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高山流水,張子盛演繹古琴風華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古代文人四技“琴、棋、書、畫”中琴就是指古琴。古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深具東方文化特色。古琴歷來為文人階層重視,被尊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

3月29日,張子盛領銜天津七弦琴院的古琴演奏家們開啟《陶然純鈞—2017中國古琴丁酉春季巡演音樂會》,將在青島大劇院帶來一場音色滄古,泛音清亮,韻味悠長的視聽宴會。

張子盛是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秘書長,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七弦琴院院長。他師從津門九嶷派琴家高仲鈞先生、李允中先生,又先後求師劉麗、吳文光、龔一、李祥霆等諸多名家。2000年後,張子盛受吳景略先生所開創虞山吳派的影響愈深,並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運指華美、取音純淨、以心取韻、心韻合一的演奏風格。

張子盛認為,古琴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弦音帶給人們的高雅意趣,還在於古琴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屬性。他說:“一名好的古琴演奏者,要有極佳的音準、節奏、空間感以及情緒的抒發,而且,由於古琴藝術源于中國古典文化,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演奏水準的提高。”

據瞭解,此次音樂演奏的曲目有:《高山流水》,這首曲子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張子盛將演繹的這首古曲以優美柔婉的旋律,其濃郁的中國風格,純樸典雅的民族音調,給人純淨的藝術享受。此外還將演奏《鹿鳴》《釵頭鳳》《平沙落雁》《陽關唱別》《飄雪江南》等曲目。

領銜主演:

張子盛

古琴演奏家、教育家。1989年學琴,師從津門九嶷派琴家高仲鈞先生、李允中先生。又先後求師劉麗、吳文光、龔一、李祥霆等諸多名家。為使自己博涉多優,還問道於津門詞家張牧石、曹長河、王煥墉諸前輩,書法名宿余明善先生。並拜著名學者義甯陳雲君先生為師,為琴外之功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2000年後受吳景略先生所開創虞山吳派的影響愈深,特別是吳文光先生的心理表現主義體系,對其演奏風格和審美產生的影響。在對虞山吳派的進一步研習同時,結合自身特點形成運指華美、取音純淨、注重以心取韻、心韻合一的演奏風格。2010年開始,更加深入對各流派特色曲目的研究與吸收,並將研究的心得運用在打譜與創作之中,取得一定成果。他堅信藝術的生命力的表現之一是差異性,如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將是藝術的末路。從藝以來陸續發表的琴曲演奏作品近百首,已錄製為多張CD,並出版各種教學書籍、工具書、VCD等。

張子盛自1999年于天津文廟創辦國內首家職業琴館“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起。在常年的教學實踐中研發出“開指五步”教學法,吸收傳統古琴技法精華,強調基本功的拆解性訓練,使海內外眾多古琴愛好者受益。下設天津七弦琴院優秀青年琴家輩出,桃李天下。 並醉心斫琴研究,屢有佳作出品流傳。同時作為國內各個大型琴事活動的主要策劃者,他先後發起:中國古琴學會成立、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中國古琴新年音樂會、全國古琴打譜會、全國古琴師資培訓等活動。推動古琴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秘書長、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七弦琴院院長。

主演嘉賓:

林蔚麗:古琴專業藝術碩士,長安古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1984年至1994年就讀于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師從于李仲堂教授等多位名師,形成自身獨特的琴風。現任陝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器樂系古琴和揚琴教師。2005年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個人古琴獨奏專輯《指上清風》。創作器樂作品《游方》曾獲《音樂創作》2006年度創作三等獎。其演奏風格張弛有度,獨有韻味,不拘泥於門派,注重打譜研究及學術研究方面,發表優秀論文多篇。

魏勝寶:畢業于河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從吳明珠先生。期間精修嗩呐、二胡、笙等民樂。中學時期拜總政二炮李玉寬先生為師學習聲樂。保定元真琴社社長劉長偉先生開蒙古琴。後經其推薦拜張子盛先生為師,並為入室弟子。習琴未及兩年即在 2010年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藝術節期間舉辦了魏勝寶古琴音樂會,演奏《廣陵散》、《秋鴻》等傳統大操、並推出自創新作《蘭陵王》以及弦歌彈唱等形式,得到評委一致好評,被喻為當今琴壇“勝”手。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北省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北京古琴學會副秘書長,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石家莊分館清琳琴社社長,天津琴院教師等。

羅蘇理: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古琴聲部聲部長、首席古琴演奏家,青年琴歌演唱家、斫琴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南省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河南古琴研究會會長,曾受國內多位著名古琴演奏家李明忠先生、丁紀園先生等指教,2009年成為中國古琴學會秘書長張子盛先生入室弟子。隨著詩詞聲樂唱法的深入研究與古琴演奏風格日趨成熟,使他的琴歌表演自成一派,在業界有“琴歌王子”的美譽。曾獲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二等獎及最佳琴歌獎。2011年於北京舉辦業界首個琴歌專場音樂會並將現場錄影製作DVD發行。

賀小帥: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首席演奏員,吹管樂聲部長,青年笛簫演奏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會員,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7歲開始跟隨其父學習笛子,9歲學簫。擅長竹笛、骨笛、簫、排簫、尺八、塤等樂器的演奏,2010年成為中國古琴學會秘書長張子盛先生入室弟子,並拜著名作曲家方可傑為師學習作曲配器。2006年受聘為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吹管聲部部長 ;2007年應央視《鑒寶》欄目之邀演奏十排簫;2007年受香港中樂團之邀,赴港演奏骨笛、簫。 2007年中央電視臺十套《走進科學》 演奏8000年歷史的賈湖骨笛 。2010年參加中國古琴學會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獲得最佳伴奏獎。

謝迎春: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自幼習箏,酷愛音樂,啟蒙于嚴皊老師,先後師從于解曉紅,李仲才,曹正,李萌等諸名家悉心指教,其演奏風格,素雅清新、颱風端莊。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迎春箏樂團團長、北京樂器學會表演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多屆國際器樂大賽專家評委、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古箏專業客座教授。

張中亞: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南省古琴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衛風樂團副團長,濮陽市古琴學會會長。師從著名古琴家張子盛先生並收為入室弟子。曾獲第四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大賽陽春組銀獎,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大賽古琴青年職業組銀獎。2013年在中原油田成功舉辦個人專場古琴弦歌音樂會。2014年秋隨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赴日交流演出。2015年中秋之際受邀于南開大學成功舉辦天津有史以來首次個人專場的弦歌音樂會。同年十月又受邀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成功舉辦“詩風琴韻”張中亞弦歌音樂會。曾參與琴歌專輯《弦歌懷古》、《清夜吟》、《人生若只如初見》CD錄製。

趙梓皓:畢業于北京文博學院,2008年師從張子盛先生,現為濰坊北海琴社社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諸城派古琴藝術中心副主任、天津琴院教師,其演奏風格沉穩精煉,承九嶷、虞山功底,內透諸城、梅庵風骨,善彈《秋鴻》《擣衣》《三峽船歌》《勝利操》等古今名曲。

白雲龍:2005年師從張子盛先生學琴,現為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天津琴院教師,曾獲第二屆中國古琴陽春獎青年組三等獎、《中國心奧運情》2007中國民族器樂藝術節(古琴)才藝展示銀獎、2012首屆香港•國際琴箏詩樂藝術邀請賽古琴組金獎。

潘曉佳:北方昆曲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閨門旦,正旦。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沈世華,張靜嫻,王志怡,史紅梅,韓東青,王曉燕等老師。2013年拜北方昆曲劇院昆曲藝術家張毓文為師。其嗓音清亮甜潤,扮相清秀大方。新編昆曲劇碼《納蘭》飾演盧氏,青春版《紅樓夢》飾演賈探春,《李香君》飾演寇白門。參與《圖雅雷瑪》,《孔子入衛銘》,《續琵琶》,《李清照》等演出。傳統昆曲劇碼《玉簪記》飾演陳妙常,《牡丹亭》飾演杜麗娘,《陽告》飾演敫桂英,《昭君出塞》飾演王昭君,《癡夢》飾演崔氏等。曾隨團去英國,法國。香港,澳門,臺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2011年跟隨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張子盛先生學習古琴。

葛亞東:江蘇溧陽人。性淡泊,好詩文。幼時隨江南民間藝人梁朝春學習傳統絲竹,學得《老台曲》《五字調》《蘇台》《三六》等數曲;大學時從薄克禮教授學習古典文學和詩詞吟誦,兼習琴歌。古琴啟蒙於津門琴家石玉先生,後拜師著名琴家張子盛先生為其入窒弟子。從原天津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劉永海先生請教中國傳統樂學,對樂學、律學深入研究,頗有心得。現任天津七弦琴院副院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客座教授。

個人作品:2010年至2012年于大學期間參與天津市藝術類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古代琴歌精華校譯》,並任編委;2011年至2013參與天津市重點科研專案《琴歌發展史》;2012年7月,獲中國古琴“幽蘭陽春”青年組優秀演奏獎;2013年4月,與薄克禮教授合作打譜琴歌《秋聲賦》,錄音被收錄在《大學語文》教材的附錄CD中;2013年6月,受邀參加“中韓國際詩歌朗誦會”,並演奏《秋聲賦》;2013年7月,獲首屆中國國際琴箏樂舞藝術節古琴青年組金獎;2013年起參與策劃、組織明《西麓堂琴統》全國打譜會”任該書執行主編。2015年5月,參與策劃和組織了“園林杯”2015第五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任組委會副秘書長。

陶運成:著名青年琴家、斫琴家。祖籍山西洪洞, 現居鄭州。古琴師從張子盛先生,並收為入室弟子。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會常務副會長。曾參與編輯《中國古琴民間典藏》一書。榮獲首屆香港琴箏詩樂藝術展演一等獎。2012 中國民族樂器製作大獎賽古琴製作組金獎並被評選為第四屆“幽蘭·陽春”古琴大獎賽金獎獎品。其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官交流中心永久收藏。2014由中華書局出版《古琴製作法》。

呂平:青年瑟、古箏演奏家。洛陽古琴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會理事。2012年于天津琴院進修古琴專業,師從張子盛先生。

張露:藝術學專業碩士,曾先後在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主攻聲樂專業與手風琴專業,之後在河北大學藝術系攻讀藝術學專業。能較為準確的把握和表現音樂作品風格,具有較好的音樂素養。畢業後多次參加河北省電視臺舉辦的演出活動,獲得觀眾認可。曾先後在河北省歌手大賽和河北省手風琴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編輯: 李雅娟]

特別是吳文光先生的心理表現主義體系,對其演奏風格和審美產生的影響。在對虞山吳派的進一步研習同時,結合自身特點形成運指華美、取音純淨、注重以心取韻、心韻合一的演奏風格。2010年開始,更加深入對各流派特色曲目的研究與吸收,並將研究的心得運用在打譜與創作之中,取得一定成果。他堅信藝術的生命力的表現之一是差異性,如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將是藝術的末路。從藝以來陸續發表的琴曲演奏作品近百首,已錄製為多張CD,並出版各種教學書籍、工具書、VCD等。

張子盛自1999年于天津文廟創辦國內首家職業琴館“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起。在常年的教學實踐中研發出“開指五步”教學法,吸收傳統古琴技法精華,強調基本功的拆解性訓練,使海內外眾多古琴愛好者受益。下設天津七弦琴院優秀青年琴家輩出,桃李天下。 並醉心斫琴研究,屢有佳作出品流傳。同時作為國內各個大型琴事活動的主要策劃者,他先後發起:中國古琴學會成立、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中國古琴新年音樂會、全國古琴打譜會、全國古琴師資培訓等活動。推動古琴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秘書長、古琴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七弦琴院院長。

主演嘉賓:

林蔚麗:古琴專業藝術碩士,長安古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1984年至1994年就讀于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師從于李仲堂教授等多位名師,形成自身獨特的琴風。現任陝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器樂系古琴和揚琴教師。2005年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個人古琴獨奏專輯《指上清風》。創作器樂作品《游方》曾獲《音樂創作》2006年度創作三等獎。其演奏風格張弛有度,獨有韻味,不拘泥於門派,注重打譜研究及學術研究方面,發表優秀論文多篇。

魏勝寶:畢業于河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從吳明珠先生。期間精修嗩呐、二胡、笙等民樂。中學時期拜總政二炮李玉寬先生為師學習聲樂。保定元真琴社社長劉長偉先生開蒙古琴。後經其推薦拜張子盛先生為師,並為入室弟子。習琴未及兩年即在 2010年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藝術節期間舉辦了魏勝寶古琴音樂會,演奏《廣陵散》、《秋鴻》等傳統大操、並推出自創新作《蘭陵王》以及弦歌彈唱等形式,得到評委一致好評,被喻為當今琴壇“勝”手。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北省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北京古琴學會副秘書長,張子盛古琴藝術中心石家莊分館清琳琴社社長,天津琴院教師等。

羅蘇理: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古琴聲部聲部長、首席古琴演奏家,青年琴歌演唱家、斫琴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南省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河南古琴研究會會長,曾受國內多位著名古琴演奏家李明忠先生、丁紀園先生等指教,2009年成為中國古琴學會秘書長張子盛先生入室弟子。隨著詩詞聲樂唱法的深入研究與古琴演奏風格日趨成熟,使他的琴歌表演自成一派,在業界有“琴歌王子”的美譽。曾獲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二等獎及最佳琴歌獎。2011年於北京舉辦業界首個琴歌專場音樂會並將現場錄影製作DVD發行。

賀小帥: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首席演奏員,吹管樂聲部長,青年笛簫演奏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會員,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7歲開始跟隨其父學習笛子,9歲學簫。擅長竹笛、骨笛、簫、排簫、尺八、塤等樂器的演奏,2010年成為中國古琴學會秘書長張子盛先生入室弟子,並拜著名作曲家方可傑為師學習作曲配器。2006年受聘為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吹管聲部部長 ;2007年應央視《鑒寶》欄目之邀演奏十排簫;2007年受香港中樂團之邀,赴港演奏骨笛、簫。 2007年中央電視臺十套《走進科學》 演奏8000年歷史的賈湖骨笛 。2010年參加中國古琴學會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獲得最佳伴奏獎。

謝迎春: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自幼習箏,酷愛音樂,啟蒙于嚴皊老師,先後師從于解曉紅,李仲才,曹正,李萌等諸名家悉心指教,其演奏風格,素雅清新、颱風端莊。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迎春箏樂團團長、北京樂器學會表演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多屆國際器樂大賽專家評委、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古箏專業客座教授。

張中亞: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河南省古琴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衛風樂團副團長,濮陽市古琴學會會長。師從著名古琴家張子盛先生並收為入室弟子。曾獲第四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大賽陽春組銀獎,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大賽古琴青年職業組銀獎。2013年在中原油田成功舉辦個人專場古琴弦歌音樂會。2014年秋隨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赴日交流演出。2015年中秋之際受邀于南開大學成功舉辦天津有史以來首次個人專場的弦歌音樂會。同年十月又受邀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成功舉辦“詩風琴韻”張中亞弦歌音樂會。曾參與琴歌專輯《弦歌懷古》、《清夜吟》、《人生若只如初見》CD錄製。

趙梓皓:畢業于北京文博學院,2008年師從張子盛先生,現為濰坊北海琴社社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諸城派古琴藝術中心副主任、天津琴院教師,其演奏風格沉穩精煉,承九嶷、虞山功底,內透諸城、梅庵風骨,善彈《秋鴻》《擣衣》《三峽船歌》《勝利操》等古今名曲。

白雲龍:2005年師從張子盛先生學琴,現為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天津琴院教師,曾獲第二屆中國古琴陽春獎青年組三等獎、《中國心奧運情》2007中國民族器樂藝術節(古琴)才藝展示銀獎、2012首屆香港•國際琴箏詩樂藝術邀請賽古琴組金獎。

潘曉佳:北方昆曲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閨門旦,正旦。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沈世華,張靜嫻,王志怡,史紅梅,韓東青,王曉燕等老師。2013年拜北方昆曲劇院昆曲藝術家張毓文為師。其嗓音清亮甜潤,扮相清秀大方。新編昆曲劇碼《納蘭》飾演盧氏,青春版《紅樓夢》飾演賈探春,《李香君》飾演寇白門。參與《圖雅雷瑪》,《孔子入衛銘》,《續琵琶》,《李清照》等演出。傳統昆曲劇碼《玉簪記》飾演陳妙常,《牡丹亭》飾演杜麗娘,《陽告》飾演敫桂英,《昭君出塞》飾演王昭君,《癡夢》飾演崔氏等。曾隨團去英國,法國。香港,澳門,臺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2011年跟隨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張子盛先生學習古琴。

葛亞東:江蘇溧陽人。性淡泊,好詩文。幼時隨江南民間藝人梁朝春學習傳統絲竹,學得《老台曲》《五字調》《蘇台》《三六》等數曲;大學時從薄克禮教授學習古典文學和詩詞吟誦,兼習琴歌。古琴啟蒙於津門琴家石玉先生,後拜師著名琴家張子盛先生為其入窒弟子。從原天津音樂家協會秘書長劉永海先生請教中國傳統樂學,對樂學、律學深入研究,頗有心得。現任天津七弦琴院副院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客座教授。

個人作品:2010年至2012年于大學期間參與天津市藝術類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古代琴歌精華校譯》,並任編委;2011年至2013參與天津市重點科研專案《琴歌發展史》;2012年7月,獲中國古琴“幽蘭陽春”青年組優秀演奏獎;2013年4月,與薄克禮教授合作打譜琴歌《秋聲賦》,錄音被收錄在《大學語文》教材的附錄CD中;2013年6月,受邀參加“中韓國際詩歌朗誦會”,並演奏《秋聲賦》;2013年7月,獲首屆中國國際琴箏樂舞藝術節古琴青年組金獎;2013年起參與策劃、組織明《西麓堂琴統》全國打譜會”任該書執行主編。2015年5月,參與策劃和組織了“園林杯”2015第五屆中國古琴“幽蘭陽春”獎,任組委會副秘書長。

陶運成:著名青年琴家、斫琴家。祖籍山西洪洞, 現居鄭州。古琴師從張子盛先生,並收為入室弟子。現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古琴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會常務副會長。曾參與編輯《中國古琴民間典藏》一書。榮獲首屆香港琴箏詩樂藝術展演一等獎。2012 中國民族樂器製作大獎賽古琴製作組金獎並被評選為第四屆“幽蘭·陽春”古琴大獎賽金獎獎品。其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官交流中心永久收藏。2014由中華書局出版《古琴製作法》。

呂平:青年瑟、古箏演奏家。洛陽古琴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會理事。2012年于天津琴院進修古琴專業,師從張子盛先生。

張露:藝術學專業碩士,曾先後在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主攻聲樂專業與手風琴專業,之後在河北大學藝術系攻讀藝術學專業。能較為準確的把握和表現音樂作品風格,具有較好的音樂素養。畢業後多次參加河北省電視臺舉辦的演出活動,獲得觀眾認可。曾先後在河北省歌手大賽和河北省手風琴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編輯: 李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