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下個月再搖不到號就買個這玩意兒吧

有情提示:一躥一蹦一哈腰……你猜是個啥?

第一腳刹車的時候我就差點兒蹦下車:“不行不行,我可開不了這玩意兒……”

被鋼炮慣壞了的我實在不適應掌控一座移動著的山,對,就是移動著的,山!前後左右上下高低無死角地晃悠、晃悠……

那瓦勒的名字聽上去怪怪的,還是NAVARA字元比較熟悉,鄭州日產終於在帕拉丁和D22遲暮多年後推出了一款可替代車型。這台架在兩根大樑上的2排車廂和一個貨鬥,讓人想入非非。

雖然還未發售,但指向D-MAX的羞刀已難入鞘。

這種“硬車”,尤其定位比較低的一類,是很忌諱頻繁改頭換面的,直到現在,我依舊沒有看膩帕拉丁和D22的設計,稍加改動後,再換一副現款日產內飾也並非不可。

遺憾的是,日產聽不見我這些聲音,他們堅持己見地把D22的線條變得更粗,拐角更潤,

成功設計了一台“方麵包”一樣的外觀。你,喜歡嗎?

我也只能跟你說聲別介意,十幾萬買到的皮卡,不講究這。

該講究的地方,在於功能性。

你看看這條鄧祿普AT20輪胎,基本屬於全地形輪胎中最兼顧的型號,大塊的花紋在犧牲一定舒適與安靜後,提升了越野抓地性能。也別隨隨便便把MT胎往它腳上套,開上鋪裝路,MT胎媲美履帶的駕駛感令人如癡如醉。

其實,最重要理由還是NAVARA的定位屬於“兼顧型工具”,

並非某一領域的“專業型工具”。怕你用錯了地方。

不信?你看看它2.5L自然吸氣發動機、3.15m的大軸距、無鎖、無電子限滑,分明不是專業爬山20年的底子,也就是隨便操哭幾台城市SUV吧,單憑架著鋼板彈簧的大樑就夠!

聽見“鋼板彈簧”四個字是不是尾椎一緊?沒錯,

這東西能顛死個小王八蛋!但是沒關係,克爾維特這種奪命超跑同樣是用“板簧”的,你怕啥!

你該擔心的是,它開起來到底比一台2.5L奇駿差多少?

開篇就說了,它是座山!一座沒有雷達和攝像頭的山,我既要顧左邊的奧迪,又得留神後邊的賓士,“嘡”地一腳刹車,輪胎與地面已經相對靜止,車身卻在反復運動。

深表遺憾的是,它第一腳油門還必須得躥,就挪個車位那麼簡單的事,被它搞得一躥一蹦一哈腰、一竄一蹦一哈腰……

我算了又算,日產旗下,凡是2.5L及以下排量的車型,沒一個不“躥”的,即便懟在這只大狗熊身上,即便朋友說“就沒見過日產2.5L機器這麼費勁過”,可它第一腳油門還是要躥!

然後我就總結出來了,凡是日產的“小排量”,都有個“起步嚇人”的癖好,假裝自己力量多得噌噌外流,止都止不住,實際這把戲在第二腳油門下去後立馬玩完,可日產還是樂此不疲;再反觀用了2.0T、3.7L發動機的日產,從不犯這毛病,這就叫:真人不露相。

要想快點兒跑,你得下決心,從第一腳油門就給它個嚴重警告,它會非常認頭地保持轉速,一直沖到80km/h都不換氣。一旦你放鬆警惕,讓7AT把擋位升上去了,那你就乖乖巡航吧。

並不是這台7AT不懂降擋,相反,自知發動機能力不夠,它經常用低擋位來湊,思維是絕對清晰的,可是動作笨拙,它會一板一眼地按照“操作手冊”增大一次齒比,與那些擅於輕描淡寫的AT形成鮮明對比。

而高速狀態下,降1擋和降2擋只存在“吼聲”的區別,動力並不會明顯改善。你就別鬧了,它能保證穩穩的120km/h巡航就不錯了。

此時的動態表現,你要比奇駿更謹慎些,但想像中的“駕乘質感直線下降”並未發生,它也有模有樣地提供著與價位匹配的舒適與安靜,甚至比“皮卡印象”更文明些。

偶爾,鋼板彈簧還是要刷刷存在感的,你能清晰地分辨後輪哪一側攆到了磚頭,想用“四圈到底”的方向盤躲躲這些路障可就有的忙了,還不如直接沖過去呢!沒關係,大樑就得這麼開!你天天給張飛擦胭脂抹粉不是白費勁嗎!

說了兩車廢話,還是沒入主題,那瓦勒的越野表現才是你們最關心的。

其實也沒啥可好奇的,“硬軸+低四”已經解釋了一多半適用範圍,我向來不是個“規格論患者”,但要越野,沒點兒硬的真幹不服丫的!

場地裡有塊薄薄的沙土地,掛上“4H”,甩起沙子來簡單又輕鬆,雖然這套胎走起真正的沙漠不太可能,但對付這種路況簡直毫無懸念。

理論上來說,那瓦勒是無法在交叉軸地形脫困的,無鎖、無限滑設定就是這樣,然而我的乖乖,你就放心開吧,小半米的懸掛行程,幾乎讓四個輪子永遠貼著地面,哪來的什麼交叉軸。

此外,接近角、離去角也是硬指標,它關乎到爬坡能力。前杠就別擔心了,尾巴受貨鬥影響,離去角稍小。

當你確定“兩角”沒問題,爬坡就是如履平地的事,即便不掛“4L”,空載狀態下也是輕輕鬆松,掛上“4L”後,你連油門都不用管了,放大後的扭矩真心誰也不服。

最後,是我的忠告。

別頭腦一熱就刷卡,那瓦勒是一輛真正的“全地形多用途工具”,拉貨、載人、城市、非鋪裝路,哪裡都能“湊一手”,所以,以上四項需求,你至少得有三項是“剛需”,否則購買意義就不大了。

也別妄想它能像F150一樣每天開在城市裡嚇唬人玩兒,當開著它走在路上時,你以為自己開的是一輛坦途、F150,路人卻只會把你當作東風小康、長城風駿,一點兒也不慣著。

純城市路況,你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它的拐彎抹角、停車挪位可不是隨便一輛5米長SUV能模擬的,就那一躥一蹦一哈腰、一躥一蹦一哈腰……

都有個“起步嚇人”的癖好,假裝自己力量多得噌噌外流,止都止不住,實際這把戲在第二腳油門下去後立馬玩完,可日產還是樂此不疲;再反觀用了2.0T、3.7L發動機的日產,從不犯這毛病,這就叫:真人不露相。

要想快點兒跑,你得下決心,從第一腳油門就給它個嚴重警告,它會非常認頭地保持轉速,一直沖到80km/h都不換氣。一旦你放鬆警惕,讓7AT把擋位升上去了,那你就乖乖巡航吧。

並不是這台7AT不懂降擋,相反,自知發動機能力不夠,它經常用低擋位來湊,思維是絕對清晰的,可是動作笨拙,它會一板一眼地按照“操作手冊”增大一次齒比,與那些擅於輕描淡寫的AT形成鮮明對比。

而高速狀態下,降1擋和降2擋只存在“吼聲”的區別,動力並不會明顯改善。你就別鬧了,它能保證穩穩的120km/h巡航就不錯了。

此時的動態表現,你要比奇駿更謹慎些,但想像中的“駕乘質感直線下降”並未發生,它也有模有樣地提供著與價位匹配的舒適與安靜,甚至比“皮卡印象”更文明些。

偶爾,鋼板彈簧還是要刷刷存在感的,你能清晰地分辨後輪哪一側攆到了磚頭,想用“四圈到底”的方向盤躲躲這些路障可就有的忙了,還不如直接沖過去呢!沒關係,大樑就得這麼開!你天天給張飛擦胭脂抹粉不是白費勁嗎!

說了兩車廢話,還是沒入主題,那瓦勒的越野表現才是你們最關心的。

其實也沒啥可好奇的,“硬軸+低四”已經解釋了一多半適用範圍,我向來不是個“規格論患者”,但要越野,沒點兒硬的真幹不服丫的!

場地裡有塊薄薄的沙土地,掛上“4H”,甩起沙子來簡單又輕鬆,雖然這套胎走起真正的沙漠不太可能,但對付這種路況簡直毫無懸念。

理論上來說,那瓦勒是無法在交叉軸地形脫困的,無鎖、無限滑設定就是這樣,然而我的乖乖,你就放心開吧,小半米的懸掛行程,幾乎讓四個輪子永遠貼著地面,哪來的什麼交叉軸。

此外,接近角、離去角也是硬指標,它關乎到爬坡能力。前杠就別擔心了,尾巴受貨鬥影響,離去角稍小。

當你確定“兩角”沒問題,爬坡就是如履平地的事,即便不掛“4L”,空載狀態下也是輕輕鬆松,掛上“4L”後,你連油門都不用管了,放大後的扭矩真心誰也不服。

最後,是我的忠告。

別頭腦一熱就刷卡,那瓦勒是一輛真正的“全地形多用途工具”,拉貨、載人、城市、非鋪裝路,哪裡都能“湊一手”,所以,以上四項需求,你至少得有三項是“剛需”,否則購買意義就不大了。

也別妄想它能像F150一樣每天開在城市裡嚇唬人玩兒,當開著它走在路上時,你以為自己開的是一輛坦途、F150,路人卻只會把你當作東風小康、長城風駿,一點兒也不慣著。

純城市路況,你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它的拐彎抹角、停車挪位可不是隨便一輛5米長SUV能模擬的,就那一躥一蹦一哈腰、一躥一蹦一哈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