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盛CEO開“撩”特朗普:看看人家中國的基建 中企有望在美國基建大施拳腳?!

近日,特朗普啟動了一系列“基建周”的活動,開始為之後的萬億基建造勢鋪路。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 在推特上“撩”起了特朗普,希望特朗普向中國學習。

高盛CEO開“撩”特朗普

高盛CEOLloyd Blankfein 卻在推特上“撩”起了特朗普,

希望其向中國學習。

上週三,Blankfein在推文中表示:“我每次到中國去,總是會被機場、道路和電信服務的品質所震撼。美國也需要加快投資基建來看齊!”

上週六,Blankfein再發推文稱:“剛剛離開中國,試圖趕上……(特朗普)的'基建周'進展怎樣了?”

據瞭解,Blankfein是希拉蕊的忠實“粉絲”,

早在希拉蕊2008年競選之中,他就曾涉嫌銷售不良抵押貸款證券,為希拉蕊競選進行籌款。2013年,高盛還曾為希拉蕊的三個演講支付67.5萬美元。如此來看,Blankfein“撩”特朗普也就不足為奇。

實際上,號召向中國學習的不只是Blankfein,還有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他在5月向Business Insider表示,每次去香港都為美國感到丟臉。美國已經有20年沒有建過機場了,而中國在過去10年間就建了75座機場。在美國通常要花10年才能拿到建設橋樑的許可證。

他因此質疑:美國過去志在必得、說幹就幹的開拓精神哪去了?

特朗普萬億基建計畫

其實,特朗普萬億基建早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了,他曾經在競選時候承諾:會重點關注萬億基建專案。但是還引起了世界各地的一陣浪潮,但遲遲的確看不到動作。上周,特朗普終於開始了大動作,啟動了一系列“基建周”的活動。

5日,特朗普公佈了一項將全國航空管理控制系統私有化的計畫,以促進空管系統更新升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空管私有化項目是特朗普整頓美國基礎設施計畫的一部分。特朗普表示,美國目前的空管系統是在每年客運流量只有約18萬人時設計的,如今乘客數字正接近10億人,是時候讓空管系統進入21世紀了。

除了空管改革,特朗普還做出了一系列的活動:視察俄亥俄河流域的內陸水利基建;與各州州長和市長論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稅收收入開展基建改革;到訪美國交通部發表與鐵路和公路改革有關的講話等。

但是美國國會民主黨好像並不買特朗普的帳哎!特朗普的基建計畫一提出就遭到了民主黨的“怒懟”,表示將不會支持基建專案私有化。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Nancy Pelosi表示,特朗普的基建專案是一個“特洛伊木馬”,在給富人和企業帶去大額減稅優惠的同時,卻來抽頭普通人的工資。例如將空中交通管控系統私有化,不僅不會得到國會兩黨的支援,也會將重要的公共資產交給特殊利益集團和大型航空公司。

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表示,特朗普基建的全部重點都在私有化,看起來很美,但核心是削減人口不稠密偏遠地區的工作機會和基建規模。對那些不產生過路費或使用費的基建專案,例如修復學校等工程就不會有私人資本去碰。

中美基建合作有望迎歷史機遇

雖然說特朗普萬億基建計畫遭到了美國國會民主黨的“怒懟”,但是這項計畫應該會實施下去的。畢竟,美國現在的基建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設施老化、急需維護更新、經費缺口大等許多問題。而近年來,中國在基建設施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為美國提供大量的支持和寶貴的經驗。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基建領域有著很大互補性,所以中美基建合作有望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資料顯示,在全球基礎設施排名中,美國已落後至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後。預計到2020年,美國需投資3.6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每年用於維修、更換或擴建的花費將高達數千億美元。另外,美國的公路體系已經嚴重透支,交通擁堵每年造成的損失近1000億美元。對此,早在2014年美國政府就宣佈了“建設美國投資計畫”,要求各級政府尋求私人資本進入基建投資領域,通過“選擇美國”在國內外探尋創新型融資。在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宣言中,更提出未來10年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要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

當前,美國正大力推動公私合營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在一些由政府推動的最前沿專案中,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與金融資本正在加快進入相關領域,其中包括中美軌道交通企業深化全方位產能合作等。這表明,中美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迎來了全面合作機遇。

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表示,特朗普基建的全部重點都在私有化,看起來很美,但核心是削減人口不稠密偏遠地區的工作機會和基建規模。對那些不產生過路費或使用費的基建專案,例如修復學校等工程就不會有私人資本去碰。

中美基建合作有望迎歷史機遇

雖然說特朗普萬億基建計畫遭到了美國國會民主黨的“怒懟”,但是這項計畫應該會實施下去的。畢竟,美國現在的基建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設施老化、急需維護更新、經費缺口大等許多問題。而近年來,中國在基建設施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為美國提供大量的支持和寶貴的經驗。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基建領域有著很大互補性,所以中美基建合作有望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資料顯示,在全球基礎設施排名中,美國已落後至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後。預計到2020年,美國需投資3.6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每年用於維修、更換或擴建的花費將高達數千億美元。另外,美國的公路體系已經嚴重透支,交通擁堵每年造成的損失近1000億美元。對此,早在2014年美國政府就宣佈了“建設美國投資計畫”,要求各級政府尋求私人資本進入基建投資領域,通過“選擇美國”在國內外探尋創新型融資。在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宣言中,更提出未來10年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要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

當前,美國正大力推動公私合營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在一些由政府推動的最前沿專案中,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與金融資本正在加快進入相關領域,其中包括中美軌道交通企業深化全方位產能合作等。這表明,中美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迎來了全面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