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線組是這樣搭配,真是絕了!

在讀文章之前,新手釣友說還是不太清楚,那麼下面就分享下我釣到的大魚。

釣魚人都在擔心的事情,請點擊:釣魚指南。

有過少許竿坑經歷的人會被裡面半死不活的魚帶入另一個誤區,

總是認為自己的線組足夠強悍。這些菜鳥們存在一種觀念:在竿坑裡幾斤重的鯉魚都能輕鬆拿下,在水庫不會出現意外。

事實是否如此呢?太細的線咱不說,1.5號子線不算細吧?一次,我的一個玩慣了竿坑的朋友和我一起玩水庫,主釣鯉魚,朋友炫耀地問我:“1.5號子線沒事吧?”

我壞壞地反問他一句:“你說呢?”然後就等著看好戲。很快,黑標了,朋友提竿中魚,相互拉扯,我在旁邊調侃道:“你的鯉子,別跑了啊!”不肯就範的野鯉一個猛衝就竄到了水面,看著顫動的竿梢,我胸有成竹地說:”斷了!”話音剛落,1.5號子線應聲繃斷。

水花聲中,那條鯉魚揚長而去,從聲響判斷,這條魚無論如何也不會超過3斤。這哥兒們的強勁上來了:“我就不信邪了,

原塘的5斤重的大鯉魚都一點問題沒有,這3斤的鯉子還能逆天不成……”結果,再咬還斷。後來他乾脆不釣了,感歎道:“這哪是釣魚啊,趕上釣驢了。”

以我朋友為代表的這類菜鳥完全不知道暴躁的野生鯉魚到底能產生多大的衝擊力,從而忽視了線組的強度。

我的經驗是,盛夏季節,每1千克鯉魚的體重至少要配三倍拉力的魚線,這是最保守的比例。

另外,菜鳥們過分信賴魚線的拉力,以1號魚線為例,拉力通常在2千克以上,用手竿上挑很難拉斷,如果繼續加大上挑力度,魚竿就有斷裂的危險,也就是說,魚竿的強度要低於1號魚線的強度,但在實際施釣遭遇掛鉤時,如果釣者使用的是硬釣竿,他突然瞬間發力上揚魚竿,幾乎一下就能拉斷1號魚線。

可見,新手們認為只要魚竿的彈性能發揮作用魚線就不會斷的觀點是錯誤的。魚拼命掙扎時發出的力量和釣者遭遇掛鉤時用發出的爆發力很相似,並且要大許多。你看那些水庫玩家,誰的子線盒裡沒有幾副大力馬線呢?

野釣水庫,

什麼魚咬鉤、魚的個體有多大全是未知數,因此無論是菜鳥還是老鳥都無法絲毫不差地備好線組。粗線的拉力固然比較保險,但卻犧牲了靈敏度,所以更多人還是青睞相對細一些的魚線以增加靈敏度,但斷線的隱患也隨之顯現。

於是,另一個工具——失手繩就派上了用場。我看過很多菜鳥確實在用失手繩,但是失手繩往往不長,有的拉直後僅2米,如果你用失手繩的目的是防止走神的時候魚竿被魚偷走,那麼這個長度夠了。但是失手繩有它更重要的意義——它相當於魚竿的延長,可以彌補竿子的不足,輔助遛魚,雖然短失手繩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迴旋的空間畢竟很小,所以我建議使用長失手繩,我本人用10米長、3倍彈性的失手繩。

釣魚人都在擔心的事情,請點擊:釣魚指南。我看過很多菜鳥確實在用失手繩,但是失手繩往往不長,有的拉直後僅2米,如果你用失手繩的目的是防止走神的時候魚竿被魚偷走,那麼這個長度夠了。但是失手繩有它更重要的意義——它相當於魚竿的延長,可以彌補竿子的不足,輔助遛魚,雖然短失手繩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迴旋的空間畢竟很小,所以我建議使用長失手繩,我本人用10米長、3倍彈性的失手繩。

釣魚人都在擔心的事情,請點擊:釣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