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年開車就等於自殺?這些將安全提高90%的東西是怎麼來的?

有趣 有用 有態度

就等你來關注

如今的汽車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性能與舒適性不斷進步之外,還有安全性同樣備受重視。可要知道,就在幾十年前,車上連安全帶、安全氣囊都還沒有,

看看現在每天因為車上的安全配置減少的大量的車禍傷亡,不禁感慨那些年開車在路上就相當於自殺啊!

車身結構

馬車車身時代

1886年卡爾·本茨獲得了第一張汽車的專利證書,汽車由此在地球上誕生了,而車身結構只是直接照搬馬車的樣子,

受限於當時的動力水準,速度與馬車沒有多大差距。

1912年福特T型車的出現,是汽車生產方式乃至大工業生產方式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它的前後軸都橫向安裝有橢圓彈簧的非獨立懸掛系統,搭備2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最高時速可達72km/h!而這個時期人們對安全性還沒有認識,

所以T型車的安全風險係數可想而知。

箱型車身時代

後來採用大樑式的非承載式車身設計雖然能讓車子的底盤擁有不錯的強度,但車身依然脆弱,如果發生正面碰撞,引擎會直接沖進駕駛室,在事故中車根本無法保證生命安全。

而就在沒有安全的保障前提下,奇特經典的車型卻不斷的出現....

甲殼蟲型時代

魚型時代

船型時代

汽車的安全性的開端

汽車的安全性被重視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1951年到1952年間,賓士申請了車身潰縮設計專利(潰縮設計不是日本發明,而是出自于賓士設計師比拉.巴恩伊之手),而第一個用此專利量產的車型為W111系列,將車身分為三部分,中間是不變形的轎廂,前後為可潰縮變形的緩衝區。

而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碰撞測試就是以賓士W111為實驗物件,實際結果可想而知...雖潰縮設計能吸收一部分撞擊力,但是單純硬碰硬與理想結果的差距還是很遠。

50年代的車型經過現代的嚴格碰撞測試後證明,厚實的鋼板車身未達到良好的防護效果...

電腦技術興起

80年代隨著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汽車的安全性得到了全面發展,根據類比受力點重新設計了汽車車架結構,合理的力學分析讓車架能有效分解碰撞時的能量,電腦模擬碰撞試驗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隨著電腦技術,焊接工藝,材料技術的提升,現代汽車的車身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車架設計及高強度鋼材的使用都是如今汽車安全性能提升的必要條件。

安全帶

最早提出安全帶概念是早在19世紀初,英國人喬治凱利研製了一種粗糙的安全帶應用在馬車和滑翔機上(與飛機上的安全帶相似),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說到安全帶,大家普遍認為安全帶是富豪發明的,其實不然,瑞士發明家博林對其進行了改進成為三點式安全帶,並成為了1959年款富豪車型的標配。

安全氣囊

與安全帶相比,安全氣囊發展的比較坎坷,1952年起,美國工程師John Hetrick在一次躲避障礙物緊急制動中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保護裝置,在緊急制動或是碰撞時能去保護前沖的乘坐人員。其原理是在發動機罩下裝一個盛滿壓縮空氣的儲氣筒,當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慣性衝擊力促使一個滑動重塊向前移動,從而推動儲氣筒向隱藏在方向盤中央以及儀錶板旁的空氣袋快速充氣。

然而就是這麼戲劇化,安全氣囊卻是賓士最先應用並實踐到汽車上的。1967年賓士工程師們開始對安全氣囊進行改造研究,克服了種種難題,比如感測器觸發、氣體產生和安全氣囊充氣袋的強度、防止無意外觸發等。

在1980年12月,賓士把安全氣囊裝備裝在了自家旗艦S級轎車上,成為世界上首個將安全氣囊作為標準配備的廠家。時至今日,前後排氣囊、側氣簾,膝部氣囊等都已具備在不少車型中。

汽車的安全發展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工程師幾十年的心血為現在全面的安全措施奠定了基礎,所以說平時上車就系安全帶,咱也別辜負了這些偉大的發明啊!

而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碰撞測試就是以賓士W111為實驗物件,實際結果可想而知...雖潰縮設計能吸收一部分撞擊力,但是單純硬碰硬與理想結果的差距還是很遠。

50年代的車型經過現代的嚴格碰撞測試後證明,厚實的鋼板車身未達到良好的防護效果...

電腦技術興起

80年代隨著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汽車的安全性得到了全面發展,根據類比受力點重新設計了汽車車架結構,合理的力學分析讓車架能有效分解碰撞時的能量,電腦模擬碰撞試驗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隨著電腦技術,焊接工藝,材料技術的提升,現代汽車的車身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車架設計及高強度鋼材的使用都是如今汽車安全性能提升的必要條件。

安全帶

最早提出安全帶概念是早在19世紀初,英國人喬治凱利研製了一種粗糙的安全帶應用在馬車和滑翔機上(與飛機上的安全帶相似),並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說到安全帶,大家普遍認為安全帶是富豪發明的,其實不然,瑞士發明家博林對其進行了改進成為三點式安全帶,並成為了1959年款富豪車型的標配。

安全氣囊

與安全帶相比,安全氣囊發展的比較坎坷,1952年起,美國工程師John Hetrick在一次躲避障礙物緊急制動中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保護裝置,在緊急制動或是碰撞時能去保護前沖的乘坐人員。其原理是在發動機罩下裝一個盛滿壓縮空氣的儲氣筒,當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慣性衝擊力促使一個滑動重塊向前移動,從而推動儲氣筒向隱藏在方向盤中央以及儀錶板旁的空氣袋快速充氣。

然而就是這麼戲劇化,安全氣囊卻是賓士最先應用並實踐到汽車上的。1967年賓士工程師們開始對安全氣囊進行改造研究,克服了種種難題,比如感測器觸發、氣體產生和安全氣囊充氣袋的強度、防止無意外觸發等。

在1980年12月,賓士把安全氣囊裝備裝在了自家旗艦S級轎車上,成為世界上首個將安全氣囊作為標準配備的廠家。時至今日,前後排氣囊、側氣簾,膝部氣囊等都已具備在不少車型中。

汽車的安全發展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工程師幾十年的心血為現在全面的安全措施奠定了基礎,所以說平時上車就系安全帶,咱也別辜負了這些偉大的發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