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遠方,遠方

高考結束了,暑假也臨近了,今年的工作日也快過了一半,是時候去旅行放鬆一下身心了。

一直很嚮往旅行,從還沒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年代開始,就無比嚮往旅行。旅行有美景可看,美食可嘗,美人可看,美物可買,簡直是最佳休閒娛樂方式。在沒怎麼去旅行過的時候,會帶著很多心思走上旅途,但當看過了很多風景,見識了很多風情之後,旅行的目的開始變得單純——達到自我滿足。

很多遊記故事裡的人物也是,不是已經找到了旅行的意義,就是在尋找旅行意義的途中,總之最後總會有個心儀的答案。

1、《轉山》謝旺霖

【內容簡介】

一個24歲的年輕人,在寒意漸生的10月,獨自踏上從麗江到拉薩的征程,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敢或偉大,

而是“在相信與懷疑之間擺蕩”,但最終決定走下去,因為哪怕失敗,他也“應該在失敗面前看見自己究竟是如何就範的”。

謝旺霖精選出騎行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經歷,著為17篇,按時間順序講述了這次艱辛的冒險之旅。 三個月的旅途中有驚險,有絕望,有感動,有恐懼,透過生動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躍然紙上。它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它也許不是最驚險、最奇異的遊記,

但它卻是最充滿激情的記錄;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成長的書。

【作者簡介】

謝旺霖,1980年生於臺灣,東吳大學政治、法律雙學士,現就讀於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喜歡閱讀、電影、音樂和文學。曾獲選2004年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因為流浪開始文字創作的生涯。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文建會”“尋找心中的聖山”散文首獎。

2、《不去會死!》石田裕輔

【內容簡介】

石田裕輔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學時在路邊看到一位青年騎著載滿行囊的自行車飛馳而過,那身影成為他潛意識裡追逐的形象。於是,長大後發下“不去會死”的豪語,辭掉人人稱羨的大企業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

嚇得躲在青年旅館不敢出門;在秘魯沙漠被持槍強盜搶個精光,還得橫渡暴風地獄巴塔哥尼亞;在北極圈為了省錢洗露天冰河澡……就這樣幾度軟弱,幾度山窮水盡,幾度想放棄,最後終於完成壯闊的五大洲完騎世界紀錄。

“我看到恒河的純白日出、薩賓娜天真無邪的笑臉、土耳其那爾汀美麗的笑容;滿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長頸鹿、騎著破爛腳踏車追趕我的保保。泰西亞有點惱怒地笑著,流下稚氣未脫的淚水。大海般的叢林中浮現蒂卡爾神殿,以及紀念碑穀神聖的風光。雄壯的育空河流淌而過,有鮭魚跳躍著;在夜空中搖曳的極光……”經歷過許多生死絕境、哀痛的別離、幸福的瞬間後,“活著真好”的體悟,是夢想帶給石田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簡介】

石田裕輔(Yusuke Ishida),1969年出生。高中一年級騎自行車環遊和歌山縣一周後,開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級達成“環遊近畿一周”;大學時休學一年,完成“環游日本一周”。1995年辭去食品製造企業的工作,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在旅途各地寫下老套的歌詞,畫了風景和人物的素描,並且自我陶醉著。

石田裕輔創下的紀錄:

1、日本自轉車探險協會(JACC)的自行車環遊世界紀錄保持者(亞軍)。

2、5300美金環遊世界7年半(期間被強盜搶劫2900美金,旅途中打工收入不明)。

3、在秘魯被強盜持槍洗劫一空,雙手被縛,光著屁股倒在沙漠中,貞操險些失守。這一幕在自行車騎士間廣為流傳,之後還登上了日本電視節目。

p.s. 石田擅長釣鱒魚、自製鱈魚幹,並在極圈附近為了省錢用河水洗澡(這就是用5300美金撐過7年半的秘密?)

3、《如果我活著回來,就接受現在的人生》小朱飛刀

【內容簡介】

自天涯豆瓣百萬粉絲徹夜捧讀熱帖《一生旅行,天堂地獄且行且遠》,安妮寶貝《蓮花》原型地揭秘。原作《墨脫》,於2013年7月首次發表於豆瓣閱讀,累計評分8.6。

“如果能從墨脫活著回來,我就找個人結婚,上班、過日子、接受現在的人生。”我在鍵盤上敲下這樣的話。

“萬一回不來呢……”我敲到這裡停了下來。

我不知道。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活著對於我來說,便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

28歲那年,人生一旦進入安穩,就陷入了另一種可怕。工作不好不賴,感情不鹹不淡。他以為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他做了那個瘋狂的決定。

或許真的要死一回,才知道怎麼活。

或許真的要出走一次,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或許真的要經歷過路上徹骨的孤獨與絕望,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

或許這輩子,要真的徒步走過墨脫一次,那個原本灰澀壓抑的身體,才能夠再一次長出細嫩的幼芽。

【作者簡介】

原名朱虹飛,天涯豆瓣百萬驢友心中的精神偶像,因點擊過百萬的熱帖《一生旅行,天堂地獄且行且遠》紅遍網路。邊寫作邊支撐著8000米攀登,用攀登告訴自己存在的意義。

本尊是個高中體育沒及過格的普通小夥兒,白是公務員,下了班卻總想向英雄一樣走過這個世界。攢假期十進藏區,用雙腳丈量墨脫、梅裡、木裡、貢嘎等多地秘境。一路爬過7100米的雪山,交過命的兄弟,睡最美的露天營地,遇見最美的姑娘。

線上即在單位,離線即享人生。

不是不去不行,而是非去不可。

4、《背包十年》小鵬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

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

以第一次自助背包旅行起,以第一本書的出版結。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

第二章:艱難的旅行路(2005-2007)

描述在旅途中的顛沛流離,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最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條可以把旅行良性迴圈的道路,因為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第三章:看見自己的彩虹(2007-2010)

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後,終於柳暗花明。現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寫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種贊助,不再為錢發愁;也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可。

【作者簡介】

他是新旅行作家,將美景與體驗塞入背包,將感動與分享凝結成冊,著有 《我把歐洲塞進背包》、《蓮花之上》。

他,亦是網路名博,擁躉千萬網友熱議,成為新媒體時代跨媒體的影響力人物,感召年輕人為夢想燃燒。

小鵬, 同樣有著旅行專欄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遊攻略,主題設計,表達方式,在各大時尚類、文化類、旅遊類、人文類知名雜誌中刊載專欄或是專題。與讀者分享旅遊中的人文情懷與獨到見地。其優美真誠的行文風範與細緻到位的微觀刻畫,往往被“驢友”和背包客們的奉為絕佳攻略,在年輕讀者群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5、《走吧,張小硯》張小硯

【內容簡介】

話說,2009年的某一天,那天很熱,我就穿了雙人字拖鞋就踢踢踏踏上路了。原計劃是去汶川看看孩子們,去年512在那裡做志願者。成都過去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預計待三天就回轉。誰知一到汶川方過4個小時,徹底關大橋就被飛石砸斷,斷了返程的路,當即往茂縣走。越走越遠,三天短途探訪計畫變成了一場長達兩個多月的流浪。去汶川的時候三個人,慢慢都在路上走散去。後來只剩下我一個人。

往北走了幾天,天氣冷了起來,扔掉拖鞋,買雙鞋繼續上路。愈走愈冷,買了外套和長褲。越走海拔越高,曬得像黑炭,在路邊買了頂草帽繼續走。嫌搭車不自由,又買了輛摩托車往西藏騎,無駕照無行駛證,一路被員警追,扣過車子,進過局子。路過波密,聽說墨脫很神奇,二話不說騎著摩托進墨脫,一路摔了幾十跤,魂飛魄散,肝膽俱裂,嘎龍山上還遭劫。所幸命還在,於是拖起車子繼續上路。一路翻山越嶺,時而暴雨傾盆,時而驕陽似火。終於在8月騎到了拉薩,彈盡糧絕賣摩托車,繼續閒逛,前藏、後藏,逛到身無分文。在大昭寺前乞討得114元8角,開始往回混。

回去路上,該幹的,不該幹的統統幹了。沿途和藏民賭檯球贏吃贏喝,還贏了一匹馬,也差點輸了終身。幫喇嘛背柴火換大餅,朗瑪廳喝酒鬧事被藏民拔刀追砍。住不起客棧,和磕長頭的人混過帳篷……走一段路,搭一段順風車,摩托車、大貨車、拖拉機、越野車、農用三輪車、馬匹……路上跑的除了人沒有搭過,搭遍所有能遇見的交通工具。還狹路相逢一康巴漢子,順便談了場戀愛。

【作者簡介】

張小硯,又稱硯臺,祖籍安徽桐城 ,天涯一代心靈神帖“小硯MM83元走川藏”的作者。

曾遊歷于北京、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大連等多個城市,當過攝影師、廣告人、兒童雜誌編輯、影視美術指導、創意總監、紀錄片製片人、民間工作者(收集民歌,及文字收錄),開過酒吧,做過夜間節目主持人,端過盤子。

08年5.12大地震後成為了首批赴汶川的志願者,她 “善交際,識人心”,災後短短半個月時間,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拉贊助招募志願者,建起了7個帳篷學校。 09年在去汶川回訪帳篷學校孩子的回程路上,因橋斷路塌,繞道走遠,信馬由韁,路上還買了輛摩托車一路進墨脫、到西藏。原本三天的汶川回訪計畫,變成一場長達71天,近萬公里的即興旅行,回程只用了83元到成都。

她的寫作語言時而詼諧調皮恣肆犀利,時而悠遠深情典雅睿智,以其豪放灑脫的性格和真誠質樸的人格而贏得千萬粉絲。

6、《蓮花》安妮寶貝

【內容簡介】

年輕女子慶昭身患疾病,滯留高原,靜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剛剛結束追名逐利的暄騰往日,內心長久壓抑的黑暗蘇醒,準備去與世隔絕的墨脫,尋訪舊友內河。內河是被世界遺忘的女子,命運多舛。一路上善生向慶昭講述自己和內河的往昔,雅魯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險阻,恰似敘述中依次展開的一代人苦痛而流離的蛻變過程。

【作者簡介】

安妮寶貝,自由作家,現居北京。曾任職金融廣告網路等行業。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告別薇安》,散文及短篇小說集《八月未央》,長篇小說《彼岸花》,攝影圖文集《薔薇島嶼》。

7、《不過,一場生活》阿Sam

【內容簡介】

三十歲以後,越來越喜歡穩定的生活。

吃早餐,見老友,走熟悉的路,始終愛一個人。

在路上的日子依舊不少,卻時常恍惚,好像跳出身體,只見獨身一人在世間走走停停。

於是常常念起一些朋友:

家駿,十年前在船上相遇,一夜杯酒人生,沒來得及再幹下一杯便各自走上了漂泊的路;

春南,心裡住著一位年少時的愛人,與她意外相遇又戛然而止,似乎從來沒有期待也沒有失望;

林堯天,在小城市裡帶著青春的莽撞去愛一個人,卻在大城市裡丟盔卸甲盡失勇氣;

小凱,守住一個秘密,度過了他最快樂也最孤獨的十年,最終沉入大海。

……

他們和他們的生活,如同一場場從未落幕的電影,沒有華麗的燈光,沒有精湛的演技,只有動人的生活氣。

那是一種很特別的力量, 我們為之相愛的力量。

即便曾經被生活改變,也請慶倖我們都還愛著。

即便他日為愛情所傷,也都釋懷不過一場生活。

【作者簡介】

阿Sam(夏天鴻)

旅行生活家,作家。以旅行的方式生活,久居上海,喜歡滿世界地跑。

16歲離開家鄉求學,一走就是16年,母親在小巴士車窗外揮手送別的場景成為此後再難抹去的記憶。

16年間,阿Sam 到過很多城市,看過一些風景,愛過一些人,記錄生活軌跡的博客“阿Sam的午夜場”,成為無數文藝青年尋找共鳴的網路月臺。他以文字寫下經歷與回憶,用照片留住瞬間及美好,曾任“1626潮流雙週刊”的主編,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個展轟動一時。他過去幻想著和喜歡的人去大理開一間咖啡館,後來他去過很多次大理,但為著“情”字,他留在了上海。

如今,生命不再有所謂的停與留,只有對家的眷戀和對情的永久。愛,連接著記憶與生活。

8、《等風來》鮑鯨鯨

【內容簡介】

程羽蒙,一個月薪兩千卻想活出兩萬生活品質的某雜誌專欄寫手,公出義大利的美夢被擊碎後,不情願地跟團踏上了赴尼泊爾的“幸福之旅”。與她同行的,除了冷酷沉默的攝影驢友團和俗不可耐的臺灣大姐團外,還有風華正茂的女孩李熱血、被父親切斷財源的富二代王燦。

在這個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度,他們感悟虔誠的信仰,雖然懷著自己的故事彼此看不上,卻也在暴亂時刻坦誠相見抱團取暖。離開前,程羽蒙和她的同伴們終於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明白人生在不斷的加法裡,也要懂得清空自己,只等風來。

【作者簡介】

鮑鯨鯨,豆瓣網名大麗花,小說《失戀33天》作者,後與滕華濤導演合作同名電影,並因此獲金馬獎最佳編劇;亦是電視劇《浮沉》的編劇。

自稱明明是個很嚴肅的人,卻常常嘻嘻哈哈地活著。在四周不靠譜親友的認真澆灌下,正在努力成長為一棵歪脖子樹。

9、《思念人之屋》明前雨後

【內容簡介】

“我捨不得走太遠,又不敢離得太近。這裡的距離剛剛好,而且面向外海。有時候我就站在岬角看過去,總覺得他就在海那邊,只不過是我視線所不及的地方。”

一次亞熱帶海島的獨自旅行譜寫出一段戀曲。民風古樸的海邊小鎮,兩個不同背景的陌生人,三年的獨自等待,千里迢迢的追尋……你是否還在等待思念的那個人?你是否還在尋找愛情的意義?也許有一天,你會恍然間發現,等待,並不漫長。

【作者簡介】

明前雨後,晉江網知名小說作者。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熱愛運動和旅行。

已出版作品:《忽而今夏》(十年紀念版)、《眼淚的上游》、《再見,蔚藍海岸》、《思念人之屋》、《直到春天過去》。

本文作者:帕尼尼

泰西亞有點惱怒地笑著,流下稚氣未脫的淚水。大海般的叢林中浮現蒂卡爾神殿,以及紀念碑穀神聖的風光。雄壯的育空河流淌而過,有鮭魚跳躍著;在夜空中搖曳的極光……”經歷過許多生死絕境、哀痛的別離、幸福的瞬間後,“活著真好”的體悟,是夢想帶給石田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簡介】

石田裕輔(Yusuke Ishida),1969年出生。高中一年級騎自行車環遊和歌山縣一周後,開始憧憬旅行。高中二年級達成“環遊近畿一周”;大學時休學一年,完成“環游日本一周”。1995年辭去食品製造企業的工作,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在旅途各地寫下老套的歌詞,畫了風景和人物的素描,並且自我陶醉著。

石田裕輔創下的紀錄:

1、日本自轉車探險協會(JACC)的自行車環遊世界紀錄保持者(亞軍)。

2、5300美金環遊世界7年半(期間被強盜搶劫2900美金,旅途中打工收入不明)。

3、在秘魯被強盜持槍洗劫一空,雙手被縛,光著屁股倒在沙漠中,貞操險些失守。這一幕在自行車騎士間廣為流傳,之後還登上了日本電視節目。

p.s. 石田擅長釣鱒魚、自製鱈魚幹,並在極圈附近為了省錢用河水洗澡(這就是用5300美金撐過7年半的秘密?)

3、《如果我活著回來,就接受現在的人生》小朱飛刀

【內容簡介】

自天涯豆瓣百萬粉絲徹夜捧讀熱帖《一生旅行,天堂地獄且行且遠》,安妮寶貝《蓮花》原型地揭秘。原作《墨脫》,於2013年7月首次發表於豆瓣閱讀,累計評分8.6。

“如果能從墨脫活著回來,我就找個人結婚,上班、過日子、接受現在的人生。”我在鍵盤上敲下這樣的話。

“萬一回不來呢……”我敲到這裡停了下來。

我不知道。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活著對於我來說,便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

28歲那年,人生一旦進入安穩,就陷入了另一種可怕。工作不好不賴,感情不鹹不淡。他以為人生就這麼過去了,直到他做了那個瘋狂的決定。

或許真的要死一回,才知道怎麼活。

或許真的要出走一次,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或許真的要經歷過路上徹骨的孤獨與絕望,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

或許這輩子,要真的徒步走過墨脫一次,那個原本灰澀壓抑的身體,才能夠再一次長出細嫩的幼芽。

【作者簡介】

原名朱虹飛,天涯豆瓣百萬驢友心中的精神偶像,因點擊過百萬的熱帖《一生旅行,天堂地獄且行且遠》紅遍網路。邊寫作邊支撐著8000米攀登,用攀登告訴自己存在的意義。

本尊是個高中體育沒及過格的普通小夥兒,白是公務員,下了班卻總想向英雄一樣走過這個世界。攢假期十進藏區,用雙腳丈量墨脫、梅裡、木裡、貢嘎等多地秘境。一路爬過7100米的雪山,交過命的兄弟,睡最美的露天營地,遇見最美的姑娘。

線上即在單位,離線即享人生。

不是不去不行,而是非去不可。

4、《背包十年》小鵬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

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

以第一次自助背包旅行起,以第一本書的出版結。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

第二章:艱難的旅行路(2005-2007)

描述在旅途中的顛沛流離,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最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條可以把旅行良性迴圈的道路,因為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第三章:看見自己的彩虹(2007-2010)

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後,終於柳暗花明。現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寫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種贊助,不再為錢發愁;也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可。

【作者簡介】

他是新旅行作家,將美景與體驗塞入背包,將感動與分享凝結成冊,著有 《我把歐洲塞進背包》、《蓮花之上》。

他,亦是網路名博,擁躉千萬網友熱議,成為新媒體時代跨媒體的影響力人物,感召年輕人為夢想燃燒。

小鵬, 同樣有著旅行專欄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遊攻略,主題設計,表達方式,在各大時尚類、文化類、旅遊類、人文類知名雜誌中刊載專欄或是專題。與讀者分享旅遊中的人文情懷與獨到見地。其優美真誠的行文風範與細緻到位的微觀刻畫,往往被“驢友”和背包客們的奉為絕佳攻略,在年輕讀者群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5、《走吧,張小硯》張小硯

【內容簡介】

話說,2009年的某一天,那天很熱,我就穿了雙人字拖鞋就踢踢踏踏上路了。原計劃是去汶川看看孩子們,去年512在那裡做志願者。成都過去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預計待三天就回轉。誰知一到汶川方過4個小時,徹底關大橋就被飛石砸斷,斷了返程的路,當即往茂縣走。越走越遠,三天短途探訪計畫變成了一場長達兩個多月的流浪。去汶川的時候三個人,慢慢都在路上走散去。後來只剩下我一個人。

往北走了幾天,天氣冷了起來,扔掉拖鞋,買雙鞋繼續上路。愈走愈冷,買了外套和長褲。越走海拔越高,曬得像黑炭,在路邊買了頂草帽繼續走。嫌搭車不自由,又買了輛摩托車往西藏騎,無駕照無行駛證,一路被員警追,扣過車子,進過局子。路過波密,聽說墨脫很神奇,二話不說騎著摩托進墨脫,一路摔了幾十跤,魂飛魄散,肝膽俱裂,嘎龍山上還遭劫。所幸命還在,於是拖起車子繼續上路。一路翻山越嶺,時而暴雨傾盆,時而驕陽似火。終於在8月騎到了拉薩,彈盡糧絕賣摩托車,繼續閒逛,前藏、後藏,逛到身無分文。在大昭寺前乞討得114元8角,開始往回混。

回去路上,該幹的,不該幹的統統幹了。沿途和藏民賭檯球贏吃贏喝,還贏了一匹馬,也差點輸了終身。幫喇嘛背柴火換大餅,朗瑪廳喝酒鬧事被藏民拔刀追砍。住不起客棧,和磕長頭的人混過帳篷……走一段路,搭一段順風車,摩托車、大貨車、拖拉機、越野車、農用三輪車、馬匹……路上跑的除了人沒有搭過,搭遍所有能遇見的交通工具。還狹路相逢一康巴漢子,順便談了場戀愛。

【作者簡介】

張小硯,又稱硯臺,祖籍安徽桐城 ,天涯一代心靈神帖“小硯MM83元走川藏”的作者。

曾遊歷于北京、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大連等多個城市,當過攝影師、廣告人、兒童雜誌編輯、影視美術指導、創意總監、紀錄片製片人、民間工作者(收集民歌,及文字收錄),開過酒吧,做過夜間節目主持人,端過盤子。

08年5.12大地震後成為了首批赴汶川的志願者,她 “善交際,識人心”,災後短短半個月時間,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拉贊助招募志願者,建起了7個帳篷學校。 09年在去汶川回訪帳篷學校孩子的回程路上,因橋斷路塌,繞道走遠,信馬由韁,路上還買了輛摩托車一路進墨脫、到西藏。原本三天的汶川回訪計畫,變成一場長達71天,近萬公里的即興旅行,回程只用了83元到成都。

她的寫作語言時而詼諧調皮恣肆犀利,時而悠遠深情典雅睿智,以其豪放灑脫的性格和真誠質樸的人格而贏得千萬粉絲。

6、《蓮花》安妮寶貝

【內容簡介】

年輕女子慶昭身患疾病,滯留高原,靜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剛剛結束追名逐利的暄騰往日,內心長久壓抑的黑暗蘇醒,準備去與世隔絕的墨脫,尋訪舊友內河。內河是被世界遺忘的女子,命運多舛。一路上善生向慶昭講述自己和內河的往昔,雅魯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險阻,恰似敘述中依次展開的一代人苦痛而流離的蛻變過程。

【作者簡介】

安妮寶貝,自由作家,現居北京。曾任職金融廣告網路等行業。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告別薇安》,散文及短篇小說集《八月未央》,長篇小說《彼岸花》,攝影圖文集《薔薇島嶼》。

7、《不過,一場生活》阿Sam

【內容簡介】

三十歲以後,越來越喜歡穩定的生活。

吃早餐,見老友,走熟悉的路,始終愛一個人。

在路上的日子依舊不少,卻時常恍惚,好像跳出身體,只見獨身一人在世間走走停停。

於是常常念起一些朋友:

家駿,十年前在船上相遇,一夜杯酒人生,沒來得及再幹下一杯便各自走上了漂泊的路;

春南,心裡住著一位年少時的愛人,與她意外相遇又戛然而止,似乎從來沒有期待也沒有失望;

林堯天,在小城市裡帶著青春的莽撞去愛一個人,卻在大城市裡丟盔卸甲盡失勇氣;

小凱,守住一個秘密,度過了他最快樂也最孤獨的十年,最終沉入大海。

……

他們和他們的生活,如同一場場從未落幕的電影,沒有華麗的燈光,沒有精湛的演技,只有動人的生活氣。

那是一種很特別的力量, 我們為之相愛的力量。

即便曾經被生活改變,也請慶倖我們都還愛著。

即便他日為愛情所傷,也都釋懷不過一場生活。

【作者簡介】

阿Sam(夏天鴻)

旅行生活家,作家。以旅行的方式生活,久居上海,喜歡滿世界地跑。

16歲離開家鄉求學,一走就是16年,母親在小巴士車窗外揮手送別的場景成為此後再難抹去的記憶。

16年間,阿Sam 到過很多城市,看過一些風景,愛過一些人,記錄生活軌跡的博客“阿Sam的午夜場”,成為無數文藝青年尋找共鳴的網路月臺。他以文字寫下經歷與回憶,用照片留住瞬間及美好,曾任“1626潮流雙週刊”的主編,在北京和上海舉辦個展轟動一時。他過去幻想著和喜歡的人去大理開一間咖啡館,後來他去過很多次大理,但為著“情”字,他留在了上海。

如今,生命不再有所謂的停與留,只有對家的眷戀和對情的永久。愛,連接著記憶與生活。

8、《等風來》鮑鯨鯨

【內容簡介】

程羽蒙,一個月薪兩千卻想活出兩萬生活品質的某雜誌專欄寫手,公出義大利的美夢被擊碎後,不情願地跟團踏上了赴尼泊爾的“幸福之旅”。與她同行的,除了冷酷沉默的攝影驢友團和俗不可耐的臺灣大姐團外,還有風華正茂的女孩李熱血、被父親切斷財源的富二代王燦。

在這個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度,他們感悟虔誠的信仰,雖然懷著自己的故事彼此看不上,卻也在暴亂時刻坦誠相見抱團取暖。離開前,程羽蒙和她的同伴們終於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明白人生在不斷的加法裡,也要懂得清空自己,只等風來。

【作者簡介】

鮑鯨鯨,豆瓣網名大麗花,小說《失戀33天》作者,後與滕華濤導演合作同名電影,並因此獲金馬獎最佳編劇;亦是電視劇《浮沉》的編劇。

自稱明明是個很嚴肅的人,卻常常嘻嘻哈哈地活著。在四周不靠譜親友的認真澆灌下,正在努力成長為一棵歪脖子樹。

9、《思念人之屋》明前雨後

【內容簡介】

“我捨不得走太遠,又不敢離得太近。這裡的距離剛剛好,而且面向外海。有時候我就站在岬角看過去,總覺得他就在海那邊,只不過是我視線所不及的地方。”

一次亞熱帶海島的獨自旅行譜寫出一段戀曲。民風古樸的海邊小鎮,兩個不同背景的陌生人,三年的獨自等待,千里迢迢的追尋……你是否還在等待思念的那個人?你是否還在尋找愛情的意義?也許有一天,你會恍然間發現,等待,並不漫長。

【作者簡介】

明前雨後,晉江網知名小說作者。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熱愛運動和旅行。

已出版作品:《忽而今夏》(十年紀念版)、《眼淚的上游》、《再見,蔚藍海岸》、《思念人之屋》、《直到春天過去》。

本文作者:帕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