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桃花依舊笑春風》:女版民國“韋小寶”,自信人生20年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講述了一段真摯的情感,雖距今已千年但依舊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部以《桃花依舊笑春風》為名的年代劇,

同樣也描繪了一份真摯的感情,塑造了一批鮮活的人物形象,敘寫了一段起伏跌宕的傳奇篇章。

由北京時代光影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桃花依舊笑春風》於4月18日開機,目前正在橫店拍攝。該劇由張漢傑執導,編劇龐一川執筆,彙集了苗圃、陳龍、徐小颯、鄭國霖、韓童生、杜源、白志迪、王麗雲、邵峰、朱泳騰、肖軼、張維伊、劉亞津、張英、錢波、蘇國濤、徐薏雯、劉希媛等實力派演員。

面對當下影視行業複雜的市場環境,如何才能在數量眾多的作品中突出重圍?大IP+小鮮肉的“必勝”條律如今頻頻失效,電視劇的製作該怎樣做才是對觀眾負責任的態度?在浮躁的時代氛圍中該如何堅守自己做好故事的原則?日前,我們與該劇出品人、時代光影文化傳媒董事長王錦對話,一起探討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如何做出好作品,贏得觀眾,收穫口碑。

北京時代光影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錦

苗圃化身“民國版韋小寶”,書寫一本普通人的亂世生存指南

編劇龐一川曾經創作了一系列民國傳奇劇,如《關中匪事》、《關中俠事》、《關中女人》等。此次的《桃花依舊笑春風》故事發生在西安,“劇本已經打磨了兩年,

我們達成了合作意向之後,龐一川老師根據新的市場需要和製作需要,改出了非常精彩的劇本,大家的創作理念和品質標準是高度統一的,所以在開機之前我們的劇本已經是非常完備的。”王錦如是說。

在上世紀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國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歷史時期,軍閥割據,外敵入侵,內憂外患,動盪不安,《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段風雲變幻的歲月,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女人如何在亂世中得以生存:軍閥賀桂奇屠殺進步學生,

被廖春風(陳龍飾演)等愛國志士刺殺身亡,賀桂奇之女賀桃花(苗圃飾演)為報父仇,化名雲岫,隱居于西安水車巷尋訪仇人,在兩人相許終身後,雲岫才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尋找多時的仇人,一面是兒女情長,一面是殺父之仇,一對有情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民國傳奇劇是一個龐大的劇種,講述的是民國發生的那些事兒,具有那個年代獨特的時代風韻。這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形成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重要歷史進程。所以,發生在民國的故事,天然地籠罩著一層傳奇的色彩,有一種動人的力量,這也是民國題材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這正是陳丹青所言的民國范兒,是“一種趣味、一種風尚和一種美學”。

但傳奇色彩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杜撰,民國傳奇劇也要符合歷史環境和歷史邏輯,人物的塑造也不可過度誇張以致失真,要符合人性的邏輯。王錦說道:“年代不同,但人性永恆。我們塑造民國時期的人物一定要有真情實感,比如寫一個民國時期的年輕人,他可能做的具體事情和今天的年輕人不同,但是他的情感、他的個性一定要讓當下的觀眾能夠充分理解的,一定是和今天的年輕人有共鳴的,只有這樣觀眾才會欣然接受我們的作品。”

苗圃飾演的女主人公賀桃花,就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女性。她具有西北女人的特點:外向、樂觀、潑辣、奔放、熱烈、豪爽。她雖是大家閨秀,但卻行事霸道,油嘴滑舌,滿嘴謊言,像極了一個地痞流氓。她穿梭于舊軍閥與新革命之間,平衡理想與現實,左右人情與世故,充滿著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精神,堪稱“民國版韋小寶”。在特定的歷史年代和特定的環境下,賀桃花找到了特定的生存方式,並且如魚得水。王錦非常欣賞苗圃的表演,他認為這個角色非苗圃莫屬,“這個擁有飛行員駕照的女演員與賀桃花的氣質非常貼合。”

好故事才是劇作的核心競爭力,年代情感戲的大忌是不痛不癢

描繪近現代歷史的電視劇作品浩如煙海,有精英視角,也不乏屌絲逆襲闖關打怪的草根視角,《桃花依舊笑春風》中能帶給觀眾新鮮感的地方在於故事以女主人公賀桃花的普通化、平民化甚至是世俗化的視角來講述,充滿了普通人的生存哲學和平民智慧。雖然是平民視角,但卻不能跨越重大的歷史事件,上個世紀前半葉影響中國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軍事事件,例如北伐戰爭、西安事變、中條山戰役、胡宗南閃擊延安等等都在《桃花依舊笑春風》中得以體現。

談到選擇演員時遵循的標準,王錦說:“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演員和角色的契合度,一個考慮形象,一個考慮角色塑造的能力。從這兩方面而言,選擇陳龍來演男主人公廖春風都是非常合適的,他對角色的理解非常精准,演出了廖春風的硬朗與灑脫。”

廖春風是一個身份複雜的角色,但剖析他的成長線索就能夠非常清晰地把握他的命運軌跡:年輕時滿腔愛國熱血,投身於秘密革命組織,用暗殺的方式救國;隨著視野的開闊,他找到了自己的堅定信仰,並矢志不渝的踐行自己的理想。他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服從於自己的信仰,在國難深重與政治動盪的歲月裡,廖春風是一個有責任感和有擔當的男人。在歷史上,廖春風並非個例,而是一個群體,他們為了就國家於危難,救萬民於水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刻畫這樣的人物形象是當下的影視作品的題中應有之義。

不痛不癢是年代情感戲的大忌,沒有張力的情感敘事也就很難產生一個能夠激發觀眾好奇心和觀賞意願的好故事,劇作的矛盾就是往刀尖上推。一個女人在尋找殺父仇人的過程中卻深愛上了自己的殺父仇人,這樣的情感邏輯設置是現實題材所無法完成的,這也正是年代戲這種題材得天獨厚的尺度。該劇將情感線索和人物關係做了極致化的處理,女主人公在復仇的過程中愛上了本是自己殺父仇人男主人公。“把人物關係放到絕境上去寫的設置,難度非常高,就像走鋼絲一樣驚險,但是如果能夠完成,絕對會有令人驚歎的效果。現在看,我們的故事是出色地完成了這個高難度動作。”

當下的電視劇市場,正在逐漸地由浮躁回歸理性,精當的表演、扣人心弦的故事,不露痕跡的製作,才是真正有市場優勢的作品,在當下紛繁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只有好故事才是劇作的核心競爭力。《桃花依舊笑春風》在市場中最大的優勢就是“真誠”二字,真誠地面對觀眾,也真誠地面對作品。這部劇既不是大IP,也沒有小鮮肉,王錦認為:“我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則就是做扎實的、現實的故事,用最精准的表演和最高的製作水準去完成這個故事的影像化呈現。”

挑選合適的演員是電視劇製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桃花依舊笑春風》就搭配了一套與劇中角色頗為契合的演員班底,在扎實的劇本基礎之上需要有塑造角色能力極強的演員來完成表演,才可以將一部作品準確地呈現給觀眾。杜源、韓童生、白志迪、劉亞津、張英、錢波、王麗雲、蘇國濤等老戲骨加盟,朱泳騰、邵峰、鄭國霖等實力派中生代演員有重要戲份,此外還有徐小颯、劉希媛等青年演員也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演繹一段發生在民國時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不跟風,選擇多元的創作方向,扎扎實實拍戲是不變的信條

盲目跟風、追逐熱門,是影視市場上的一個弊病。當一部電視劇走紅後,很快就會有同類型劇碼紮堆出現,讓觀眾疲累不堪。王錦率領的時代光影團隊反其道而行,立志絕不跟風,扎扎實實拍戲,不囿於題材限制,他認為市場跟風總難免淪為炮灰,好故事才是贏得觀眾的不二法門。前段時間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說明了好故事的重要性,雖然中印兩國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但是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觀眾最終消費的是內容,是故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開機前的一個月,王錦和編劇、導演以及主要演員多次進行電話溝通,討論角色,不斷完善劇本,為人物尋找支撐點。他反對急功近利,給導演和主創最大限度的支持,爭取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最好的完成度。王錦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淩駕於故事之上,一切技術層面的東西都是為故事服務的。我想做的是對觀眾負責任的好內容,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像《白鹿原》這樣的優秀作品,觀眾的欣賞口味是可以培養的。”

當談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故事時,王錦說:“我沒有辦法給好故事做一個量化的定義,但是我認為好的故事就是能夠激發觀眾強烈好奇心,能吸引觀眾往下追,並且觀眾看完之後有所回味並願意去討論。”

秉承著這樣的原則,時代光影嘗試著做好主營項目的同時,開拓其他市場,試水“進城三部曲”——《小麥進城》、《滿倉進城》和《福根進城》,緊接著又做了“母親三部曲”——《俺娘田小草》、《小草青青》和《我是小姨》,皆不是熱門題材,但卻另闢蹊徑,立足於好故事,也都有不錯的回報。正如王錦所說:“觀眾是不會辜負好作品和好故事的,千萬別把觀眾當傻子。”

據王錦透露,時代光影明年年初將啟動另外一部民國傳奇劇——《望長安》,目前編劇聶欣正在緊張的劇本創作中。近期在籌備的劇碼還有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致我們的電視時代》、都市情感題材劇《再青春》、歷史題材劇《貂蟬拜月》等等,題材差別很大,但只要劇本好,都願意去嘗試。

【文/胡摩】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這正是陳丹青所言的民國范兒,是“一種趣味、一種風尚和一種美學”。

但傳奇色彩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杜撰,民國傳奇劇也要符合歷史環境和歷史邏輯,人物的塑造也不可過度誇張以致失真,要符合人性的邏輯。王錦說道:“年代不同,但人性永恆。我們塑造民國時期的人物一定要有真情實感,比如寫一個民國時期的年輕人,他可能做的具體事情和今天的年輕人不同,但是他的情感、他的個性一定要讓當下的觀眾能夠充分理解的,一定是和今天的年輕人有共鳴的,只有這樣觀眾才會欣然接受我們的作品。”

苗圃飾演的女主人公賀桃花,就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女性。她具有西北女人的特點:外向、樂觀、潑辣、奔放、熱烈、豪爽。她雖是大家閨秀,但卻行事霸道,油嘴滑舌,滿嘴謊言,像極了一個地痞流氓。她穿梭于舊軍閥與新革命之間,平衡理想與現實,左右人情與世故,充滿著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精神,堪稱“民國版韋小寶”。在特定的歷史年代和特定的環境下,賀桃花找到了特定的生存方式,並且如魚得水。王錦非常欣賞苗圃的表演,他認為這個角色非苗圃莫屬,“這個擁有飛行員駕照的女演員與賀桃花的氣質非常貼合。”

好故事才是劇作的核心競爭力,年代情感戲的大忌是不痛不癢

描繪近現代歷史的電視劇作品浩如煙海,有精英視角,也不乏屌絲逆襲闖關打怪的草根視角,《桃花依舊笑春風》中能帶給觀眾新鮮感的地方在於故事以女主人公賀桃花的普通化、平民化甚至是世俗化的視角來講述,充滿了普通人的生存哲學和平民智慧。雖然是平民視角,但卻不能跨越重大的歷史事件,上個世紀前半葉影響中國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軍事事件,例如北伐戰爭、西安事變、中條山戰役、胡宗南閃擊延安等等都在《桃花依舊笑春風》中得以體現。

談到選擇演員時遵循的標準,王錦說:“在選擇演員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演員和角色的契合度,一個考慮形象,一個考慮角色塑造的能力。從這兩方面而言,選擇陳龍來演男主人公廖春風都是非常合適的,他對角色的理解非常精准,演出了廖春風的硬朗與灑脫。”

廖春風是一個身份複雜的角色,但剖析他的成長線索就能夠非常清晰地把握他的命運軌跡:年輕時滿腔愛國熱血,投身於秘密革命組織,用暗殺的方式救國;隨著視野的開闊,他找到了自己的堅定信仰,並矢志不渝的踐行自己的理想。他的親情、愛情、婚姻都服從於自己的信仰,在國難深重與政治動盪的歲月裡,廖春風是一個有責任感和有擔當的男人。在歷史上,廖春風並非個例,而是一個群體,他們為了就國家於危難,救萬民於水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刻畫這樣的人物形象是當下的影視作品的題中應有之義。

不痛不癢是年代情感戲的大忌,沒有張力的情感敘事也就很難產生一個能夠激發觀眾好奇心和觀賞意願的好故事,劇作的矛盾就是往刀尖上推。一個女人在尋找殺父仇人的過程中卻深愛上了自己的殺父仇人,這樣的情感邏輯設置是現實題材所無法完成的,這也正是年代戲這種題材得天獨厚的尺度。該劇將情感線索和人物關係做了極致化的處理,女主人公在復仇的過程中愛上了本是自己殺父仇人男主人公。“把人物關係放到絕境上去寫的設置,難度非常高,就像走鋼絲一樣驚險,但是如果能夠完成,絕對會有令人驚歎的效果。現在看,我們的故事是出色地完成了這個高難度動作。”

當下的電視劇市場,正在逐漸地由浮躁回歸理性,精當的表演、扣人心弦的故事,不露痕跡的製作,才是真正有市場優勢的作品,在當下紛繁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只有好故事才是劇作的核心競爭力。《桃花依舊笑春風》在市場中最大的優勢就是“真誠”二字,真誠地面對觀眾,也真誠地面對作品。這部劇既不是大IP,也沒有小鮮肉,王錦認為:“我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則就是做扎實的、現實的故事,用最精准的表演和最高的製作水準去完成這個故事的影像化呈現。”

挑選合適的演員是電視劇製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桃花依舊笑春風》就搭配了一套與劇中角色頗為契合的演員班底,在扎實的劇本基礎之上需要有塑造角色能力極強的演員來完成表演,才可以將一部作品準確地呈現給觀眾。杜源、韓童生、白志迪、劉亞津、張英、錢波、王麗雲、蘇國濤等老戲骨加盟,朱泳騰、邵峰、鄭國霖等實力派中生代演員有重要戲份,此外還有徐小颯、劉希媛等青年演員也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演繹一段發生在民國時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不跟風,選擇多元的創作方向,扎扎實實拍戲是不變的信條

盲目跟風、追逐熱門,是影視市場上的一個弊病。當一部電視劇走紅後,很快就會有同類型劇碼紮堆出現,讓觀眾疲累不堪。王錦率領的時代光影團隊反其道而行,立志絕不跟風,扎扎實實拍戲,不囿於題材限制,他認為市場跟風總難免淪為炮灰,好故事才是贏得觀眾的不二法門。前段時間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就說明了好故事的重要性,雖然中印兩國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但是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觀眾最終消費的是內容,是故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開機前的一個月,王錦和編劇、導演以及主要演員多次進行電話溝通,討論角色,不斷完善劇本,為人物尋找支撐點。他反對急功近利,給導演和主創最大限度的支持,爭取拍攝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最好的完成度。王錦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淩駕於故事之上,一切技術層面的東西都是為故事服務的。我想做的是對觀眾負責任的好內容,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像《白鹿原》這樣的優秀作品,觀眾的欣賞口味是可以培養的。”

當談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故事時,王錦說:“我沒有辦法給好故事做一個量化的定義,但是我認為好的故事就是能夠激發觀眾強烈好奇心,能吸引觀眾往下追,並且觀眾看完之後有所回味並願意去討論。”

秉承著這樣的原則,時代光影嘗試著做好主營項目的同時,開拓其他市場,試水“進城三部曲”——《小麥進城》、《滿倉進城》和《福根進城》,緊接著又做了“母親三部曲”——《俺娘田小草》、《小草青青》和《我是小姨》,皆不是熱門題材,但卻另闢蹊徑,立足於好故事,也都有不錯的回報。正如王錦所說:“觀眾是不會辜負好作品和好故事的,千萬別把觀眾當傻子。”

據王錦透露,時代光影明年年初將啟動另外一部民國傳奇劇——《望長安》,目前編劇聶欣正在緊張的劇本創作中。近期在籌備的劇碼還有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致我們的電視時代》、都市情感題材劇《再青春》、歷史題材劇《貂蟬拜月》等等,題材差別很大,但只要劇本好,都願意去嘗試。

【文/胡摩】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