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打遊戲能成“癮”:看了這篇文章,您可能再也不想打遊戲了,您的青春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不知您發現沒有,無論是手機遊戲,還是電腦遊戲都有"成癮性".有時,一會兒不玩就渾身難受.到底是什麼東西讓遊戲有這樣的"魔力",讓很多人如癡如狂,不能自拔.

這裡小小俠給大家揭開這個謎底,如果大家覺得有用,請收藏這篇文章,盡力轉發,並關注小小俠,讓更多的人得到科學知識的普及.

遊戲之所以有這樣的"魔力",是因為遊戲的設計者,在設計遊戲時動用了一些心理學工具,讓遊戲者的大腦在打遊戲時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人感覺愉悅的物質):

遊戲設計者動用的心理學工具,在理論上描述起來比較繁瑣,小小俠在這裡只給大家講眾多心理學工具中一個小的原理,那就是著名的"斯金納箱"原理:

在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Burrhus Frederic “B. F.” Skinner創造了一個操作性條件反射室(也就是著名的“斯金納箱”)。該實驗很簡單:將一隻老鼠放在箱子裡。讓老鼠拉動箱子裡的杠杆。有時候,當老鼠拉動杠杆後,有一些甜餅乾掉落下來。研究怎樣的條件能讓老鼠更頻繁地拉動杠杆。最後,研究者發現投放食物的頻率在50%時,老鼠拉動杠杆最瘋狂.

聰明的您,是不是明白了些什麼?遊戲裡那些金幣\裝備\紅包\英雄技能等等都是小老鼠的甜餅乾,而且這些"甜餅乾"是您玩遊戲,通過開寶箱\打怪掉落\砸蛋等等方式有一定概率才能獲得.是不是忽然有種自己像小老鼠的感覺?

當然,也不是一點遊戲也不能玩.電子遊戲在有的方面也能夠開發智力,增強社交,活躍家庭氣氛的功能,只要適度對大家還是很有益的.

最後,希望大家愉快的遊戲,合理的安排生活,青春不應該全在遊戲裡度過,生活中還有其他很多美好的事物!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盡力轉給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