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開水燙碗筷真的能消毒嗎?這才是正確做法!

外面的一次性餐具很多人都不放心,所以比較講究的人會拿開水涮一邊再吃,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

告訴大家一個壞消息,一次性餐具用開水燙一遍並不能起到消毒的效果!就算你用開水燙兩遍也沒用,

你還要再白費力氣嗎?

開水燙碗筷一點用沒有?

我們出去吃飯經常能看到那種一次性的消毒餐具,用塑膠薄膜包起來,看似很衛生,實際上已經被新聞曝光好幾次了。

利用高溫來消毒,這個思路沒錯。但高溫消毒要真正達到效果,

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作用的溫度:對引起腸道傳播性疾病的多數病菌,100℃以上高溫才有足夠的殺傷力;

作用的時間:高溫條件一般要持續2~5分鐘。某些病菌對高熱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蠟樣芽孢等,所以對高危環境下的餐具消毒,有可能延長至20~30分鐘。

這麼來說的話,用開水燙一遍豈不是一點作用也沒有?

平心而論,還有那麼一點點的作用,細菌殺不死,病毒殺不死,

但是碗筷上的洗潔精殘留、灰塵、消毒劑什麼的還是可以沖掉一些的~

怎樣消毒才能安全衛生?

居家必備三選一:

①煮沸消毒:將洗乾淨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鐘,不放心的話10分鐘也足夠了;

②蒸汽消毒:將洗滌乾淨的餐具置入蒸汽櫃或蒸汽箱中,溫度升到100度時,消毒5~10分鐘;

③消毒櫃消毒:如紅外消毒、臭氧消毒、巴氏消毒等,溫度或時間根據具體設備要求來設定。

如果家裡有傳染病高危人群或患者:

一般可將患者用過的餐具加水煮沸15~20分鐘;或者用殺菌效果更強的84消毒液,一定要嚴格按比例稀釋,再浸泡10~30分鐘,務必確保用清水沖洗乾淨。

多人吃飯最好用公筷

幽門螺桿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目前普遍認為口口傳播是主要途徑,

比如:接吻、共餐、嘴對嘴餵食等。嬰幼兒容易在共餐過程中感染這類病菌;

甲肝、戊肝病毒:如果患者飯前便後沒洗手,病毒就可能污染餐具,經由共餐過程傳播;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感染且發病風險大的,仍然是免疫功能還不強大的小孩。

不過,一般情況下吃飯不會傳播乙肝病毒,除非——你口腔黏膜有破損(比如牙齦出血、口腔潰瘍、被魚刺劃破出血),體內又沒有乙肝病毒抗體,

剛好接觸到一定量的乙肝病毒並進入你的血液,才可能有感染風險。

用公筷,可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即便是在家裡,也提倡使用公筷,能分餐則分餐,儘量避免相互夾菜以及給小孩嘴對嘴餵食;這不是顯得生分,而是一種健康好習慣,是目前避免吃飯傳播病菌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編說兩句

雖然筷子每次用完都會洗,但還是建議大家每週用沸水煮筷子5分鐘左右,或者每天將筷子放在消毒櫃中消毒;筷子晾乾再存放,存放時筷子頭朝上;筷子壽命一般是3~6月,變色或者長黴斑的筷子要趕緊換。

不僅是筷子,所有的餐具都儘量是晾乾而不是用抹布擦乾。因為抹布用一段時間後,即使洗過,也還是囤積著細菌。

至於開水燙碗筷的習慣,要不要繼續保持,隨你嘍~

或者每天將筷子放在消毒櫃中消毒;筷子晾乾再存放,存放時筷子頭朝上;筷子壽命一般是3~6月,變色或者長黴斑的筷子要趕緊換。

不僅是筷子,所有的餐具都儘量是晾乾而不是用抹布擦乾。因為抹布用一段時間後,即使洗過,也還是囤積著細菌。

至於開水燙碗筷的習慣,要不要繼續保持,隨你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