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獻忠沉銀考古出水文物揭秘 木鞘藏銀龍紋金器或為皇家物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梁波 李慶 楊濤 攝影報導

20日,在“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現場,公佈了大量珍貴文物的照片,記者看到本次出水的超萬件文物中,還有龍紋金器、以及金冊銀冊,據現場專家介紹,龍紋金器或為皇家所有。而金冊則是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郡王及妃嬪所用。引起關注

的還有一張木鞘藏銀的照片,這與史料記載張獻忠用木槽夾銀運送銀兩的說法高度吻合。

與史料吻合 發現張獻忠木鞘藏銀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瞭解到,本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過程中,發現一根較完整木鞘,裡面裝著多個銀錠,證實了張獻忠曾“木鞘藏銀”的傳說。

記者瞭解到,本次出土的木鞘較為完整,周邊散佈著銀錠,木鞘內部也塞滿了銀錠。

考古項目領隊劉志岩介紹,這根木鞘是本次考古過程中,首次發現的木鞘。在清代文獻中,就有張獻忠用木鞘藏銀,轉移財寶的說法,這進一步印證了文獻。

劉志岩介紹,木鞘的做法,就是把一根完整的木頭剖成兩半,把中間掏空,把銀子裝進去,再用鐵或者銅片箍緊。“用木鞘裝銀後,兩個人一抬就走了,運輸起來很方便,對張獻忠這樣的農民起義軍來講,是很實用的。”

彭山區文管所所長吳天文介紹,

早在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引水工程在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進行施工過程中,由挖掘機在距地表2.5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圓木並從中散落7件銀錠。出土的銀錠便由木筒包裹,這和史料記載中張獻忠‘木槽夾銀’的說法十分吻合。“但木鞘相對破損,不太完整,這一次完整木鞘的發現,更具價值。”

大量龍紋金器出土 或是皇家持有

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本次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至少25件金器,器型比較大的有金錠,其他還有金手鐲、金戒指、金釵等。其中比較精美的,當屬雙龍頭金手鐲,其紋飾是龍的樣式。考古專家推測,極有可能是皇家蕃王持有。“平常百姓家,不大可能有這麼貴重的首飾。”劉志岩說。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周遠廉看來,

張獻忠的寶物,可能大部分是從明朝蕃王那兒搶的。“明末藩王,待遇都很好,不僅皇帝給得多,還有其他收入,都很有錢。當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周王馬上就籌集了50萬銀兩,賞賜下屬。”周遠廉說,張獻忠沿著陝西,過河南、河北,入湖北、湖南,再進四川,一路搶殺達官顯貴,所收穫的財寶不可計量。

出水金冊、銀冊 或為明王朝冊封藩王、郡王所用

在本次出水的文物中,還包含有金冊和銀冊,據現場專家介紹,金冊為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所用,銀冊則為明王朝冊封郡王及妃嬪所用。

此前在彭山江口,也曾發現金冊。當地文管所的一冊金封冊長約20釐米,寬約10釐米,上書“大西大順二年……”等29字。

當地文管所曾介紹,這頁金封冊出水時間為2011年,出水地點位於彭山岷江大橋以上江中。

該頁金封冊應是封面,內容大致是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后,頒佈政令法規。“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水金冊、銀冊 或為明王朝冊封藩王、郡王所用

在本次出水的文物中,還包含有金冊和銀冊,據現場專家介紹,金冊為明王朝冊封藩王及妃嬪所用,銀冊則為明王朝冊封郡王及妃嬪所用。

此前在彭山江口,也曾發現金冊。當地文管所的一冊金封冊長約20釐米,寬約10釐米,上書“大西大順二年……”等29字。

當地文管所曾介紹,這頁金封冊出水時間為2011年,出水地點位於彭山岷江大橋以上江中。

該頁金封冊應是封面,內容大致是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后,頒佈政令法規。“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