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再丟“邦交國”蔡英文又被打臉!“台獨”“港獨”相濡以沫一起哭喪!

就在剛剛,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巴拿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這對臺灣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因為就在昨天,臺灣“立委”們還在“咋咋呼呼”與香港一眾“港獨”分子成立所謂的“臺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台港連線)組織,看似一派熱鬧景象,實則“抱團取暖”,內心悲涼。

臺灣被釜底抽薪!

“台獨”“港獨”哭都沒地方哭

巴拿馬對臺灣來說有多重要?從蔡英文去年剛“上任”後的反應就可見一斑。

去年6月,

蔡英文“上任”沒多久,就立即趕去參加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竣工啟用典禮,足以證明巴拿馬對臺灣的重要意義。

但是,就在這次“出訪”後,很多媒體就展現了“先見之明”。蔡英文前腳剛走,後腳就發現巴拿馬總統在社交媒體上把臺灣寫成“China(Taiwan)”。當時就有媒體猜測,巴拿馬或將與中國大陸建交。

不過蔡英文卻自我安慰,認為在“訪問”過巴拿馬後,“‘兩國’的關係,現階段算是穩定的。”

今天,這些安慰都化作了泡影。歷數一下,臺灣的“邦交國”到目前為止僅剩下20個,蔡英文上臺後雖然成績不多,但“斷交”方面的巨大成就,絕對算是“不多的成績”中的佼佼者。

所以,昨天的“台港連線”剛成立,就相互倒苦水,“港獨”分子羅冠聰就說,“台港要互相扶持協助”,

並希望臺灣對香港事務予以高度關注。

臺灣民眾則對此氣憤不已。此前,羅冠聰與黃之鋒在抵達臺灣、返回香港時都遇到示威與襲擊,在香港機場,羅冠聰被多人撕破衣服,被淋疑似奶茶的液體。在臺灣,示威者手持“港獨滾回去”“台獨是絕路”等橫幅情緒激動喊打,黃之鋒等人落荒而逃。

所以,落魄至此,“哭都沒地方哭”,“台獨”“港獨”一起“抱團取暖”,安慰內心的悲涼,也就不足為奇了。

港獨、台獨:“優越感”被啪啪打臉

香港的繁榮,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香港之所以有今天,在於依靠大陸,這是港獨們不願意承認的現實。

從1840年到1960年代,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香港並非默默無聞,但遠沒有後來搶眼。為何?因為這段時間內,大陸和西方的交流,

要麼是完全暢通,要麼是完全隔斷。大陸和西方的交流,不需要經過香港,香港相對於大陸城市也就沒有比較優勢。

而1960年代之後,中國和蘇聯關係破裂,中國和西方走近,而香港在這個時候異軍突起。香港人既懂大陸又熟悉西方的規則,並因為獨特的地緣優勢,香港成為中西交流的橋樑。也就是從這個時期起,香港的經濟開始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方位推進,近些年,香港的這種比較優勢又逐漸喪失。香港的經濟問題成了眾矢之的。2016年,香港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9%,增幅比上年下滑0.4個百分點,連續4年持續下滑。無論是從總量上還是速度上,香港相對於內地城市的優越感不再。

泛民派將香港的問題通通歸結為特區政府甚至中央,認為這是“一個中國”的拖累。其實,事實恰恰相反。正是香港在近些年陷入了“小家子氣”,沒有及時地調整戰略方向,沒有和大陸擁抱,才導致了今天的這個被動的局面。怨不得大陸,怨只怨一部分政治勢力的任性和不負責任。

臺灣的情況和香港類似。1960年代到1980年代,臺灣人均GDP以年均7%高速增長,舉世側目。臺灣就此躍入發達經濟體行列。最近二十年,臺灣經濟增速大幅放緩,3%左右的增長也很艱難,2008年之後經常“保1爭2”,甚至一度負增長。1990年,臺灣和大陸的GDP之比可以達到43.8%。臺灣驕傲得不可一世。而如今,這個比率跌倒了4%左右,下降了將近十倍。臺灣的經濟總量要排進大陸省份的前五都有困難。

而正是在這個大勢的轉換中,臺灣的綠營仍然沒有認清現實,拒絕了大陸讓渡了很多利益、發誓要幫臺灣一把的服貿協定。那麼,臺灣發誓不靠大陸,靠哪裡,靠東南亞,經濟要向“東南向”。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他們就這麼做了。結果呢?種種被坑,台商損失慘重。

2016年,臺灣年度漢字出爐“苦”,算是道出了在台獨路上一意孤行的臺灣政府的種種尷尬。

台獨、港獨只有死路一條

中央政府對香港、對臺灣的一部分政治勢力,一向保持著最大的克制和容忍。比如,對於臺灣問題,只有蔡英文政府認同“九二共識”,在“一個中國”的必答題上表現合格,大陸就可以就一切問題敞開心扉和臺灣談。

但蔡英文政府一味地裝睡,怎麼搖都搖不醒。

針對這種局面,臺灣嘗遍了苦果。往年一直參加的世衛大會,今年連邀請函都沒有收到。臺灣不死心,裝可憐,慫恿一部分國家提出參會議案,結果被世衛組織的成員直接否了。

資料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大陸赴台遊客較去年同期減少63萬人次,照此趨勢發展,估計今年赴台大陸遊客最多只有250萬人次。受此影響,臺灣旅遊觀光業損失慘重,例如全臺灣專做大陸遊客生意的店面,已經有三分之一關門,預計到年底這一數位還會進一步擴大;過去陸客必去的夜市,例如臺北的饒河、士林、寧夏、台中的逢甲、高雄的六合夜市,如今生意都一落千丈,許多業者紛紛倒閉。

而針對港獨,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議案,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亮出法律紅線。宣誓不合格的梁頌恒和遊蕙禎,因此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不久召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就對“港獨”勢力亮了劍——近年來,香港總有部分人大肆宣揚什麼“本土自決”、“香港獨立”,其核心就是不承認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一事實,否認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其實質就是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把香港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在“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

無論“台獨”“港獨”鬧出什麼花樣,其“獨立”的本質不會變,意圖綁架全體臺灣、香港人民的意志的想法,只能說還太天真。還是那句話,港獨、台獨們手把手逆著潮流狂跑,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撞死在南牆上的死路一條!

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一帶一路等大手筆的國際公共產品出爐後,世界排著隊向中國走來。臺灣、香港唯有真正看清現實,與大陸一起發展,才能搭上發展的快車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偉大祖國和平統一,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作者:李中華,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責任編輯。

近些年,香港的這種比較優勢又逐漸喪失。香港的經濟問題成了眾矢之的。2016年,香港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9%,增幅比上年下滑0.4個百分點,連續4年持續下滑。無論是從總量上還是速度上,香港相對於內地城市的優越感不再。

泛民派將香港的問題通通歸結為特區政府甚至中央,認為這是“一個中國”的拖累。其實,事實恰恰相反。正是香港在近些年陷入了“小家子氣”,沒有及時地調整戰略方向,沒有和大陸擁抱,才導致了今天的這個被動的局面。怨不得大陸,怨只怨一部分政治勢力的任性和不負責任。

臺灣的情況和香港類似。1960年代到1980年代,臺灣人均GDP以年均7%高速增長,舉世側目。臺灣就此躍入發達經濟體行列。最近二十年,臺灣經濟增速大幅放緩,3%左右的增長也很艱難,2008年之後經常“保1爭2”,甚至一度負增長。1990年,臺灣和大陸的GDP之比可以達到43.8%。臺灣驕傲得不可一世。而如今,這個比率跌倒了4%左右,下降了將近十倍。臺灣的經濟總量要排進大陸省份的前五都有困難。

而正是在這個大勢的轉換中,臺灣的綠營仍然沒有認清現實,拒絕了大陸讓渡了很多利益、發誓要幫臺灣一把的服貿協定。那麼,臺灣發誓不靠大陸,靠哪裡,靠東南亞,經濟要向“東南向”。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他們就這麼做了。結果呢?種種被坑,台商損失慘重。

2016年,臺灣年度漢字出爐“苦”,算是道出了在台獨路上一意孤行的臺灣政府的種種尷尬。

台獨、港獨只有死路一條

中央政府對香港、對臺灣的一部分政治勢力,一向保持著最大的克制和容忍。比如,對於臺灣問題,只有蔡英文政府認同“九二共識”,在“一個中國”的必答題上表現合格,大陸就可以就一切問題敞開心扉和臺灣談。

但蔡英文政府一味地裝睡,怎麼搖都搖不醒。

針對這種局面,臺灣嘗遍了苦果。往年一直參加的世衛大會,今年連邀請函都沒有收到。臺灣不死心,裝可憐,慫恿一部分國家提出參會議案,結果被世衛組織的成員直接否了。

資料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大陸赴台遊客較去年同期減少63萬人次,照此趨勢發展,估計今年赴台大陸遊客最多只有250萬人次。受此影響,臺灣旅遊觀光業損失慘重,例如全臺灣專做大陸遊客生意的店面,已經有三分之一關門,預計到年底這一數位還會進一步擴大;過去陸客必去的夜市,例如臺北的饒河、士林、寧夏、台中的逢甲、高雄的六合夜市,如今生意都一落千丈,許多業者紛紛倒閉。

而針對港獨,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議案,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亮出法律紅線。宣誓不合格的梁頌恒和遊蕙禎,因此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前不久召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就對“港獨”勢力亮了劍——近年來,香港總有部分人大肆宣揚什麼“本土自決”、“香港獨立”,其核心就是不承認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一事實,否認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其實質就是企圖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把香港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在“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

無論“台獨”“港獨”鬧出什麼花樣,其“獨立”的本質不會變,意圖綁架全體臺灣、香港人民的意志的想法,只能說還太天真。還是那句話,港獨、台獨們手把手逆著潮流狂跑,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撞死在南牆上的死路一條!

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一帶一路等大手筆的國際公共產品出爐後,世界排著隊向中國走來。臺灣、香港唯有真正看清現實,與大陸一起發展,才能搭上發展的快車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偉大祖國和平統一,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作者:李中華,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