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厭食症是怎麼回事?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治療?

厭食症(anorexia)是指較長期的食欲減退或消失、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是現今小兒中常見的病症。嚴重者可造成營養不良及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造成小兒“面黃肌瘦、個子矮小”,

是當今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疾病簡介

1、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的症狀。它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病症上屬於消化功能紊亂(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伴隨症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

2、青春期厭食症

主要為青春期少女由於怕胖而嚴格控制進食,本來就不是很胖的身體往往因為過分限制飯量而迅速消瘦下來,這時很容易發展為拒食、厭食、挑食或偏食。

3、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Nervosa,AN)

神經性厭食症,又稱為厭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並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

由於長期控制進食,甚至還不斷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進的食物再吐出來,這樣人為地打亂了正常的神經生理反射,導致大腦"見到"食物信號不再興奮,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面對食物不再有饑餓感,而是真的從心裡感覺厭惡、想吐,最後心理、生理反應趨於一致,形成病理性神經反射。多見於青少年,發病年齡多在13-25歲期間,主要罹及女性,男性與女性患病之比約為1:9.5。

二、發病原因

1、社會因素

常與社會因素有關,多有過度追求身體苗條的心理。由於擔心發胖,認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對身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期望,使她們非常注意飲食和體重,唯恐進食就會發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進後再設法吐出來。

多見於那些謹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強的成功女性。此類患者多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緒不穩定、無端的挑剔和喜好。

2、家庭因素

與家庭環境有關,如: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過分追求完美;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從小受到虐待、單親家庭等。這樣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點。與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

三、疾病治療

1、手術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採用的現代腦立體定向技術從設備和技術上來講均達到了安全、微創的標準。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的是難治性精神病患者,通俗的講就是藥物、電休克、心理等內科方法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者是服藥後副作用過於嚴重,患者無法忍受。另外一種就是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非常差,不願意服藥,無法保證藥物治療的系統性。1、患者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2、病史在3年以上。

2、藥物治療

嚴重的營養不良可造成對病人生命的威脅,據西方國家報導,神經性厭食病人在嚴重營養不良狀態,死亡率可達

10%。因而必須給予緊急處理。在體重指數低於14時應採用住院治療。但此時絕大多數病人是拒絕住院的,應採用勸說及強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這時的治療為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常採用口服、靜點並用的方式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水腫的病人常常存在血漿蛋白低下,有條件者可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往往在病人入院時血色素並不低,但這可能是病人脫水、血液濃縮後的假像,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生素等。

但長期不進食的病人,胃腸功能減弱,重新進食應從軟食、少量多餐開始逐漸增加,切忌急於求成。一次進食量過大,會造成病人胃脹、腹痛。病人的體重增加1~1.5kg/周為宜。

在促進病人進食恢復期間,可合併助消化藥:胃酶合劑,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針灸治療,也可用小量胰島素促進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復。

3、中藥治療

食滯型--由於長期飲食不節,導致食無滋味。應採用消食導滯方法。

濕困於脾型--由於脾失健運,導致濕困體內,有胸悶、嘔吐症狀。應採用健脾燥濕方法。

脾胃陰虛型--由於大量進食辛辣火燥食品導致傷陰,引起口乾咽幹,乾渴無比,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應採用養陰養胃方法。

4、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症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對於厭食症來說,可以通過代幣制療法、行為塑造法等方法減輕病人對食物的厭煩心理,逐步改善症狀。

5、補鋅治療

微量元素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在人體內參與多種酶的合成。 鋅可通過其參與構成的含鋅蛋白對味覺和食欲發生作用,從而促進食欲。人體缺鋅,特別是對於生長期兒童影響更為明顯。其臨床表現是:生長遲緩、食欲不振、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傷癒合不良、易感染等。因此服用新稀寶牌鋅硒寶片可以有效補鋅,治療神經性厭食症。

平臺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

患者無法忍受。另外一種就是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非常差,不願意服藥,無法保證藥物治療的系統性。1、患者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2、病史在3年以上。

2、藥物治療

嚴重的營養不良可造成對病人生命的威脅,據西方國家報導,神經性厭食病人在嚴重營養不良狀態,死亡率可達

10%。因而必須給予緊急處理。在體重指數低於14時應採用住院治療。但此時絕大多數病人是拒絕住院的,應採用勸說及強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這時的治療為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常採用口服、靜點並用的方式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水腫的病人常常存在血漿蛋白低下,有條件者可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往往在病人入院時血色素並不低,但這可能是病人脫水、血液濃縮後的假像,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生素等。

但長期不進食的病人,胃腸功能減弱,重新進食應從軟食、少量多餐開始逐漸增加,切忌急於求成。一次進食量過大,會造成病人胃脹、腹痛。病人的體重增加1~1.5kg/周為宜。

在促進病人進食恢復期間,可合併助消化藥:胃酶合劑,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針灸治療,也可用小量胰島素促進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復。

3、中藥治療

食滯型--由於長期飲食不節,導致食無滋味。應採用消食導滯方法。

濕困於脾型--由於脾失健運,導致濕困體內,有胸悶、嘔吐症狀。應採用健脾燥濕方法。

脾胃陰虛型--由於大量進食辛辣火燥食品導致傷陰,引起口乾咽幹,乾渴無比,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應採用養陰養胃方法。

4、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症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對於厭食症來說,可以通過代幣制療法、行為塑造法等方法減輕病人對食物的厭煩心理,逐步改善症狀。

5、補鋅治療

微量元素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在人體內參與多種酶的合成。 鋅可通過其參與構成的含鋅蛋白對味覺和食欲發生作用,從而促進食欲。人體缺鋅,特別是對於生長期兒童影響更為明顯。其臨床表現是:生長遲緩、食欲不振、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傷癒合不良、易感染等。因此服用新稀寶牌鋅硒寶片可以有效補鋅,治療神經性厭食症。

平臺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