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是你,你該如何選擇:孩子跌倒了到底是扶還是不扶?

孩子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總是憂喜參半,喜的是寶寶長大了可以自己學著走路啦,憂的是孩子磕著了碰著了怎麼辦?也因為這種兩難局面而產生了一個問題,

孩子跌倒了我們做父母的該怎麼辦,扶還是不扶?

這原本應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心疼孩子就去扶一下,想要鍛煉孩子就讓他自己起來,可是偏偏如此簡單的問題,卻在中國八零九零的父母之中引發了很多爭論。

1.扶吧,孩子小,摔倒了容易磕磕碰碰。

扶是關心孩子愛護孩子的必然結果,同時孩子這個時候需要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更何況孩子真要是摔疼了,不去扶他的話那可就太冷漠了,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做不出這麼無情冷漠的事情。

有時候扶孩子,其實是在給孩子以身作則讓他知道關心弱勢群體,否則將來孩子長大了遇見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他可能會想“反正他自己能夠挺過去。爸爸媽媽小時候就是這麼對我的,

我可以他肯定也行”。

於是持這種觀點的人便找到了道德上的制高點,憑藉這種“合情合理”的理由,冷漠的看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大家都持這種態度不去幫助別人,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可怕!

2.不扶,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

我們做父母的其實在內心裡,是希望孩子從小就學會堅強、獨立,摔倒了懂得要靠自己力量重新站起來,因為我們這些父母是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的,即使有幸能夠多陪孩子我們也未必能夠有力量有能力幫助孩子。

對孩子的愛未必一定要是寵愛,有時候也需要放手。如果爸爸媽媽們素來對孩子的小磕小碰泰然處之,那麼孩子多半到最後都會自己爬起來接著去玩。

這種形式的放手,不僅能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加有利於培養處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會變相縱容孩子的依賴和嬌氣的個性。

扶或者不扶,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主張,但是我們也要保持一定的尺度,切莫期望太高要求太過苛刻。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爸爸媽媽便是自己的天.當天都“不管不顧”自己的時候,孩子的心理難免會產生那種絕望氣餒的情緒。

而扶好孩子,為的就是可以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也有利於減低孩子對父母的一種誤會 ,畢竟太過泰然自若,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不愛他了。

孩子如果還太小了,一般是不可能理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的,所以應當在他適當年紀能夠獨立思考的時候,再去做這樣類似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內心裡面的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基本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

我們做父母的可以不去攙扶,但也不要忘記孩子也有可能不會自己起來。如果想要“不扶”,那就不要忘記考慮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因為人和人始終是不一樣的。我們也不可能確定我們這樣的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能夠適用和奏效,因人而議才是硬道理。

再去做這樣類似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內心裡面的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基本都是來源於自己的父母。

我們做父母的可以不去攙扶,但也不要忘記孩子也有可能不會自己起來。如果想要“不扶”,那就不要忘記考慮一下自己孩子的性格,因為人和人始終是不一樣的。我們也不可能確定我們這樣的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能夠適用和奏效,因人而議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