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管退式自動原理

管退式,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槍管後坐帶動機構動作的自動原理

1883年,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挺真正意義上的機槍——馬克沁機槍採用的就是管退式原理,

因此管退式原理是使用得最早的自動原理。

採用這種原理的槍械槍管是浮動的,可以在機匣上前後移動,槍彈發射後後坐力推動槍管後坐,帶動槍機等其他零件動作完成自動迴圈。按照槍管後坐的形成長短,可以分成槍管長後坐和槍管短後坐兩類。

槍管長後坐

當槍彈發射後槍管推動槍機一起後坐,在整個後坐過程中槍管與槍機始終不分開,槍管後坐距離等於槍機後坐的距離,

只有當槍管與槍機後坐到位開始複進的時候,槍管與槍機才分開,拋出彈殼。複進過程中槍管先複進到位,然後槍機才開始複進,推第二發彈入膛,最後與槍管尾端扣合做好第二次擊發的準備。因為槍管的後坐行程很長,後坐部分的品質較大,後坐速度較低,加上複進中是槍管先複進到位,槍機才開始複進,所以採用這種原理的武器射速較低,現在已經基本不見使用,
只有在一些早期設計的自動武器中能見到這種設計原理,例如在一站中使用的法國紹沙M1915輕機槍。

槍管短後坐

當槍管在後坐力驅動下後坐時,先是和槍機一起後坐一小段距離,然後與槍機脫開,槍機在慣性作用下繼續後坐完成退殼、再裝填動作。

槍管與槍機脫離後,或在槍管複進簧的作用下複進到位(如美國M1919A4機槍),或在槍機複進時靠槍機推回初始位置(如我國54式手槍)。為了保證槍機有足夠的動能帶動其他零件運動,採用這種原理的武器常帶有槍機加速裝置,以增加槍機後坐速度和減慢槍管後座速度。例如美國M1919A4機槍的槍管節套後方就有左右兩個對稱的加速子,槍管後坐時槍管節套撞擊加速子,
加速子向後猛甩,使槍機加速後退。但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的手槍中,由於手槍初速小,槍管短而輕,槍機比槍管重,槍機後坐的動能足夠帶動其他零件動作,所以槍管短後坐原理的手槍不帶有加速裝置。

美國M1919A4機槍上有加速裝置(彎鉤狀的零件)加速槍機後坐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槍管短後坐原理示意圖,可以看到藍色的槍管在和套筒(相當於槍機)一同後坐一小段距離後,在綠色的開鎖突耳作用下與套筒脫離,停止後坐,而套筒繼續後坐退出彈殼

槍管短後坐原理有許多明顯的優點,比如動作可靠、後坐力較小,射速較高等,所以很多機槍都採用這種原理,但是因為這種原理的零件較多,結構比較複雜,再加上槍管在射擊時會前後運動,時間長了因為磨損等原因,槍管和機匣之間的配合間隙會擴大,會影響到射擊精度,所以那些對射擊精度比較高的武器比如步槍採用這種結構的就很少。美國M1941詹森半自動步槍是少數幾種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的步槍,但因為性能比採用導氣式原理的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遜色不少,所以沒有成為美軍制式裝備。

射速較高等,所以很多機槍都採用這種原理,但是因為這種原理的零件較多,結構比較複雜,再加上槍管在射擊時會前後運動,時間長了因為磨損等原因,槍管和機匣之間的配合間隙會擴大,會影響到射擊精度,所以那些對射擊精度比較高的武器比如步槍採用這種結構的就很少。美國M1941詹森半自動步槍是少數幾種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的步槍,但因為性能比採用導氣式原理的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遜色不少,所以沒有成為美軍制式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