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作總提不起幹勁,怎麼辦?

01

每每假期結束,總有一堆人喊著“不想上班”,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工作狀態很糟糕,就請了年假出門旅行,不料回來後情況並沒好轉,反而更加留戀更大的世界了。

這一年來,我身邊有不少人有工作上的困惑了都會來問我的意見,

我突然搖身一變,仿佛成了一個“無證的職業生涯諮詢師”。聊到後面,大家都會說上一句,“真是羡慕你啊,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承認,確實不是每個人能做自己喜歡的、刺激有趣的工作。但很多人之所以對工作厭倦,並不完全是因為工作本身的乏味,而是因為這份工作佔據了他生活的全部。

02

我的大學室友小豔有一日到我家裡借宿。即便是借宿在我家,她到了晚上快11點才摁響了我家的門鈴。

“怎麼這麼晚?”我問。

“今天下班有事情耽擱了,加了會班,然後去見了一個客戶。”

然後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過了一會兒,她說,“我一相親物件說,你天天怎麼就是工作工作啊,我看你朋友圈,

除了工作還是工作。”說完,她努了努嘴說,“我都快沒有自己了。”

我相信,像小豔這樣的人很多,因為我身邊不少同事就是如此,生活基本佔據了生活的全部。他們的特點是:工作可以比較好地應對,但感覺非常無聊。這樣的工作狀態會帶來一個後遺症——頻繁對工作出現厭倦感。倘若你從事的還是前臺、行政、基層人力資源等比較基礎的工作,那麼厭倦感拜訪你的頻率則更高。

03

那怎樣才能減輕工作的厭倦感,降低它拜訪的頻率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說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叫彼得·本傑明·派克(Peter Benjamin Parker),他是美國一名普通的學生。他在學校過得並不開心,同學對他不太友好,還給他取了“微不足道的派克”這種外號。而在普通學生這個身份外,他還有一個身份——超級英雄蜘蛛俠。

我說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我們沒必要把工作當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們完全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

並有著強大反差的生活。因此,怎樣減輕工作厭倦感,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好好打造你的「下班後」。那些不懂調劑的人,就像充不滿電的電池,無法快樂地再投入工作。

我也贊成在工作中發現更多的興趣點和亮點,但這個實施難度顯然比好好打造下班後的生活來得高。而聚焦下班後的時間,發展你的第二角色,以平衡相對枯燥的工作,則是你我都能做到的。

你完全可以在下班後去學書法、油畫、攝影,也可以健身、跑步。如果以後有機會,還能憑藉興趣賺點外快。

但別本末倒置了,打造下班後生活,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休息、充電,再次以好的狀態投入工作,而不是讓你把全部心力全用來經營下班後。

記得,別把自己變成除了工作就一無所有的人。正如YK所說,“當你還有自己的時候,你就不會整天糾結於工作中的煩惱,你會對這份工作多點興趣,這份工作也會對你多點敬意。”

你會對這份工作多點興趣,這份工作也會對你多點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