穿著校服的高中生在視頻裡說道:“李叔叔,我收到了您的捐助,也感受到了您對我的關心。叔叔,聽說你經常加班熬夜工作,平時一定要注意身體。”接到視頻的李先生,感覺溫暖又意外,他沒想到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換來了相同的關心。原來,一次溫暖與愛的傳遞就是這麼簡單,李先生感慨道。

連續兩年受到捐助的初一學生小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民族中學。接到受資助的消息時,小羽說:“如果有比我們家更困難的家庭需要幫助,那就把這個指標給他們吧。”小羽的母親告訴工作人員,去年的微心願活動,讓孩子變化很大。過去,孩子會偶爾抱怨自己怎麼會出生在這樣的困難家庭,得到捐助並通過與捐助人的談心聊天,孩子仿佛一下子長大了。

我們:一次邂逅 許一生約定

由於許多捐助人是外地人士,還有許多捐助人不願意透露個人資訊,因此團區委的工作人員不得不親自將捐助人的問候與禮物一一送到孩子們手中。在完成心願的同時,團區委還會進一步跟蹤這些孩子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有十幾名志願者在這次活動中,通過小小的善舉,與捐助家庭的孩子建立長久的聯繫。

來自青海玉樹的小然在李七莊街借讀,想要一套關於回民史的書籍。自地震以後,他離開了熟悉的故鄉,這個心願承載著他對故鄉滿滿地思念。瞭解到心願背後的故事,捐助人不僅為孩子送上了需要的書籍,也與孩子老師建立了長久的聯繫,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在精武鎮霍元甲文武學校寄宿就讀的四川籍學生小楠,父母一直在山西打工,孩子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想要一張往返山西的車票。一名團幹部看到這個微心願後,第一時間與學校取得了聯繫,不僅送去了學習用品,也向孩子許諾,過年時送孩子去山西與父母團聚。

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僅實現了母親生日時送給母親蛋糕的願望,同時也收到了愛心人士貼心的問候;想要高考輔導用書的學生不僅收到了高考用書,還收到了愛心人士送的網上購書卡;“可能這些‘微心願’不能一下子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家庭的困難,但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也能鼓舞他們,讓他們有更充足的動力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劉焱如是說。

叔叔,聽說你經常加班熬夜工作,平時一定要注意身體。”接到視頻的李先生,感覺溫暖又意外,他沒想到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換來了相同的關心。原來,一次溫暖與愛的傳遞就是這麼簡單,李先生感慨道。

連續兩年受到捐助的初一學生小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民族中學。接到受資助的消息時,小羽說:“如果有比我們家更困難的家庭需要幫助,那就把這個指標給他們吧。”小羽的母親告訴工作人員,去年的微心願活動,讓孩子變化很大。過去,孩子會偶爾抱怨自己怎麼會出生在這樣的困難家庭,得到捐助並通過與捐助人的談心聊天,孩子仿佛一下子長大了。

我們:一次邂逅 許一生約定

由於許多捐助人是外地人士,還有許多捐助人不願意透露個人資訊,因此團區委的工作人員不得不親自將捐助人的問候與禮物一一送到孩子們手中。在完成心願的同時,團區委還會進一步跟蹤這些孩子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有十幾名志願者在這次活動中,通過小小的善舉,與捐助家庭的孩子建立長久的聯繫。

來自青海玉樹的小然在李七莊街借讀,想要一套關於回民史的書籍。自地震以後,他離開了熟悉的故鄉,這個心願承載著他對故鄉滿滿地思念。瞭解到心願背後的故事,捐助人不僅為孩子送上了需要的書籍,也與孩子老師建立了長久的聯繫,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在精武鎮霍元甲文武學校寄宿就讀的四川籍學生小楠,父母一直在山西打工,孩子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想要一張往返山西的車票。一名團幹部看到這個微心願後,第一時間與學校取得了聯繫,不僅送去了學習用品,也向孩子許諾,過年時送孩子去山西與父母團聚。

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僅實現了母親生日時送給母親蛋糕的願望,同時也收到了愛心人士貼心的問候;想要高考輔導用書的學生不僅收到了高考用書,還收到了愛心人士送的網上購書卡;“可能這些‘微心願’不能一下子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家庭的困難,但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也能鼓舞他們,讓他們有更充足的動力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劉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