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各國國王葬禮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下)

泰國 普密蓬· 阿杜德

去年十月,泰國老國王普密蓬·阿杜德駕崩,享年88 歲。

這是一位自帶光環的君主,人生經歷頗似宮鬥劇。兩歲喪父,而後隨母親移居瑞士求學,18 歲回國。回國第二年他當國王的哥哥就遭到暗殺,還一臉稚氣的他就繼承了王位,就此開啟了他長達70 年的國王生涯。泰國發生過的兩次重大軍事政變,都是由普密蓬出面調解平息的,盡最大可能減少了流血事件的發生。拋開國王這個身份不談,他還精通多門外語,

熱衷音樂創作,憑藉自己在機械和攝影方面的興趣愛好多次獲國際性獎項。此外,他還是一個帆船高手,年輕時曾經代表泰國參加東南亞運動會並獲得冠軍。並且他還被《福布斯》週刊評為全球最富有的君主,個人資產高達225.86 億歐元。能積累這麼多財富並非因為他生財有道,而是因為泰國境內的礦脈都歸皇室所有,但他能收穫一個盛大葬禮,和錢的關係並不大。被民眾視為神一般的存在,
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在評價這位國王時,泰國民眾願意把所有的褒義詞都用上。他們稱之為父親、天、支柱,

每個人都不願意接受失去他的事實。泰國清邁皇家師範學院學者葛潘· 納卜帕如此盛讚普密蓬:“他是為了每一個子民而呼吸的國王。”所以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王儲並沒有立刻繼位。泰國政府也於第二天宣佈,全國會舉哀一年,且要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30 天,並降半旗致哀。而各大電視臺也會滾動播出老國王登基70 周年紀錄片,以及全國人民自發哀悼的資訊。

在普密蓬去世後的第二天,

遺體就從曼谷詩麗叻醫院移至大皇宮玉佛寺中,由其子瑪哈· 哇集拉隆功殿下主持浴聖水儀式。而後會有一段時間的遺體陳列期,供民眾瞻仰靈柩,而僧人誦經則會持續至少100 天。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緬懷方式,他們會到理髮店裡做出有著統一的特殊髮型來緬懷,或者乾脆給自己來個刺青。對於這種任性的舉動,家長們的態度也是支持多過否定。

沙特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阿勒沙特

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 阿齊茲·阿勒沙特的一生,

簡直奢華到讓人詞窮。

尺寸可比肩足球場的豪華遊艇,內飾完全由純金打造的厄加宮。而新國王薩勒曼還是王儲的時候,就隨身帶著100 名保鏢護衛,阿卜杜拉的安保陣容就更不用說了。整個沙特皇族每年都要去海島度假,一去就是一個月。期間他們會包下幾座小島和五星級度假村,海裡就停放著豪華遊艇和海上醫院。拿2014年的度假來說,他們一共花掉了3000 萬美元。

2015 年1 月23 日淩晨,阿卜杜拉走完了他90 歲的人生,得以順主歸真。就在全世界的人們都準備看他駕崩了之後能豪出什麼新境界時,沙特皇室用一個穆斯林傳統的葬禮,狠狠刷新了我們的三觀。

根據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傳統,國王死後也要和民眾一樣薄葬,不許嚎啕大哭,也不許大操大辦。沒有國悼日,沒有降半旗,甚至沒有民眾到街邊來圍觀,連政府機構都正常上班。一輛救護車把遺體運送到清真寺後接受小範圍的禱告,而普通擔架和白色裹屍布的配置,也是普通到了極點。男性親屬們把他抬到了公墓裡下葬後,連個特殊標識都沒留下。陛下的弟弟——新國王薩勒曼當晚便宣誓登基。

相較之下,鄰國就顯得重視多了。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蘇丹等國的領導人紛紛取消行程趕往利雅德,親臨現場參加葬禮。當他們一路打聽到清真寺時,心情肯定是萬分崩潰的。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公開表示設立官方哀悼日,黎巴嫩是三天,埃及則是七天。甚至連沙特的死對頭伊朗也發表聲明:向沙特政府和人民表示哀悼。他給子孫們留下了多達180 億美元的遺產,而整個皇室總資產則高達1.4萬億美元。

巴厘島 神奇的皇族葬禮

巴厘島現任國王、皇族首領是傑克• 達拉卡,在別的國家很難見到國王竟然會出門不帶保鏢。但在這裡當地皇族和群眾關係融洽,皇室成員不僅也要外出打工,國王本人偶爾也會騎電瓶車去庫塔海灘酒吧喝上幾杯。

因為印尼允許一夫多妻,而皇室雖然今非昔比了,但仍然有著光環加持,特別是國王找小老婆是非常普遍的事。所以每次有皇族成員去世並舉行葬禮時,總能看到各種王子公主抛頭露面,與民同悲。但是這畫風怎麼看都不像是在辦葬禮。送葬隊伍沒有統一的服裝人們甚至還喜笑顏開。更要命的是很多未婚男女都想借這個機會能撩到皇家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普遍穿得都很鮮豔。

在葬禮一開始,會先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烏布市區的主路一大早就會進行交通管制,九點鐘的時候附近地區會統一停電。一方面是告訴大家“別窩在家裡了出來看發喪”,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遊行隊伍碰到空中的電纜引起觸電。遊行隊伍裡有兩件重要的道具,分別是外形偽裝成水牛的棺材,以及高高的火葬塔。為了將它們穩穩地抬到皇宮東邊的Dalem Puri 皇家公墓,他們會雇傭超1000 名精壯男子不斷換班。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抵達墓地後會出現兩名印度教大祭司念誦悼詞,然後人們把聖水和古錢灑在棺材上,最後就是火葬環節了。

整個喪葬流程下來,很多人連“請允悲”的表情都懶得做。而在最後的火葬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紙紮的水牛居然是用的報紙!“燒報紙糊弄鬼”都能幹出來,你這皇室葬禮也忒潦草了點兒吧。不過比起百姓的葬禮來,這已經算是高規格了。因為在印尼火葬開銷非常大,很多家庭甚至要先把屍體埋了,攢夠了錢再挖出來舉行火葬儀式……心疼逝者一分鐘。

摩納哥 蘭尼埃三世

讓摩納哥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就是這位在1949 年繼承王位的蘭尼埃三世親王。

他在這兒開設了蒙特卡洛大賭場,籌備了當時全球最可靠的銀行系統,同時引入了大量的免稅店。除此外,蘭尼埃三世還在摩納哥大興土木,通過挖山填海增加了摩納哥20% 的國土面積,設立浮動防浪堤從而增加了1/3 的港口輸送量。此外他還在山腰上建起了摩天大樓,並為跑車和遊艇專門開闢了停放空間。半個多世紀的改造,讓摩納哥成為富人的天堂。現在該國的4 萬名國民送給了他一個親切的稱號——建設親王。

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他強大的愛情故事。他的妻子格蕾絲· 凱利是來自好萊塢的美國電影皇后,于1982 年因車禍去世。二十幾年過去了,老國王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按照他的遺囑,其葬禮在摩納哥大教堂內舉行,這裡也是他和半個世紀前愛妻舉行婚禮的地方。

葬禮不算宏大,前來悼唁的民眾也達不到水泄不通的程度,畢竟這裡的人口本來就少。但是前來送行的隊伍,含金量著實奇高,歐洲諸國的王室成員和政要們紛紛來到現場。他們和逝者家人一起見證了“摩納哥童話故事的最終章”,目送披著國旗和國徽的棺槨緩緩進入摩納哥大教堂。他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摩納哥的財富傳奇還將繼續上演。

瑞典 莉蓮· 大衛斯

歐洲向來是一個盛產童話故事的大陸,而最讓瑞典人津津樂道的,必然是平民王妃莉蓮·大衛斯和貝蒂爾王子的愛情長跑。兩人在二戰中結識的時候,莉蓮是一名模特兼演員。在一次空襲中,貝蒂爾救下了她,愛情就這麼來了。但因為她的平民身份,兩人的結合遭到了貝蒂爾父親的反對。因為貝蒂爾的兩個兄弟都因為和平民結婚而失去了王位繼承權,如果此時貝蒂爾再走這條路,王位很可能被他的侄子,當時還是嬰兒的卡爾· 古斯塔夫獲得。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兩人始終沒能成婚,不過卻一直生活在一起三十多年。直到1976 年,卡爾登上王位,貝蒂爾王子不再對王位有任何威脅,兩人才被批准結婚。此時的王子和王妃,分別是64 歲和61 歲。被綁架為皇室爭鬥的犧牲品,甚至因此而沒能留下子嗣,這似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但兩人卻格外珍惜身為合法夫妻的時光,而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感動了無數人。2013 年,97 歲的莉蓮在家中去世,瑞典皇室給她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其中也許參雜著贖罪的情緒。

除瑞典王室全體成員外,首相賴因費爾特、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公主阿斯特麗等名人政要也參加了這場葬禮。靈柩蓋著國旗,其上點綴了她患阿茲海默症之前最喜愛的花卉。而教堂內則佈置了一面英國國旗,因為莉蓮公主生於英國。而她的靈車也是瑞典的國車富豪,在長達200 米的車隊護送下,緩緩駛到了斯德哥爾摩市北部的皇家哈加公園。1997 年,他的丈夫貝蒂爾王子也葬在了這裡。

比利時 法比奧拉

1993 年7 月,比利時的博杜安國王去世,王位順傳給了他的弟弟。但是前者的遺孀法比奧拉,仍然保留著王后的稱號。也正因如此,比利時成為了全世界同時有兩個“國母”的國家。之所以會開這個先河,原因在於法比奧拉王后在比利時人眼中,就是聖母瑪利亞一般的存在。和阿爾貝二世的妻子共用“王后”的稱號,已經是受委屈了。

在和博杜安國王認識之前,她在馬德里的醫院裡照顧老弱病殘。從小護士一躍成為王后,法比奧拉並沒有沉浸在一步登天的快樂中無法自拔,仍然把社會公益事業當成自己的主要工作。當博杜安一世去世之後,法比奧拉王后每年可以領到140萬歐元的津貼,她用這筆錢建立了一個私人基金會,旨在去世後可以向天主教慈善機構提供資金。如果還有結餘,順便能在金錢方面照顧一下她的幾個侄子。她這一生沒有留下子嗣,但是和親人相處得卻非常融洽。甚至阿爾貝二世的妻子也多次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嫂子退位。

2014 年王后駕崩。比利時皇室在12 月12日為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地點選在了布魯塞爾市中心的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比利時國王和王后,以及與之交好的西班牙前國王胡安· 卡洛斯及王后索菲都親自出席。除此以外,瑞典、挪威、丹麥、荷蘭、盧森堡、日本、摩洛哥等國也都派出了王室成員,來送她最後一程。當天比利時政府宣佈全國降半旗致哀七天,到布魯塞爾王宮獻花致哀的民眾多達四千人。和全球各國國王不同的是,王后的靈柩直接被放在了地上。

人間少了一位胸懷天下的善人,但她的精神會永遠傳遞下去。

整個沙特皇族每年都要去海島度假,一去就是一個月。期間他們會包下幾座小島和五星級度假村,海裡就停放著豪華遊艇和海上醫院。拿2014年的度假來說,他們一共花掉了3000 萬美元。

2015 年1 月23 日淩晨,阿卜杜拉走完了他90 歲的人生,得以順主歸真。就在全世界的人們都準備看他駕崩了之後能豪出什麼新境界時,沙特皇室用一個穆斯林傳統的葬禮,狠狠刷新了我們的三觀。

根據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傳統,國王死後也要和民眾一樣薄葬,不許嚎啕大哭,也不許大操大辦。沒有國悼日,沒有降半旗,甚至沒有民眾到街邊來圍觀,連政府機構都正常上班。一輛救護車把遺體運送到清真寺後接受小範圍的禱告,而普通擔架和白色裹屍布的配置,也是普通到了極點。男性親屬們把他抬到了公墓裡下葬後,連個特殊標識都沒留下。陛下的弟弟——新國王薩勒曼當晚便宣誓登基。

相較之下,鄰國就顯得重視多了。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蘇丹等國的領導人紛紛取消行程趕往利雅德,親臨現場參加葬禮。當他們一路打聽到清真寺時,心情肯定是萬分崩潰的。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公開表示設立官方哀悼日,黎巴嫩是三天,埃及則是七天。甚至連沙特的死對頭伊朗也發表聲明:向沙特政府和人民表示哀悼。他給子孫們留下了多達180 億美元的遺產,而整個皇室總資產則高達1.4萬億美元。

巴厘島 神奇的皇族葬禮

巴厘島現任國王、皇族首領是傑克• 達拉卡,在別的國家很難見到國王竟然會出門不帶保鏢。但在這裡當地皇族和群眾關係融洽,皇室成員不僅也要外出打工,國王本人偶爾也會騎電瓶車去庫塔海灘酒吧喝上幾杯。

因為印尼允許一夫多妻,而皇室雖然今非昔比了,但仍然有著光環加持,特別是國王找小老婆是非常普遍的事。所以每次有皇族成員去世並舉行葬禮時,總能看到各種王子公主抛頭露面,與民同悲。但是這畫風怎麼看都不像是在辦葬禮。送葬隊伍沒有統一的服裝人們甚至還喜笑顏開。更要命的是很多未婚男女都想借這個機會能撩到皇家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普遍穿得都很鮮豔。

在葬禮一開始,會先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烏布市區的主路一大早就會進行交通管制,九點鐘的時候附近地區會統一停電。一方面是告訴大家“別窩在家裡了出來看發喪”,一方面是為了避免遊行隊伍碰到空中的電纜引起觸電。遊行隊伍裡有兩件重要的道具,分別是外形偽裝成水牛的棺材,以及高高的火葬塔。為了將它們穩穩地抬到皇宮東邊的Dalem Puri 皇家公墓,他們會雇傭超1000 名精壯男子不斷換班。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抵達墓地後會出現兩名印度教大祭司念誦悼詞,然後人們把聖水和古錢灑在棺材上,最後就是火葬環節了。

整個喪葬流程下來,很多人連“請允悲”的表情都懶得做。而在最後的火葬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紙紮的水牛居然是用的報紙!“燒報紙糊弄鬼”都能幹出來,你這皇室葬禮也忒潦草了點兒吧。不過比起百姓的葬禮來,這已經算是高規格了。因為在印尼火葬開銷非常大,很多家庭甚至要先把屍體埋了,攢夠了錢再挖出來舉行火葬儀式……心疼逝者一分鐘。

摩納哥 蘭尼埃三世

讓摩納哥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就是這位在1949 年繼承王位的蘭尼埃三世親王。

他在這兒開設了蒙特卡洛大賭場,籌備了當時全球最可靠的銀行系統,同時引入了大量的免稅店。除此外,蘭尼埃三世還在摩納哥大興土木,通過挖山填海增加了摩納哥20% 的國土面積,設立浮動防浪堤從而增加了1/3 的港口輸送量。此外他還在山腰上建起了摩天大樓,並為跑車和遊艇專門開闢了停放空間。半個多世紀的改造,讓摩納哥成為富人的天堂。現在該國的4 萬名國民送給了他一個親切的稱號——建設親王。

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他強大的愛情故事。他的妻子格蕾絲· 凱利是來自好萊塢的美國電影皇后,于1982 年因車禍去世。二十幾年過去了,老國王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按照他的遺囑,其葬禮在摩納哥大教堂內舉行,這裡也是他和半個世紀前愛妻舉行婚禮的地方。

葬禮不算宏大,前來悼唁的民眾也達不到水泄不通的程度,畢竟這裡的人口本來就少。但是前來送行的隊伍,含金量著實奇高,歐洲諸國的王室成員和政要們紛紛來到現場。他們和逝者家人一起見證了“摩納哥童話故事的最終章”,目送披著國旗和國徽的棺槨緩緩進入摩納哥大教堂。他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摩納哥的財富傳奇還將繼續上演。

瑞典 莉蓮· 大衛斯

歐洲向來是一個盛產童話故事的大陸,而最讓瑞典人津津樂道的,必然是平民王妃莉蓮·大衛斯和貝蒂爾王子的愛情長跑。兩人在二戰中結識的時候,莉蓮是一名模特兼演員。在一次空襲中,貝蒂爾救下了她,愛情就這麼來了。但因為她的平民身份,兩人的結合遭到了貝蒂爾父親的反對。因為貝蒂爾的兩個兄弟都因為和平民結婚而失去了王位繼承權,如果此時貝蒂爾再走這條路,王位很可能被他的侄子,當時還是嬰兒的卡爾· 古斯塔夫獲得。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兩人始終沒能成婚,不過卻一直生活在一起三十多年。直到1976 年,卡爾登上王位,貝蒂爾王子不再對王位有任何威脅,兩人才被批准結婚。此時的王子和王妃,分別是64 歲和61 歲。被綁架為皇室爭鬥的犧牲品,甚至因此而沒能留下子嗣,這似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但兩人卻格外珍惜身為合法夫妻的時光,而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感動了無數人。2013 年,97 歲的莉蓮在家中去世,瑞典皇室給她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其中也許參雜著贖罪的情緒。

除瑞典王室全體成員外,首相賴因費爾特、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公主阿斯特麗等名人政要也參加了這場葬禮。靈柩蓋著國旗,其上點綴了她患阿茲海默症之前最喜愛的花卉。而教堂內則佈置了一面英國國旗,因為莉蓮公主生於英國。而她的靈車也是瑞典的國車富豪,在長達200 米的車隊護送下,緩緩駛到了斯德哥爾摩市北部的皇家哈加公園。1997 年,他的丈夫貝蒂爾王子也葬在了這裡。

比利時 法比奧拉

1993 年7 月,比利時的博杜安國王去世,王位順傳給了他的弟弟。但是前者的遺孀法比奧拉,仍然保留著王后的稱號。也正因如此,比利時成為了全世界同時有兩個“國母”的國家。之所以會開這個先河,原因在於法比奧拉王后在比利時人眼中,就是聖母瑪利亞一般的存在。和阿爾貝二世的妻子共用“王后”的稱號,已經是受委屈了。

在和博杜安國王認識之前,她在馬德里的醫院裡照顧老弱病殘。從小護士一躍成為王后,法比奧拉並沒有沉浸在一步登天的快樂中無法自拔,仍然把社會公益事業當成自己的主要工作。當博杜安一世去世之後,法比奧拉王后每年可以領到140萬歐元的津貼,她用這筆錢建立了一個私人基金會,旨在去世後可以向天主教慈善機構提供資金。如果還有結餘,順便能在金錢方面照顧一下她的幾個侄子。她這一生沒有留下子嗣,但是和親人相處得卻非常融洽。甚至阿爾貝二世的妻子也多次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嫂子退位。

2014 年王后駕崩。比利時皇室在12 月12日為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地點選在了布魯塞爾市中心的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比利時國王和王后,以及與之交好的西班牙前國王胡安· 卡洛斯及王后索菲都親自出席。除此以外,瑞典、挪威、丹麥、荷蘭、盧森堡、日本、摩洛哥等國也都派出了王室成員,來送她最後一程。當天比利時政府宣佈全國降半旗致哀七天,到布魯塞爾王宮獻花致哀的民眾多達四千人。和全球各國國王不同的是,王后的靈柩直接被放在了地上。

人間少了一位胸懷天下的善人,但她的精神會永遠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