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 “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 新聞發佈會全程實錄

長城網3月20日訊(記者 姚傑 劉飛 田夢)20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就“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召開新聞發佈會。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第一新聞發言人王亮對相關情況進行發佈,

並與省人社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省民政廳副廳長趙麗、省財政廳副廳長高雲霄、省扶貧辦副主任郭若定共同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全程實錄如下: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第一新聞發言人王亮。

長城網 高琳哲 攝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下午好!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根據省政府安排,今天召開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新聞發佈會。首先,我代表省人社廳、民政廳、財政廳、扶貧辦對新聞界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關注和支持醫療保障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2015年11月省委組成專題調研組,歷經6個多月,從完善制度入手研究對策。期間,克志書記多次作出指示,慶偉省長提出明確要求,專題研究。2016年7月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實施方案(試行)》,確立了對貧困人口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
大幅度提高困難群眾醫療保障水準。增加的支出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大約20億元,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決心。

一、醫療保障救助政策框架

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是我省醫療保障救助政策的核心和最大亮點,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大幅度提高住院醫療費報銷水準。(1)基本醫保段,

報銷起付線降低50%,在縣域內醫療機構住院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2)大病保險段,取消報銷起付線,基本醫保報銷後剩餘自付合規費用由大病保險按比例報銷,年度封頂線由20萬元提高到50萬元。(3)醫療救助段,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兩段報銷後剩餘合規醫療費用,再由醫療救助基金按80%比例予以救助;因患重特大疾病,住院醫療費報銷超過住院醫療救助封頂線的,
剩餘合規醫療費再按90%的比例給予救助。

三重保障制度報銷下來,就報銷比例來講,在省市三級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可達到90%以上,比一般居民提高近30個百分點;在縣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可達到95%以上,比一般居民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就報銷金額來講,貧困人員住院就醫報銷年度封頂線可達百萬元以上,再也不用擔心住不起院了。(原新農合住院報銷政策為,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合規費用基本醫保報銷比例為80%-85%,在省級大醫院報銷比例為50%左右;大病保險起付線一般在1.5-1.8萬元之間,醫療救助沒有制度性保障)。

故城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林玉芳,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住院行腦膜瘤切除手術,總費用108907.98元,合規醫療費用為79133.76元。按照原政策報銷53046.71元,報銷比例為67.03%;按照新政策報銷73709.67元,報銷比例93.15%。

贊皇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袁風果,2016年8月因腦內出血在贊皇縣醫院住院治療,總費用57662.96元,合規醫療費用為52354.20元。按原政策報銷42573.22元,報銷比例為81.32%;按照新政策報銷50446.49元,報銷比例為96.36%。

(二)大幅度提高門診慢性病保障水準。對患有門診慢性病的救助物件,實行“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兩條保障線報銷醫藥費。在基本醫保段,對高血壓(Ⅲ期高危及以上)、風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等18種普通門診慢性病門診合規醫藥費,按75%的比例報銷,年度報銷封頂線提高到6000元/年;對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終末期腎病、重症精神病4種重大慢性病門診合規醫療費,按90%的比例報銷,年度報銷封頂線提高到15萬元/年。經基本醫保報銷後,超過基本醫保封頂線的自付合規門診醫療費,再由醫療救助基金按70%比例予以救助。兩條保障線結合在一起,普通門診慢性病醫療費報銷比例可達到80%以上,重大慢性病醫療費報銷比例可達到95%以上。這項政策,可以大幅度減輕常年“老病號”的門診就醫負擔。

比如,患有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年門診醫藥費10000元,原來僅能報銷1500元左右,個人負擔8500元;按照新政策,可報銷8100元,個人負擔降到1900元。

(三)門診統籌待遇也有所提高。門診統籌報銷不設起付線,比例由50%提高到70%,貧困人口一般門診醫療負擔也相應減輕。

(四)實行“一站式”報銷結算。人社、民政、財政三部門協調聯動,建立統一的資訊管理系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有效銜接,實行三重保障線“一站式”報銷,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

(五)擴大城鄉居民醫保目錄。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國發〔2016〕3號),我省在全國率先整合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藥品目錄由1346種擴大到2632種,合規費用報銷範圍大幅度拓寬,縣級醫院的醫療項目基本納入報銷範圍。兩項制度政策效應疊加,大幅度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費個人負擔。

目前,全省有31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貧返貧的占到44.6%,往往“病倒一個、壓垮一家”。這項政策推行,總體安排是,2016年首先在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推開,同時在承德啟動其他貧困群體救助試點,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其它5類貧困群體包括:(1)特困供養人員;(2)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3)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歲以上老年人和獨生子女傷殘或者死亡的家庭父母;(4)因醫療費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因患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且自付合規醫療費用超過家庭前12個月總收入50%以上的);(5)各市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群。

二、政策推進落實情況

《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實施方案(試行)》印發後,省人社廳、民政廳、財政廳、衛生計生委、扶貧辦認真研究,制定了《實施細則》,明確了政策實施的標準、銜接流程和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原則,組織569名市縣經辦人員進行了大規模輪訓。2016年10月下旬全面啟動兌現工作,目前進展順利。經核查,2016年8-12月共有190773名符合醫療保障救助條件的人員發生住院醫療費,“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提高待遇部分應兌現金額已經核實清楚。截至3月15日,累計兌現待遇2.67億元,其中住院待遇2.46億元,門診待遇2131萬元。有187075人兌現基本醫保待遇,完成98.1%;有114955人兌現大病保險待遇,完成60.3%,其餘的正在按照商業保險公司大病保險管理規定報批撥付;有60482人兌現醫療救助待遇,完成31.7%,正在加緊兌現。各縣初步建立了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工作落實機制。其中,灤平、獻縣、廣宗等縣統籌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建立起了縣鄉村服務相銜接的、“一站式”報銷服務工作機制,為這項工作落實探索了經驗。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醫療保障救助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部門合作,加大推進力度,改進經辦服務,健全常態化報銷機制,讓困難群眾更好、更便捷地享受政策。

一是繼續做好醫療費集中兌現工作。3月底將2016年8月-12月醫療費兌現到位。對因外出打工、資訊不準確等原因未兌現的,安排鄉村幹部通知本人,不設“關門”時間,隨來隨報。

二是建立常態化的報銷機制。4月1日起全面啟動“一站式”報銷服務。進一步完善縣鄉村服務平臺,將醫療救助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6月底前將醫保資訊系統、醫療保障救助記帳結算系統覆蓋到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縣域內住院記帳結算,群眾住院只需支付個人應付費用。同步將醫療服務監控管理系統延伸覆蓋到鄉鎮衛生院,嚴控不合理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推進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6月份開始將城鄉居民就醫逐步納入異地就醫住院結算範圍,符合轉診轉院條件的可在異地住院直接記帳結算,減輕現金墊付負擔。

三是對貧困人口全面發放醫療保險證和社會保障卡。4月底前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證發放到10個深度貧困縣所有農村家庭,5月底前發放到62個貧困縣所有農村家庭。對於沒有領到社會保障卡的貧困人口,我們正在集中採集資訊,加快製作發放進度。讓困難群眾方便就醫,明明白白就醫,做到“錢打到卡上、賬記在本上”。

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醫療保障救助制度,是我省脫貧攻堅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攜起手來,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政策精准落地,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隊!

謝謝大家!

答記者問環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長城網 高琳哲 攝

一、新華社記者:近幾年國家和各省出臺的有關扶貧文件中,都有健康扶貧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相銜接的要求,這次我省出臺的醫療保障救助政策有哪些新內容、新亮點?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脫貧工作,為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2016年7月21日,八屆省委第31次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實施方案(試行)》,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緊密銜接,保障水準大幅度提高,這是河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健全困難群體保障體系的重大制度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三重保障線”機制,形成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救助體系。

二是建立“一站式”報銷機制。人社、民政、財政、衛計、扶貧等部門協調聯動,實現“三條保障線”的“一站式”報銷結算,為貧困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三是建立健全財政資金投入機制。醫療保障救助增加支出,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擔。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90%,縣負擔10%;非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80%,市、縣各負擔10%。

四是保障水準顯著提升。保障範圍涵蓋住院醫療費報銷、門診慢性病醫療費報銷和門診統籌醫療費報銷,在省市三級大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可達到90%以上,在縣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可達到95%以上,基本不用再擔心住不起院問題。

大家從材料中的醫療保障救助實例,可以看出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實施後,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水準的提升程度。

二、河北日報記者:請問這項新政策對門診醫療費報銷方面較之前相比有那些“實惠”?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這項政策在門診醫療保障方面明確對18種門診普通慢性病、4種門診重大慢性病給予重點保障。

18種普通慢性病和4種重大慢性病全部取消報銷起付線。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終末期腎病和重症精神病4種重大慢性病的年度封頂線提高到15萬元,報銷比例達到90%。對18種普通慢性病,年度封頂線也提高到每年6000元,報銷比例為75%。原門診慢性病政策各地都不夠完善,建有門診慢性病制度的,年報銷額度也在1500-2000元之間。

三、中新社記者:請問目前這項政策覆蓋的人群範圍都包括哪些?下一步的工作有什麼安排?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目前,政策覆蓋範圍為全省所有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承德市開展了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歲以上老年人和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父母,因醫療自付費用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其他5類貧困群體保障試點。

2017年下半年,我們將對承德市開展各類貧困群體醫療保障救助試點工作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政策、規範各環節的管理服務、優化工作流程,增強政策實施的精准性,適時在全省推開。

省民政廳副廳長趙麗。長城網 高琳哲 攝

四、長城網記者:民政部門作為醫療救助的主管部門,請問在“三重醫療保障線”中將如何發揮作用?

省民政廳副廳長趙麗:醫療救助制度是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8月,省政府印發《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實施方案(試行)》後,我廳積極配合人社廳研究制定了《實施細則》,與人社廳組織了聯合培訓。指導承德市研究制定了低收入家庭及因病致貧家庭人員資格認定管理等政策,指導全省各市全面啟動對農村建檔立卡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目前,我廳正在認真指導各地按政策要求,落實好對貧困群眾參保個人繳費的資助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救助政策銜接、管理機制對接和物件精准認定”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搞好政策銜接,配合推進即時結算。我廳將積極主動配合人社部門,指導全省各市、縣落實好醫療救助政策,細化“一站式”即時結算流程,嚴格按照省政府檔規定,依託人社部門統一的醫保資訊結算平臺,儘快實現全流程無縫隙的即時結算,真正讓困難群眾儘快享受到政策紅利。

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我廳將進一步加強與人社、財政、扶貧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完善救助資料定期通報制度、部門資訊資料共用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全力推進醫療保障救助政策的落實。

三是搞好救助物件的精准認定。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特困人員、低保物件、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因病致貧人員的認定政策,開展精准核查活動,實現救助物件的精准識別,為落實好政策奠定基礎。

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我廳將結合今年3-5月份開展的全省社會救助精准核查活動,借助新聞媒體和基層便民服務視窗、醫療機構、村(社區)公示欄等,對救助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使更多的困難群眾瞭解政策。同時還將舉辦兩期培訓班,對縣區基層經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基層政策的執行力。

省財政廳副廳長高雲霄。長城網 高琳哲 攝

五、河北青年報記者:落實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政策,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支持。請問財政部門是如何做好資金保障工作的?

省財政廳副廳長高雲霄:首先,積極籌措資金。將提高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待遇新增支出列入2017年財政預算。其次,明確列支渠道和資金撥付方式。新增支出先由市縣從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和困難群眾生活救助資金列支,省對市縣先預撥、次年據實結算。第三,明確省市縣分擔比例。省級負擔絕大部分新增資金,其中對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90%,財政直管縣負擔10%;對非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80%,市、非財政直管縣各負擔10%。第四,及時預撥資金。目前,我廳已預撥2016、2017年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新增資金共計7億元;2017年困難群眾生活救助資金15.8億元已全部下達市縣,能充分保障2016年、2017年政策落實。第五,加強工作督導,確保政策落實。我廳先後下發了兩個《通知》,要求市縣財政部門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預算,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基金和醫療救助資金財政補助政策落實到位。我廳將此項工作落實情況列為財政工作綜合督導內容之一,成立了11個綜合督導組,每季度由各廳長帶隊分赴各設區市開展督導。

省扶貧辦發言人副主任郭若定。長城網 高琳哲 攝

六、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如果已經脫貧的群眾又出現因病返貧的情況,還能不能享受這個政策?扶貧部門對貧困人口是如何進行動態管理的?

省扶貧辦發言人副主任郭若定:按照中央要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即有進有出、應納盡納、該退則退。

所謂應納盡納就是按照貧困人口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式,對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返貧的貧困人口,以及符合貧困人口識別標準的新增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扶貧開發資訊系統。有三個要點:一是全方位識別,無論貧困縣還是非貧困縣,只要符合貧困人口條件,都要及時識別,實現全省全覆蓋;二是隨時申請,按規定程式、標準識別;三是統一納入,到每年四季度動態調整時統一納入建檔立卡系統,使貧困人口及時享受到政府幫扶政策。

所謂該退則退,就是以年初減貧計畫為依據,以戶為單位,以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主要衡量標準,嚴格按照村“兩委”組織民主評議、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核實、農戶認可的程式提出全村擬退出貧困人口初選名單,經村級公示、鄉級公示、縣級公告無異議後,在扶貧開發資訊系統中進行脫貧標注,對已脫貧的貧困人口實行退出管理。這裡特別明確,貧困人口脫貧後,在攻堅期內繼續給予適當支持,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專案。

縣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合規費用基本醫保報銷比例為80%-85%,在省級大醫院報銷比例為50%左右;大病保險起付線一般在1.5-1.8萬元之間,醫療救助沒有制度性保障)。

故城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林玉芳,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住院行腦膜瘤切除手術,總費用108907.98元,合規醫療費用為79133.76元。按照原政策報銷53046.71元,報銷比例為67.03%;按照新政策報銷73709.67元,報銷比例93.15%。

贊皇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袁風果,2016年8月因腦內出血在贊皇縣醫院住院治療,總費用57662.96元,合規醫療費用為52354.20元。按原政策報銷42573.22元,報銷比例為81.32%;按照新政策報銷50446.49元,報銷比例為96.36%。

(二)大幅度提高門診慢性病保障水準。對患有門診慢性病的救助物件,實行“基本醫保+醫療救助”兩條保障線報銷醫藥費。在基本醫保段,對高血壓(Ⅲ期高危及以上)、風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等18種普通門診慢性病門診合規醫藥費,按75%的比例報銷,年度報銷封頂線提高到6000元/年;對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終末期腎病、重症精神病4種重大慢性病門診合規醫療費,按90%的比例報銷,年度報銷封頂線提高到15萬元/年。經基本醫保報銷後,超過基本醫保封頂線的自付合規門診醫療費,再由醫療救助基金按70%比例予以救助。兩條保障線結合在一起,普通門診慢性病醫療費報銷比例可達到80%以上,重大慢性病醫療費報銷比例可達到95%以上。這項政策,可以大幅度減輕常年“老病號”的門診就醫負擔。

比如,患有高血壓的慢性病患者,年門診醫藥費10000元,原來僅能報銷1500元左右,個人負擔8500元;按照新政策,可報銷8100元,個人負擔降到1900元。

(三)門診統籌待遇也有所提高。門診統籌報銷不設起付線,比例由50%提高到70%,貧困人口一般門診醫療負擔也相應減輕。

(四)實行“一站式”報銷結算。人社、民政、財政三部門協調聯動,建立統一的資訊管理系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有效銜接,實行三重保障線“一站式”報銷,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

(五)擴大城鄉居民醫保目錄。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國發〔2016〕3號),我省在全國率先整合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藥品目錄由1346種擴大到2632種,合規費用報銷範圍大幅度拓寬,縣級醫院的醫療項目基本納入報銷範圍。兩項制度政策效應疊加,大幅度減輕了貧困人口醫療費個人負擔。

目前,全省有31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貧返貧的占到44.6%,往往“病倒一個、壓垮一家”。這項政策推行,總體安排是,2016年首先在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推開,同時在承德啟動其他貧困群體救助試點,總結經驗後在全省推廣。其它5類貧困群體包括:(1)特困供養人員;(2)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3)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歲以上老年人和獨生子女傷殘或者死亡的家庭父母;(4)因醫療費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因患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且自付合規醫療費用超過家庭前12個月總收入50%以上的);(5)各市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群。

二、政策推進落實情況

《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實施方案(試行)》印發後,省人社廳、民政廳、財政廳、衛生計生委、扶貧辦認真研究,制定了《實施細則》,明確了政策實施的標準、銜接流程和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原則,組織569名市縣經辦人員進行了大規模輪訓。2016年10月下旬全面啟動兌現工作,目前進展順利。經核查,2016年8-12月共有190773名符合醫療保障救助條件的人員發生住院醫療費,“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提高待遇部分應兌現金額已經核實清楚。截至3月15日,累計兌現待遇2.67億元,其中住院待遇2.46億元,門診待遇2131萬元。有187075人兌現基本醫保待遇,完成98.1%;有114955人兌現大病保險待遇,完成60.3%,其餘的正在按照商業保險公司大病保險管理規定報批撥付;有60482人兌現醫療救助待遇,完成31.7%,正在加緊兌現。各縣初步建立了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工作落實機制。其中,灤平、獻縣、廣宗等縣統籌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建立起了縣鄉村服務相銜接的、“一站式”報銷服務工作機制,為這項工作落實探索了經驗。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醫療保障救助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強部門合作,加大推進力度,改進經辦服務,健全常態化報銷機制,讓困難群眾更好、更便捷地享受政策。

一是繼續做好醫療費集中兌現工作。3月底將2016年8月-12月醫療費兌現到位。對因外出打工、資訊不準確等原因未兌現的,安排鄉村幹部通知本人,不設“關門”時間,隨來隨報。

二是建立常態化的報銷機制。4月1日起全面啟動“一站式”報銷服務。進一步完善縣鄉村服務平臺,將醫療救助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6月底前將醫保資訊系統、醫療保障救助記帳結算系統覆蓋到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縣域內住院記帳結算,群眾住院只需支付個人應付費用。同步將醫療服務監控管理系統延伸覆蓋到鄉鎮衛生院,嚴控不合理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快推進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6月份開始將城鄉居民就醫逐步納入異地就醫住院結算範圍,符合轉診轉院條件的可在異地住院直接記帳結算,減輕現金墊付負擔。

三是對貧困人口全面發放醫療保險證和社會保障卡。4月底前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證發放到10個深度貧困縣所有農村家庭,5月底前發放到62個貧困縣所有農村家庭。對於沒有領到社會保障卡的貧困人口,我們正在集中採集資訊,加快製作發放進度。讓困難群眾方便就醫,明明白白就醫,做到“錢打到卡上、賬記在本上”。

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醫療保障救助制度,是我省脫貧攻堅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攜起手來,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政策精准落地,決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隊!

謝謝大家!

答記者問環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長城網 高琳哲 攝

一、新華社記者:近幾年國家和各省出臺的有關扶貧文件中,都有健康扶貧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相銜接的要求,這次我省出臺的醫療保障救助政策有哪些新內容、新亮點?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脫貧工作,為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2016年7月21日,八屆省委第31次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的實施方案(試行)》,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緊密銜接,保障水準大幅度提高,這是河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健全困難群體保障體系的重大制度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三重保障線”機制,形成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救助體系。

二是建立“一站式”報銷機制。人社、民政、財政、衛計、扶貧等部門協調聯動,實現“三條保障線”的“一站式”報銷結算,為貧困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三是建立健全財政資金投入機制。醫療保障救助增加支出,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擔。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90%,縣負擔10%;非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80%,市、縣各負擔10%。

四是保障水準顯著提升。保障範圍涵蓋住院醫療費報銷、門診慢性病醫療費報銷和門診統籌醫療費報銷,在省市三級大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可達到90%以上,在縣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可達到95%以上,基本不用再擔心住不起院問題。

大家從材料中的醫療保障救助實例,可以看出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實施後,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水準的提升程度。

二、河北日報記者:請問這項新政策對門診醫療費報銷方面較之前相比有那些“實惠”?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這項政策在門診醫療保障方面明確對18種門診普通慢性病、4種門診重大慢性病給予重點保障。

18種普通慢性病和4種重大慢性病全部取消報銷起付線。惡性腫瘤放化療、白血病、終末期腎病和重症精神病4種重大慢性病的年度封頂線提高到15萬元,報銷比例達到90%。對18種普通慢性病,年度封頂線也提高到每年6000元,報銷比例為75%。原門診慢性病政策各地都不夠完善,建有門診慢性病制度的,年報銷額度也在1500-2000元之間。

三、中新社記者:請問目前這項政策覆蓋的人群範圍都包括哪些?下一步的工作有什麼安排?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醫保局局長苑鴻志:目前,政策覆蓋範圍為全省所有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承德市開展了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歲以上老年人和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父母,因醫療自付費用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其他5類貧困群體保障試點。

2017年下半年,我們將對承德市開展各類貧困群體醫療保障救助試點工作進行評估,進一步完善政策、規範各環節的管理服務、優化工作流程,增強政策實施的精准性,適時在全省推開。

省民政廳副廳長趙麗。長城網 高琳哲 攝

四、長城網記者:民政部門作為醫療救助的主管部門,請問在“三重醫療保障線”中將如何發揮作用?

省民政廳副廳長趙麗:醫療救助制度是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8月,省政府印發《關於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實施方案(試行)》後,我廳積極配合人社廳研究制定了《實施細則》,與人社廳組織了聯合培訓。指導承德市研究制定了低收入家庭及因病致貧家庭人員資格認定管理等政策,指導全省各市全面啟動對農村建檔立卡人員的醫療救助工作。目前,我廳正在認真指導各地按政策要求,落實好對貧困群眾參保個人繳費的資助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救助政策銜接、管理機制對接和物件精准認定”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搞好政策銜接,配合推進即時結算。我廳將積極主動配合人社部門,指導全省各市、縣落實好醫療救助政策,細化“一站式”即時結算流程,嚴格按照省政府檔規定,依託人社部門統一的醫保資訊結算平臺,儘快實現全流程無縫隙的即時結算,真正讓困難群眾儘快享受到政策紅利。

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我廳將進一步加強與人社、財政、扶貧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建立完善救助資料定期通報制度、部門資訊資料共用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全力推進醫療保障救助政策的落實。

三是搞好救助物件的精准認定。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特困人員、低保物件、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因病致貧人員的認定政策,開展精准核查活動,實現救助物件的精准識別,為落實好政策奠定基礎。

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和業務培訓。我廳將結合今年3-5月份開展的全省社會救助精准核查活動,借助新聞媒體和基層便民服務視窗、醫療機構、村(社區)公示欄等,對救助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使更多的困難群眾瞭解政策。同時還將舉辦兩期培訓班,對縣區基層經辦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基層政策的執行力。

省財政廳副廳長高雲霄。長城網 高琳哲 攝

五、河北青年報記者:落實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準政策,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線”,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支持。請問財政部門是如何做好資金保障工作的?

省財政廳副廳長高雲霄:首先,積極籌措資金。將提高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待遇新增支出列入2017年財政預算。其次,明確列支渠道和資金撥付方式。新增支出先由市縣從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和困難群眾生活救助資金列支,省對市縣先預撥、次年據實結算。第三,明確省市縣分擔比例。省級負擔絕大部分新增資金,其中對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90%,財政直管縣負擔10%;對非財政直管縣省級負擔80%,市、非財政直管縣各負擔10%。第四,及時預撥資金。目前,我廳已預撥2016、2017年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新增資金共計7億元;2017年困難群眾生活救助資金15.8億元已全部下達市縣,能充分保障2016年、2017年政策落實。第五,加強工作督導,確保政策落實。我廳先後下發了兩個《通知》,要求市縣財政部門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合理安排預算,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基金和醫療救助資金財政補助政策落實到位。我廳將此項工作落實情況列為財政工作綜合督導內容之一,成立了11個綜合督導組,每季度由各廳長帶隊分赴各設區市開展督導。

省扶貧辦發言人副主任郭若定。長城網 高琳哲 攝

六、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如果已經脫貧的群眾又出現因病返貧的情況,還能不能享受這個政策?扶貧部門對貧困人口是如何進行動態管理的?

省扶貧辦發言人副主任郭若定:按照中央要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即有進有出、應納盡納、該退則退。

所謂應納盡納就是按照貧困人口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式,對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返貧的貧困人口,以及符合貧困人口識別標準的新增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扶貧開發資訊系統。有三個要點:一是全方位識別,無論貧困縣還是非貧困縣,只要符合貧困人口條件,都要及時識別,實現全省全覆蓋;二是隨時申請,按規定程式、標準識別;三是統一納入,到每年四季度動態調整時統一納入建檔立卡系統,使貧困人口及時享受到政府幫扶政策。

所謂該退則退,就是以年初減貧計畫為依據,以戶為單位,以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主要衡量標準,嚴格按照村“兩委”組織民主評議、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核實、農戶認可的程式提出全村擬退出貧困人口初選名單,經村級公示、鄉級公示、縣級公告無異議後,在扶貧開發資訊系統中進行脫貧標注,對已脫貧的貧困人口實行退出管理。這裡特別明確,貧困人口脫貧後,在攻堅期內繼續給予適當支持,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