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業資訊|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加快國土綠化步伐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加快國土綠化步伐

【1】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加快國土綠化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林業工作高度重視,多次研究林業重大問題,多次視察林區工作,多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據不完全統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林業的重要批示、指示、講話100多次,涉及林業改革、造林綠化、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各個方面。2016年1月26日,他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專題研究森林生態安全問題時明確要求,

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品質,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融為一體,為林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核心是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更好地指導林業改革發展。

學習領會服務國家大局的戰略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關係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戰略大局;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發展林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這些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林業在國家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使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林業發展的殷切期望。
林業要發揮好作用、履行好使命,必須緊緊圍繞維護國家森林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精准扶貧、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大局來謀劃、來推動,自覺在服務大局中作貢獻、求發展。“十三五”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始終堅持把改善生態作為林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始終堅持把做強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強大活力;始終堅持把保護資源和維護生物多樣性作為林業發展的基本任務;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林業發展的關鍵動力;始終堅持把依法治林作為林業發展的可靠保障;始終堅持把開放合作作為林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發展佈局上以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基礎,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為重點,綜合考慮林業發展條件、發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要求,
優化林業生產力佈局,以森林為主體,系統組態森林、濕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生態空間,引導林業產業區域集聚、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新格局。

學習領會改革創新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創新林業治理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還親自研究推動林業改革,對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產權模式、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等作出了許多重要批示指示,對全面深化林業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繪就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林業改革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把改革精神貫穿林業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釋放林業發展活力。要堅持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確保按時完成改革任務。我們要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全力推動國有林區改革,健全森林資源監管體制,提高森林經營水準,妥善化解金融債務,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林區轉型。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妥善安置職工,加強資源保護和培育。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升林地生產力水準。認真做好東北虎豹、大熊貓等瀕危物種國家公園試點工作,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提供經驗。

學習領會加快國土綠化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生態狀況的準確判斷,是對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偉大號召。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造林,力爭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儘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生態面貌。推動國土綠化行動工程實施。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集中連片建設森林,形成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構建國土綠化網路。建設重點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農田防護林、太行山綠化、林業血防、鹽鹼地造林、幹熱河谷造林、山體生態修復等。加速推進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專案。

依託“一圈三區五帶”發展格局,在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基礎上,按照主導功能,部署一批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將生態建設任務落實到重點區域,突出全面保護、系統修復、科學經營、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實行區域集中、政策組合、資金整合、重點突出、績效優先、責任考核,發揮整體效益,使“十三五”林業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更加聚焦、更加明確、更加有針對性。

學習領會保護優先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是林業的主要職能,要全面保護天然林,保護好每一寸綠色。他還多次就保護天然林、濕地、野生動物等作出重要批示指示。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格外關注,是對加強保護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最大支持。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保護、依法保護的原則,採取更加嚴格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天然林、濕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實現自然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維護其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一是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對全國重點區域的自然濕地和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人工濕地,建立比較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科普宣教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實行優先保護和修復,恢復原有濕地,擴大濕地面積。二是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自然保護體系,建設關鍵地帶生態廊道,爭取到2020年,全國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240處。

學習領會尊重自然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禁止移植天然大樹進城。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之心,是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基本遵循。林業作為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的主體部門,必須自覺帶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覺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堅持宜林則林、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堅持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飛則飛,科學造林綠化、科學修復生態、科學保護森林,加快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堅持不懈推進防沙治沙工程。以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佈區和沙塵暴路徑為重點,開展固沙治沙,加強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開展國家沙漠公園建設試點,堅持分區化、規模化、基地化治理。

學習領會生態惠民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要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熾熱的民生情懷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賦予了林業在生態惠民、綠色富民、精准扶貧中的新使命。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加快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強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能力,讓人民群眾更加便捷地享受生態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綠色優質林產品,推進更多貧困人口依靠發展林業精准脫貧。我們將加快實施森林品質精准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森林經營,強化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品質,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重點包括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大江大河源頭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經營、良種培育、森林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古樹名木保護等。我們要建設林業產業工程。加快發展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竹產業、生物產業、沙產業、森林旅遊休閒康養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產品的需求。建設一批國家儲備林基地。

學習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生態與經濟、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當前,這樣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許多地方依靠良好生態實現了良性發展,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變成了現實。山區、沙區、林區要實現更大發展,林農群眾要實現持續增收,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全面保護綠水青山,積極培育綠水青山,科學利用綠水青山,切實做好山水文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到2050年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65億立方米以上,濕地保有量不低於8億畝,林業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穩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基本建成生態安全屏障,林業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林業民生保障更為有力,林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2】湖南要求推進國土綠化量增質更優

全省加快推進國土綠化現場會今天在茶陵縣召開。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戴道晉出席並要求,瞄準重點,精准發力,推進國土綠化量增質更優,讓綠色成為美麗湖南的主色調。

戴道晉指出,我省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國情省情林情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國土綠化面臨的形勢任務已與以前大不相同。從社會需求來看,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從發展理念來看,必須做到品質第一;從國土綠化的推進方式來看,已由過去的政府主導、群眾投工投勞,向政府發動、部門組織、全社會參與轉變。

基於這些變化,國土綠化工作必須主動適應,積極改革創新。戴道晉要求,要把能種上樹的地方都種上樹,能綠化的地方都綠化起來;要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結構,科學經營林地,加強資源保護,使國土綠化不僅有“綠量”,更有“綠質”,不僅有數量上的“大”,更有品質上的“強”。戴道晉強調,在開展國土綠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時,必須切實提高國土綠化效益,切實發揮林業綜合效應,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文章來自 中國風景園林網

對全面深化林業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繪就了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林業改革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把改革精神貫穿林業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釋放林業發展活力。要堅持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工作,確保按時完成改革任務。我們要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全力推動國有林區改革,健全森林資源監管體制,提高森林經營水準,妥善化解金融債務,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林區轉型。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妥善安置職工,加強資源保護和培育。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升林地生產力水準。認真做好東北虎豹、大熊貓等瀕危物種國家公園試點工作,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提供經驗。

學習領會加快國土綠化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這些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生態狀況的準確判斷,是對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偉大號召。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造林,力爭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儘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生態面貌。推動國土綠化行動工程實施。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集中連片建設森林,形成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構建國土綠化網路。建設重點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農田防護林、太行山綠化、林業血防、鹽鹼地造林、幹熱河谷造林、山體生態修復等。加速推進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專案。

依託“一圈三區五帶”發展格局,在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基礎上,按照主導功能,部署一批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將生態建設任務落實到重點區域,突出全面保護、系統修復、科學經營、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實行區域集中、政策組合、資金整合、重點突出、績效優先、責任考核,發揮整體效益,使“十三五”林業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更加聚焦、更加明確、更加有針對性。

學習領會保護優先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是林業的主要職能,要全面保護天然林,保護好每一寸綠色。他還多次就保護天然林、濕地、野生動物等作出重要批示指示。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格外關注,是對加強保護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最大支持。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保護、依法保護的原則,採取更加嚴格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天然林、濕地、沙區植被、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實現自然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維護其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一是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對全國重點區域的自然濕地和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人工濕地,建立比較完善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科普宣教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實行優先保護和修復,恢復原有濕地,擴大濕地面積。二是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自然保護體系,建設關鍵地帶生態廊道,爭取到2020年,全國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240處。

學習領會尊重自然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禁止移植天然大樹進城。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之心,是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基本遵循。林業作為自然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的主體部門,必須自覺帶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覺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堅持宜林則林、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堅持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飛則飛,科學造林綠化、科學修復生態、科學保護森林,加快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堅持不懈推進防沙治沙工程。以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佈區和沙塵暴路徑為重點,開展固沙治沙,加強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開展國家沙漠公園建設試點,堅持分區化、規模化、基地化治理。

學習領會生態惠民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要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熾熱的民生情懷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賦予了林業在生態惠民、綠色富民、精准扶貧中的新使命。我們要深入踐行這一戰略思想,加快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強生態產品和林產品供給能力,讓人民群眾更加便捷地享受生態服務,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綠色優質林產品,推進更多貧困人口依靠發展林業精准脫貧。我們將加快實施森林品質精准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森林經營,強化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品質,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建設重點包括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大江大河源頭生態保護修復、森林經營、良種培育、森林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古樹名木保護等。我們要建設林業產業工程。加快發展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竹產業、生物產業、沙產業、森林旅遊休閒康養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產品的需求。建設一批國家儲備林基地。

學習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生態與經濟、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當前,這樣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許多地方依靠良好生態實現了良性發展,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變成了現實。山區、沙區、林區要實現更大發展,林農群眾要實現持續增收,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全面保護綠水青山,積極培育綠水青山,科學利用綠水青山,切實做好山水文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到2050年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65億立方米以上,濕地保有量不低於8億畝,林業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穩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基本建成生態安全屏障,林業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林業民生保障更為有力,林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2】湖南要求推進國土綠化量增質更優

全省加快推進國土綠化現場會今天在茶陵縣召開。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戴道晉出席並要求,瞄準重點,精准發力,推進國土綠化量增質更優,讓綠色成為美麗湖南的主色調。

戴道晉指出,我省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國情省情林情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國土綠化面臨的形勢任務已與以前大不相同。從社會需求來看,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從發展理念來看,必須做到品質第一;從國土綠化的推進方式來看,已由過去的政府主導、群眾投工投勞,向政府發動、部門組織、全社會參與轉變。

基於這些變化,國土綠化工作必須主動適應,積極改革創新。戴道晉要求,要把能種上樹的地方都種上樹,能綠化的地方都綠化起來;要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結構,科學經營林地,加強資源保護,使國土綠化不僅有“綠量”,更有“綠質”,不僅有數量上的“大”,更有品質上的“強”。戴道晉強調,在開展國土綠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時,必須切實提高國土綠化效益,切實發揮林業綜合效應,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文章來自 中國風景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