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空軍完成三代機替換,讓周邊國家忌憚又羡慕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Air Force of the CPLA)從1949年成立,經歷過60年的風雨,出色的保衛了我國領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我國空軍曾經落後的歷史。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中國空軍作為我國特殊兵種之一,

承擔著我國的防空重任,尤其是應對南海,東海方面的諸多挑釁。80年代隨著我國海洋權益的不斷擴大,我國空軍不僅要維護領空,更要維護我國領海。這就要求飛機要有足夠遠的航程和足夠大的作戰半徑,但是當時空軍的飛機主要是殲-6,殲-7,以及少量的殲-8,整體的能力遠遠落後于周邊韓國,日本裝備的F-14,F-15,F-16一代。

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戰鬥機

由於殲-6,殲-7,殲-8的作戰半徑都沒有超過1000公里,所以完全不具備對領海的巡邏,甚至可以說是一旦出動可能是有去無回,雖然老一代飛機創造過非常出色的空戰記錄,但面對新局面下周邊國家裝備的F-15戰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當時國內由於材料,發動機等核心問題無法解決,所以我國在結合當時的大環境下無奈引進了蘇聯的蘇-27戰鬥機。

裝備中國空軍的蘇-27在巡航

蘇-27是一款單座的重型空優戰鬥機,整體性能優於美國的F-15戰鬥機,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在發動機推力上,單位翼載荷能力都優於F-15。完全秒殺當時我國現役的主力戰機,

之後尤其是海灣戰爭,我國意識到了我軍裝備在資訊化,現代化程度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從此開始加大了航空方面的自主研製的力度。中國航空工業的在經歷過陣痛之後,面對國外技術封鎖,通過自力更生,在失敗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終於讓我國後來居上。逐步研發了FC-1(梟龍外銷巴基斯坦),殲-10,殲-11,殲轟-7,殲-15,殲-16等一系列出色的殲擊戰鬥機,逐步淘汰了老式的殲-6,殲-7等。

國產三代機實戰能力讓鄰國震驚羡慕

殲轟-7搭載武器圖

殲轟-7,顧名思義,是一款具備殲擊轟炸能力的機型,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是中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雙發雙座超音速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航空603研究所合作設計研製的中型殲擊轟炸機,

主要用於進行對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低空突防。

殲轟-7採用高位雙後掠翼標準氣動佈局,尾翼採用全動水準方式,單面垂直尾翼機長22米,翼展12米,高6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34千克,裝備的2台國產的渦扇-9加力發動機,航程4500千米,作戰半徑1650千米,航電系統包括單脈衝多功能火控雷達,指揮儀,210多普勒導航雷達、火控雷達,最大搜索距離在150公里左右,跟蹤大約90公里,整體作戰性能出色,優越於當時同類型“美洲虎”戰機。

據日本航空自衛隊官兵回憶,1999年11月,在東海上空日本P-3C發現有大型戰鬥機出沒信號,隨即那霸機場日本起飛了2架F-4EJ應對,在我釣魚島海域附近相遇,當相遇之後,日飛行員發現這不是之前見過的殲-7殲-8,從沒見過這款飛機,尤其是在機動飛行之後感到中國的戰機的機動性優秀無法甩開。

超音速飛行中的殲轟-7

之後F-4像以前一樣想利用航程的優勢擺脫但是卻發現其航程十分遠,一般中國飛機受限於作戰半徑小,打個照面就必須返航,而這款機型在和F-4的較量中最後耗盡了F-4的油量,在F-4必須返航時發現這款飛機依然遊刃有餘,後來才知道這是中國當時最新裝備的殲轟-7。

另外一次是在2008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演習中,殲轟-7突破了擁有“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的防空系統,突然以超低空的姿態飛臨日本88艦隊的上空,而且金剛級驅逐艦的防空雷達居然未發現殲轟-7的到來,有日本媒體渲染稱,如果是戰時,號稱日本驕傲的88艦隊早已經沉沒,這在戰時是致命的,足以看出殲轟-7其優秀的超低空突防能力。

在去年2016年6月17日,國防部突然發佈消息稱中國空軍蘇-30曾經在東海防空識別區被火控雷達照射,這是怎麼回事?

2架中國空軍蘇-30戰機編隊巡邏

國防部披露當時我國兩架蘇-30戰鬥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巡航任務,突然雷達發現日本2架F-15J戰機高速駛來,而且之後的報警系統發現日方F-15J開啟火控雷達跟蹤,鎖定我方蘇-30,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挑釁行為,我蘇-30飛行員反應迅速快速機動規避了雷達探測,應對日方挑釁,我方飛行員憑藉蘇-30優異的機動能力,快速機動到F-15J的側後方並且用雷達鎖定目標,F-15J發現之後進行了大量機動規避,仍無法擺脫蘇-30的跟蹤鎖定,最後釋放紅外干擾彈逃離現場。

這次空中的照面算的上是一次真正的“實戰”。而我國的殲-16就是在蘇-30基礎上研發改進的我國新型重型雙發戰鬥機,其性能,機載雷達,電子能力比蘇-30有了大幅提升。

殲-16正在進行試飛

殲-16由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研發,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資訊,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殲16相比艦轟-7擁有後者無法達到的機動性能,而且載彈量更大種類更多,最大載彈量12噸,具備完成全天候多種任務的打擊,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擁有遠距離打擊能力,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航程4000公里,作戰半徑1500公里。

這兩款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讓鄰國日本驚歎,中國空軍三代機的大量服役遠遠超過了日本現有的戰機,不僅在數量上占得優勢,在品質上也是具備精良。未來在應對可能的東海上危機中,我國空軍將占得有利先機。

跟蹤大約90公里,整體作戰性能出色,優越於當時同類型“美洲虎”戰機。

據日本航空自衛隊官兵回憶,1999年11月,在東海上空日本P-3C發現有大型戰鬥機出沒信號,隨即那霸機場日本起飛了2架F-4EJ應對,在我釣魚島海域附近相遇,當相遇之後,日飛行員發現這不是之前見過的殲-7殲-8,從沒見過這款飛機,尤其是在機動飛行之後感到中國的戰機的機動性優秀無法甩開。

超音速飛行中的殲轟-7

之後F-4像以前一樣想利用航程的優勢擺脫但是卻發現其航程十分遠,一般中國飛機受限於作戰半徑小,打個照面就必須返航,而這款機型在和F-4的較量中最後耗盡了F-4的油量,在F-4必須返航時發現這款飛機依然遊刃有餘,後來才知道這是中國當時最新裝備的殲轟-7。

另外一次是在2008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演習中,殲轟-7突破了擁有“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的防空系統,突然以超低空的姿態飛臨日本88艦隊的上空,而且金剛級驅逐艦的防空雷達居然未發現殲轟-7的到來,有日本媒體渲染稱,如果是戰時,號稱日本驕傲的88艦隊早已經沉沒,這在戰時是致命的,足以看出殲轟-7其優秀的超低空突防能力。

在去年2016年6月17日,國防部突然發佈消息稱中國空軍蘇-30曾經在東海防空識別區被火控雷達照射,這是怎麼回事?

2架中國空軍蘇-30戰機編隊巡邏

國防部披露當時我國兩架蘇-30戰鬥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巡航任務,突然雷達發現日本2架F-15J戰機高速駛來,而且之後的報警系統發現日方F-15J開啟火控雷達跟蹤,鎖定我方蘇-30,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挑釁行為,我蘇-30飛行員反應迅速快速機動規避了雷達探測,應對日方挑釁,我方飛行員憑藉蘇-30優異的機動能力,快速機動到F-15J的側後方並且用雷達鎖定目標,F-15J發現之後進行了大量機動規避,仍無法擺脫蘇-30的跟蹤鎖定,最後釋放紅外干擾彈逃離現場。

這次空中的照面算的上是一次真正的“實戰”。而我國的殲-16就是在蘇-30基礎上研發改進的我國新型重型雙發戰鬥機,其性能,機載雷達,電子能力比蘇-30有了大幅提升。

殲-16正在進行試飛

殲-16由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研發,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資訊,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殲16相比艦轟-7擁有後者無法達到的機動性能,而且載彈量更大種類更多,最大載彈量12噸,具備完成全天候多種任務的打擊,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擁有遠距離打擊能力,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航程4000公里,作戰半徑1500公里。

這兩款戰機在實戰中的表現讓鄰國日本驚歎,中國空軍三代機的大量服役遠遠超過了日本現有的戰機,不僅在數量上占得優勢,在品質上也是具備精良。未來在應對可能的東海上危機中,我國空軍將占得有利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