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開水燙碗筷真的能消毒嗎?

現代人在外就餐次數越來越多,在吃飯之前用開水燙一下碗筷,幾乎成為一種必做就餐的儀式。即使平時再拖遝、邋遢的人,吃飯之前也如同得了潔癖症一般,非要用開水把碗筷燙一下。


理由是消毒,認為用高溫的開水可以消滅細菌、病菌。

事實是:開水燙碗筷,只能消滅3%不到的細菌。

據網路的一組實驗對比資料顯示,用100℃的開水淋燙餐具,結果顯示碗筷上細菌總數下降不到3%。

為了試驗結果有對比性,還對酒店的塑膠拖鞋進行淋燙,

結果同樣如此。

為什麼開水燙餐具會無效呢

其實,高溫消毒需要考慮溫度和時間。

如果是100℃的開水,碗筷至少要浸泡3分鐘,表面的細菌才會死亡。

如果是80℃的溫水,那麼至少要浸泡10分鐘才可以消毒。

而一般餐館所提供的熱水溫度在85-95℃。短暫的淋燙,並不滅菌。

但開水燙碗筷是有作用的

可以清洗碗筷表面的清潔劑、灰塵、油脂和消毒劑等。當然,還有一個心理安慰作用,如滿足潔癖症患者的心理需求。

既然,開水燙碗筷不能消毒,聚餐時怕遇到傳染病咋辦?

※第一,疾病的傳播途徑有四類,分別是:直接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消化道傳播以及夫妻生活傳播。

一起吃飯,可能出現直接接觸傳播與消化道傳播,即使大家不一起吃飯,一些疾病病毒也會在握手、說話時傳播。但是不要小看身體免疫力,絕大部分致病菌會被免疫細胞吞噬。

※第二,一起吃飯真的會得傳染病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霍亂、傷寒、甲肝:傳染能力最強,一起吃飯傳染的可能性最高。但是這三種疾病發病率低。

細菌性痢疾、活動性肺結核、滲出性皮膚病:這三種疾病發病率不高,

一起吃飯可能會發生傳染。

流行性☆禁☆感冒病毒、手足口病病毒、輪狀病毒:這三種比較常見,即使不一起吃飯,通過接觸、講話或餐具受到污染,都容易發生傳播。

幽門螺桿菌:這是導致口臭、胃病、胃癌的罪魁禍首,傳染能力很強。手、不結餐具、食物、糞便、水,這些都是傳播途徑。

一起吃飯時做到3點,減少疾病傳染

1.使用公筷

公筷,即公用的筷子,一般放在桌子上,大家夾菜放進自己的盤子中。避免沾有自己唾液的筷子,伸入大家都要吃的食物中。

2.少給他人夾菜

即使給別人夾菜,也要使用公筷。當然,你的熱情別人也不一定喜歡。

3.分餐食用

國外就餐,即使是家庭就餐,也會分餐食用。一方面避免了疾病傳播,另一方面有助於控制飲食和減少浪費。

現在的食堂就餐、自助餐,其實也屬於一種分餐食用方式。

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習俗,分餐制難以實施,最終還是要參考使用公筷。

一方面避免了疾病傳播,另一方面有助於控制飲食和減少浪費。

現在的食堂就餐、自助餐,其實也屬於一種分餐食用方式。

但是考慮到中國的習俗,分餐制難以實施,最終還是要參考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