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赤子城劉春河:創業公司出海不能只是看海

“出海”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移動出海”,主要是APP遊戲、電商或個別產品到海外獲取流量,不需要落地;第二階段叫“泛互聯網出海”,涵蓋了各個行業、各種產品和服務,難在落地。

追夢赤子如何帶領95後團隊打造百億美金公司?

“在大家印象中,哥倫比亞是一個毒梟林立的國家,戰火紛飛。去了之後會發現,這個國家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西班牙人的後裔,整個建築風格文化基本上跟歐洲的其它城市差不多。”劉春河打了這麼一個比喻,表示這是“出海”過程中悟出來的真經,一切都在現實中得以糾正。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把自己創辦的資料驅動公司赤子城定位為“泛互聯網出海連接者”,

旨在把中國所有領先全球的商業模式、著名品牌推向世界各國。具體說來,就是作為一個管道幫助國內的領先公司把這些產品和使用者真正匹配起來,從而實現獲取使用者和落地實踐的目的。

“赤子城出海的邏輯很簡單。”他表示,現在國內互聯網已經進入了收割階段,“是一個陸地戰場,陸地戰場上一個小公司赤手空拳或者是大刀長矛,

那它很難打得過擁有重型武器的大公司。”

赤子城能做的,一是避開大公司之間的競爭,二是看准海外互聯網發展還有紅利,還有較大機會。儘管創業公司出海會遭遇很多坑,但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自己沒想清楚”。

所以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

創業公司所面臨的困難在本質上是差不多的,巨大的挑戰永遠是戰略問題。“戰略領先”有時候是提前做對的事,而提前做對的事在當下一定是錯的。

“有看法沒想法,有想法沒幹法,有幹法了沒有新法,最後的結論就是沒辦法”,這是很多創業公司的真實寫照。在劉春河看來,海外還有孕育新BAT的機會,國內創業公司可以嘗試到海外謀求生存機會。

“出海不要去看海。”他提醒道,很多公司僅僅是在國內做一個產品,

就放到應用商店上去推廣,從來沒有深入到用戶中去,那這只是“看海不出海的公司”,只是一門生意,很難做成事業。

“一個公司,最大的瓶頸永遠是人。”劉春河透露,目前,赤子城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有超過6億的使用者,服務領域涵蓋遊戲、電商、旅遊、金融、媒體、視頻、文學、影視乃至中國製造等。

至於2013年進入泛互聯網出海以後,下一階段是什麼,他並沒有給出確定答案,

只是預測將來不再分出海或不出海,所有產品和服務都是全球化的。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需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