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都籍遠征軍埋骨滇西70年尋親 疑似親人發聲

抗戰老兵簡少良疑似親屬簡張紅感謝本報的報導。


山之上,國有殤。距成都一千多公里外的雲南施甸,在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中,埋葬著眾多為國捐軀的遠征軍戰士。70多年前,戰火硝煙的滇緬戰場,中日兩軍重兵集結於此,一場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鬥在這片密林裡不斷打響。

彼時,中日兩軍對峙於怒江兩岸,時任中國遠征軍71軍87師260團1營3連上士排副的成都男兒簡少良,不幸在此犧牲,隨後戰友將其埋葬在這裡。如今,隨著時間推移,

這座孤墳遲遲未等來家鄉的親人,而家中親人或也不知其下落。

6月11日,在雲南、四川兩地志願者、熱心人士的幫助下,簡少良戰士的親人似乎有了著落。當晚,記者見到了一位元簡姓後人,他說這位簡少良與家族裡失蹤的“簡紹良”情況相仿,昔日前往雲南抗戰後,便杳無信音,“一家人等了他70多年。”

全川尋找

志願者多方搜尋

簡氏宗親會翻查族譜

6月11日,由本報獨家報導的《成都籍遠征軍埋骨滇西70年簡少良的親人你們在哪?》,

在全國多地掀起了一場尋找遠征軍簡少良親人的熱潮。雲南、貴州、廣州、四川等地的眾多熱心人士,紛紛打進熱線提供相關線索和幫助。

11日上午,知名關愛老兵志願者孫春龍,在其朋友圈轉發相關資訊,稱目前四川簡氏宗親會已開始啟動尋找程式,或通過翻查族譜等方式進行尋找。

當天下午2點過,記者與孫春龍取得聯繫。

電話裡,他稱確有其事,“有朋友跟簡氏宗親會取得聯繫,但是難度還是比較大。”此外,他介紹,遠征軍孤墳在雲南較多。目前,他們在雲南施甸這一帶,找到的與簡少良戰士情況類似,有墓碑的遠征軍墳有七八座,而沒有墓碑的則多達10多處。

“前幾天,就為一個遠征軍的墳,找到了家鄉的親人。”孫春龍說,一般墓碑上情況詳細的,相對而言會比較容易尋找一些。

打進熱線

疑似親人發聲:

70多年了,終於找到了

6月11日下午,就在各方人士四處尋找時,一則電話打進了本報熱線028-96111。電話接通後,對方語氣有些激動,“他應該就是我父親惦記的大哥,我們等了70多年。”

電話那頭,一位元名叫簡張紅的男子稱,他當天看到這篇報導後,立即將報導中的線索與父親曾講過的情況一點一點地認真比對,“越比對,心裡就越激動,基本可以確定他就是我們一家子尋找的親人。”

“我父親叫簡紹雲,

家中排行老六。”簡張紅說,如今自己的父親已經86歲高齡,還一直惦記著那位出川抗戰的大哥“簡紹良”。

“父親曾說過,他那一輩家中有8個兄妹,大哥名叫簡紹良。”簡張紅回憶,簡家是從崇州搬到成都的,“當初他們幾兄弟,來到成都學做裁縫,後來就定居在了水井街。”

後來,抗戰打響,徵兵的告示發了來,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簡紹良就被抓了壯丁,前往雲南去打仗。”簡張紅說,他的父親當時還小,記憶裡只有大哥走了,“再也沒回過。”

前往祭拜

感恩各界志願者

簡家人計畫赴雲南祭掃

“實在沒想到,我們等了70多年的親人,終於要找到了。”簡張紅說,他們一家推測,名字裡的“少”字不同,“但戰爭年代,為了登記方便等,很可能就把複雜的‘紹’簡化成了‘少’。”隨後,他把消息發佈到家族群裡,引來一家子的驚喜與感慨。

“這個消息的確很好。”當天下午4點過,記者將這一消息轉達遠在雲南的蘇澤錦,“如果確定他們的情況屬實,一定歡迎他們來雲南,能為犧牲的遠征軍找到親人,我們感到特別榮幸。”

“特別感謝志願者,尤其是雲南的蘇澤錦老師。”11日晚6點,記者在成都羊犀立交一社區見到了簡張紅一家,他特別感謝蘇澤錦及當地守護簡少良墳墓的熱心人。同時,他說,父親雖記憶逐漸不清了,但他還是會把這消息儘快告訴老人,“畢竟他等了自己哥哥70多年,不論生死,如今終於知曉了。”

“我們已計畫著到雲南為他祭掃。”簡張紅說,相信大伯也一直等著老家親人前去,“他的抗戰精神,我們也會講給後人學習。”

他的父親當時還小,記憶裡只有大哥走了,“再也沒回過。”

前往祭拜

感恩各界志願者

簡家人計畫赴雲南祭掃

“實在沒想到,我們等了70多年的親人,終於要找到了。”簡張紅說,他們一家推測,名字裡的“少”字不同,“但戰爭年代,為了登記方便等,很可能就把複雜的‘紹’簡化成了‘少’。”隨後,他把消息發佈到家族群裡,引來一家子的驚喜與感慨。

“這個消息的確很好。”當天下午4點過,記者將這一消息轉達遠在雲南的蘇澤錦,“如果確定他們的情況屬實,一定歡迎他們來雲南,能為犧牲的遠征軍找到親人,我們感到特別榮幸。”

“特別感謝志願者,尤其是雲南的蘇澤錦老師。”11日晚6點,記者在成都羊犀立交一社區見到了簡張紅一家,他特別感謝蘇澤錦及當地守護簡少良墳墓的熱心人。同時,他說,父親雖記憶逐漸不清了,但他還是會把這消息儘快告訴老人,“畢竟他等了自己哥哥70多年,不論生死,如今終於知曉了。”

“我們已計畫著到雲南為他祭掃。”簡張紅說,相信大伯也一直等著老家親人前去,“他的抗戰精神,我們也會講給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