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辦“柯首映”的賈樟柯,為何又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

文/皮皮諾

在去年5月,當賈樟柯入股一家新媒體公司“以上傳媒”,

並創辦新媒體影像專案“柯首映”時,這位在當下中國電影界極具話語權的導演,轉變為投資者的身份,將時下並不主流的短片與新媒體結合,為更多的電影人提供展示平臺,並且將更多種電影的類型和可能性提到大眾眼前。人們看到了這位在藝術與商業間自由行走的導演,對電影虔誠的熱愛和責任感。

還不到一年,賈樟柯又一次帶著新的專案和大眾見面了。

3月16日,由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北京宣佈成立,中國人的“老朋友”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任該影展的藝術總監。

從創立暖流電影公司,到推廣扶持短片平臺“柯首映”,再到更為專業且競爭力更強的電影展,賈樟柯在電影之外的一些列舉動,已經超出了一個導演所能涉及的範圍,因此有些人就會評價現在的賈樟柯“慢慢地變成了商人”。不過就他發起和創立的這些項目對電影或是中國電影的影響及幫助,

和在可見範圍內所能預知到的對社會及城市的文化幫襯、宣傳效應來看,起碼這個“商人”沒有跑偏,他還是在所摯愛的行業裡,傾盡所有地去改變、創造一個電影人所盼望的理想世界。

對剛剛成立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娛樂獨角獸也第一時間採訪到了賈樟柯,聽聽他為我們介紹這個全新的電影展。

創辦平遙電影節是想讓觀眾瞭解更全面的中國文化和歷史

賈樟柯以《小武》、《月臺》開始了導演生涯,曾憑藉《三峽好人》摘得威尼斯“金獅”,《天註定》獲坎城“最佳編劇”,且多部作品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是中國第六代導演在國際電影節上最先嶄露頭角的,因此賈樟柯對電影節是非常熟悉的,

且也是很有發言權的。在談到為何會想到創辦一個新的電影展時,賈樟柯先給出了他對於電影節的定義:

電影節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公眾開拓視野,提供給影迷最新的電影創作成果。在網路時代,觀眾能夠有機會看到的影片非常豐富,類型也非常多元;但事實上,在中國內地,因為電影的發行放映管道和媒體宣傳,院線電影形成了固定的口味,

而且目前我們觀眾能夠看到的大部分還是以歐美為主的主流電影,很多具有創造力、具有活力的電影創作並沒有太多進入觀眾的視野之中,這是非常巨大的一個文化成果流失。

電影節的價值和意義,就是通過電影節的儀式和聚光燈效應,以及巨大的媒體系統,將這部分有價值的電影呈現給觀眾。

賈樟柯認為平遙國際電影展聚焦於非西方電影,也是因為西方電影自身具有強勢的宣傳管道,在它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片,非常急迫地需要一個電影節來呈現給中國觀眾。就像觀眾最熟悉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參與競賽和展映的影片都來自於世界各地,所以德國、法國、義大利甚至歐洲部分國家的觀眾都能通過這些電影瞭解到與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世界,也可以從電影中學習到許多文化、地理、歷史等知識,且能增長見識,這其實是電影節給一個地區和國家觀眾帶來最普遍的東西。

另一方面,他覺得中國電影工作者,尤其是年輕導演,也需要跟世界一流的電影工作者進行對話,他們的工作也需要通過電影節呈現出去,讓那些非常重要的電影創作不要被公眾忽視。

一個國家電影文化的凝聚、電影品質的提升,都需要一些公眾活動平臺來助推,在目前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裡,賈樟柯感覺到急需一個能夠提供具備一流創作水準電影作品、可為中國電影提供參照的平臺。正如歐洲三大電影節,除了能夠給當地的觀眾帶來新鮮的體驗和感受,對國家電影的發展及推動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說德法意三國本身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就足夠創作出大批優秀的電影,但正因為電影節的存在,把世界其他不同種族的文化帶來,在借鑒和學習中,也能夠讓電影作品更加有深度,形式能夠更多樣,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更多的人引起共鳴,畢竟電影也是藝術,是需要人去鑒賞的。

也正是以上的原因,讓賈樟柯想到創辦一個影展,去實現談到的這些期望。那為何又選址在平遙,而不是人流量更大,傳播力度更廣的大城市呢?賈樟柯用“文化資源的流動”來解釋,他認為北京、上海、西安及福州等城市已經舉辦了電影節,這些大型的電影節已經擁有了廣大的影迷,但是,文化活動和資源的流動仍然是在大城市進行的,非常希望平遙能夠作為一個試點,讓這樣的文化資源能夠向下流動、向基層流動。它也能帶動人們從大城市到小城市的流動,對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社會現實都是有好處的。

平遙歷史悠久,2700多年的燦爛文化,因為保存完好的縣城而得以呈現,此外交通相對便利,接待條件也能達到電影節的要求。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本人很喜歡這個縣城。從第二部影片《月臺》開始,就經常在平遙取景,他非常希望能夠有一個電影節能夠在這裡貫通古今,擴展人們的電影文化視野,並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連結。

以“臥虎藏龍”命名是對優秀電影人的寄託

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英文名是“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間的是《臥虎藏龍》的英文名,賈樟柯說“很感謝李安導演授權我們使用這個名字”,他覺得用這個名字是希望電影展能一直保持著虎虎生氣,也是對電影展精神的一種象徵:平遙電影展將是一個聚集傑出電影人、優秀電影作品的專業平臺。

並且“臥虎藏龍”也被用在了影展下的不同單元命名裡,“臥虎”單元是新導演單元,會在全球範圍內選擇年度最具創意的影片來集中展映;“藏龍”單元是類型電影特別關注單元,會選擇在類型元素上有創意、有發展的影片。而且賈樟柯還承諾不會限制參展影片的類型,“我們的標準都是寬泛、抽象的。”

平遙電影展的定位是“小身段,大格局”,他希望放映的影片在40部左右,影片精挑細選,從品質和數量上都是可控的,這樣能確保每一部影片能夠與觀眾、媒體進行深度交流,能夠照顧好每一部影片以及他們的主創,同時也能夠讓這些影片獲得評論與媒體的報導和回饋,這是對影片和為影片付出的主創們的最大尊重和鼓勵。

從電影節“常客”到平遙電影節“主人”,賈樟柯要做好“服務員”

馬可·穆勒擔任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藝術總監,對影展的籌備、發展、宣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賈樟柯也十分感謝馬可·穆勒能來到中國與他一起來完成這個全新影展的發展,他認為馬可·穆勒對創辦電影節非常有經驗,包括鹿特丹在內的很多電影節都是其一手創辦的,其對從無到有、創辦一個電影展非常在行,平遙影展需要找到高度專業化的合作夥伴來一起工作,所以馬可·穆勒是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

他也坦言他自己不會參與到電影展的選片及管理之中,他的職責是保證電影展有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營。他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來繼續電影創作,因此更需要專業的團隊來進行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工作。賈樟柯還十分謙遜地說“我看起來是一個電影節的常客,但我一直是做客人的,我對如何舉辦電影展、做好主人公完全不在行,所以我不會去做我不在行的事情。對電影展來說,我最大的責任是資金的責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目前中國已經有北京國家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影展和絲綢之路電影節,對於一個全新的電影節,需要拿出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凸顯自己,畢竟在一個電影市場和電影工業都還沒有能力去同時容納如此多相同規模和性質的電影節的時候,就更要求電影節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不過賈樟柯卻不擔心這些,他覺得沒有任何包袱和負擔。他是從服務的角度來理解電影節組織工作的,首先是為電影工作者服務,將他們的優秀電影創作介紹給觀眾;第二是為影迷服務,希望能夠讓影迷在平遙能有一個完美的電影展體驗,他們會增加很多公眾接觸面,讓更多的市民、影迷融入到電影展氛圍之中。

作為一個年輕的電影展,他也認為應該向其他兄弟電影節、電影展學習優秀經驗,同時也期待與它們展開一些出色的項目合作。“現在的確還無法表述平遙國際電影展究竟會擁有一個怎樣的特點,需要在創辦的過程中、通過幾年的努力才能逐漸形成它的個性。因此在創辦之初,我們強調的是學術態度跟服務意識。”

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在今年10月19日到26日在平遙古城舉行,作為賈樟柯的又一個項目,也是他迄今最看重和寄予厚望的項目,電影展一定是最契合他對電影的那份執著的愛與追求,也是能滿足且實現他從事電影以來的夢想,同時作為當今中國電影界的一份子,他創辦這個電影展也是體現了他的一種擔當與責任和一種勇氣與決心。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賈樟柯認為平遙國際電影展聚焦於非西方電影,也是因為西方電影自身具有強勢的宣傳管道,在它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片,非常急迫地需要一個電影節來呈現給中國觀眾。就像觀眾最熟悉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參與競賽和展映的影片都來自於世界各地,所以德國、法國、義大利甚至歐洲部分國家的觀眾都能通過這些電影瞭解到與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世界,也可以從電影中學習到許多文化、地理、歷史等知識,且能增長見識,這其實是電影節給一個地區和國家觀眾帶來最普遍的東西。

另一方面,他覺得中國電影工作者,尤其是年輕導演,也需要跟世界一流的電影工作者進行對話,他們的工作也需要通過電影節呈現出去,讓那些非常重要的電影創作不要被公眾忽視。

一個國家電影文化的凝聚、電影品質的提升,都需要一些公眾活動平臺來助推,在目前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裡,賈樟柯感覺到急需一個能夠提供具備一流創作水準電影作品、可為中國電影提供參照的平臺。正如歐洲三大電影節,除了能夠給當地的觀眾帶來新鮮的體驗和感受,對國家電影的發展及推動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說德法意三國本身文化底蘊和藝術氛圍就足夠創作出大批優秀的電影,但正因為電影節的存在,把世界其他不同種族的文化帶來,在借鑒和學習中,也能夠讓電影作品更加有深度,形式能夠更多樣,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更多的人引起共鳴,畢竟電影也是藝術,是需要人去鑒賞的。

也正是以上的原因,讓賈樟柯想到創辦一個影展,去實現談到的這些期望。那為何又選址在平遙,而不是人流量更大,傳播力度更廣的大城市呢?賈樟柯用“文化資源的流動”來解釋,他認為北京、上海、西安及福州等城市已經舉辦了電影節,這些大型的電影節已經擁有了廣大的影迷,但是,文化活動和資源的流動仍然是在大城市進行的,非常希望平遙能夠作為一個試點,讓這樣的文化資源能夠向下流動、向基層流動。它也能帶動人們從大城市到小城市的流動,對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社會現實都是有好處的。

平遙歷史悠久,2700多年的燦爛文化,因為保存完好的縣城而得以呈現,此外交通相對便利,接待條件也能達到電影節的要求。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本人很喜歡這個縣城。從第二部影片《月臺》開始,就經常在平遙取景,他非常希望能夠有一個電影節能夠在這裡貫通古今,擴展人們的電影文化視野,並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連結。

以“臥虎藏龍”命名是對優秀電影人的寄託

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英文名是“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中間的是《臥虎藏龍》的英文名,賈樟柯說“很感謝李安導演授權我們使用這個名字”,他覺得用這個名字是希望電影展能一直保持著虎虎生氣,也是對電影展精神的一種象徵:平遙電影展將是一個聚集傑出電影人、優秀電影作品的專業平臺。

並且“臥虎藏龍”也被用在了影展下的不同單元命名裡,“臥虎”單元是新導演單元,會在全球範圍內選擇年度最具創意的影片來集中展映;“藏龍”單元是類型電影特別關注單元,會選擇在類型元素上有創意、有發展的影片。而且賈樟柯還承諾不會限制參展影片的類型,“我們的標準都是寬泛、抽象的。”

平遙電影展的定位是“小身段,大格局”,他希望放映的影片在40部左右,影片精挑細選,從品質和數量上都是可控的,這樣能確保每一部影片能夠與觀眾、媒體進行深度交流,能夠照顧好每一部影片以及他們的主創,同時也能夠讓這些影片獲得評論與媒體的報導和回饋,這是對影片和為影片付出的主創們的最大尊重和鼓勵。

從電影節“常客”到平遙電影節“主人”,賈樟柯要做好“服務員”

馬可·穆勒擔任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藝術總監,對影展的籌備、發展、宣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賈樟柯也十分感謝馬可·穆勒能來到中國與他一起來完成這個全新影展的發展,他認為馬可·穆勒對創辦電影節非常有經驗,包括鹿特丹在內的很多電影節都是其一手創辦的,其對從無到有、創辦一個電影展非常在行,平遙影展需要找到高度專業化的合作夥伴來一起工作,所以馬可·穆勒是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

他也坦言他自己不會參與到電影展的選片及管理之中,他的職責是保證電影展有充足的資金來維持運營。他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來繼續電影創作,因此更需要專業的團隊來進行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工作。賈樟柯還十分謙遜地說“我看起來是一個電影節的常客,但我一直是做客人的,我對如何舉辦電影展、做好主人公完全不在行,所以我不會去做我不在行的事情。對電影展來說,我最大的責任是資金的責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目前中國已經有北京國家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影展和絲綢之路電影節,對於一個全新的電影節,需要拿出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凸顯自己,畢竟在一個電影市場和電影工業都還沒有能力去同時容納如此多相同規模和性質的電影節的時候,就更要求電影節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不過賈樟柯卻不擔心這些,他覺得沒有任何包袱和負擔。他是從服務的角度來理解電影節組織工作的,首先是為電影工作者服務,將他們的優秀電影創作介紹給觀眾;第二是為影迷服務,希望能夠讓影迷在平遙能有一個完美的電影展體驗,他們會增加很多公眾接觸面,讓更多的市民、影迷融入到電影展氛圍之中。

作為一個年輕的電影展,他也認為應該向其他兄弟電影節、電影展學習優秀經驗,同時也期待與它們展開一些出色的項目合作。“現在的確還無法表述平遙國際電影展究竟會擁有一個怎樣的特點,需要在創辦的過程中、通過幾年的努力才能逐漸形成它的個性。因此在創辦之初,我們強調的是學術態度跟服務意識。”

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將在今年10月19日到26日在平遙古城舉行,作為賈樟柯的又一個項目,也是他迄今最看重和寄予厚望的項目,電影展一定是最契合他對電影的那份執著的愛與追求,也是能滿足且實現他從事電影以來的夢想,同時作為當今中國電影界的一份子,他創辦這個電影展也是體現了他的一種擔當與責任和一種勇氣與決心。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