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不知道的列子、莊子與荀子

列禦寇:《列子》

列禦寇,被稱為列子,是春秋後期人,比孔子晚七八十年。比莊子早一百年。他住在鄭國,鄭國宰相子陽曾送他吃的,他不要,後來子陽為人所殺。他好像是跟當道不合作的。

《漢書》藝文志中有《列子》八篇,但是現在傳下來的《列子》八卷,卻不是《漢書》藝文志著錄的,而是魏晉的人偽造的。當然偽造的時候,也會根據一些流傳下來的古代材料,所以它的內容,就是一部“大鍋炒”。在它裡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漢時代的名物,甚至還有一點佛書故事,很是駁雜,但它的主調還是老莊思路。它在《楊朱篇》中所表現出來的楊朱思想,甚至比《孟子》中的“為我”、比《呂氏春秋》中的“貴己”、比《淮南子》中的“全生保真”還激烈,

已經超出《莊子》盜蹠篇之上,所以《列子》在瞭解中國思想,尤其是魏晉思想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列子》被歸入道家,道教把它統戰成自己的經典。唐朝時候,尊稱為《沖虛真經》;宋朝時候,又加尊稱為《沖虛至德真經》,
其實《列子》只是《列子》,它不該是道教的宣傳品。

莊周:《莊子》

莊周(約前三六九~?)被稱為莊子。

《莊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說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中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莊子》哲學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義”。這種出世,雖與世俗處,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一派超然物外的狀態。

在人生哲學方面,《莊子》中的意見是“達觀主義”。對人生一切壽夭、生死、禍福、是非、善惡、得失、貧富,一概達觀、一概歸到命定。而這種達觀的獲得,則倚靠超出“形骸乏外”的“出世主義”。這種主義,使人雖在人世,卻如同不在人世一樣,這樣放大眼光,可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效果。所謂·,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未,
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這種物我一致的極致,就是《莊子》思想的極致。就文體而言,《莊子》的文字極為優美波譎,是古文中的珍品。

荀況:《荀子》

荀況(約前三一五~約前二三六)被稱為荀卿、荀子。

荀況是戰國晚期的大思想家,他生在趙國,住在齊國與楚國,做的是祭酒和蘭陵縣(山東庫縣)的縣太爺,

後來終老在那地方,活了八九十歲。

荀況有兩個有名的學生——韓非和李斯;一部有名的書——《荀子》。這書共有三十二篇,它最早是漢朝劉向整理出來的,取名《孫卿書);再由唐朝楊倞重新整理,定名《荀子》。書雖然體大思精,可是一直很倒楣,在孟軻做為孔丘接班人的標準下,和荀況自己的兩位不討人喜歡的接班人的影晌下,它一直被冷落。結果只看到思想粗糙的《孟子》一路風光,思想精湛的《荀子》卻沒取得應有的重視。這對荀況是非常不公平的。

兩千年後,我們重新檢定荀況的地位,發現他真不愧是給先秦百家齊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寫《非十二子篇》,從社會賢達陳仲、史鰍,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駢,到名家的惠施、鄧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軻,他都一個個點名批判。此公的氣魄,於此可見。至於他在《天論》中的進步見解,那種戡天、參天的氣魄,更是空前絕後的。

思想精湛的《荀子》卻沒取得應有的重視。這對荀況是非常不公平的。

兩千年後,我們重新檢定荀況的地位,發現他真不愧是給先秦百家齊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寫《非十二子篇》,從社會賢達陳仲、史鰍,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駢,到名家的惠施、鄧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軻,他都一個個點名批判。此公的氣魄,於此可見。至於他在《天論》中的進步見解,那種戡天、參天的氣魄,更是空前絕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