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酷似炫酷網紅遊戲 外科醫生這樣練手術

核心提示: “梅花樁”、“抓豆子”、“淩波微步”、“派送服務”…… 這並非最新的網紅遊戲,而是中山醫院的腹腔鏡基礎技能操作培訓!在中山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幾位年輕的住院醫師、在讀研究生博士生,

正在六台幹箱腹腔模擬器及1台3D腹腔鏡模擬器上,進行腹腔鏡基礎技能操作培訓。

許多人生病開刀,不論手術大小都希望找專家,因為擔心年輕醫生拿自己“練手”。確實,醫學生在校學習的多是理論,直到臨床實習才會動手。如何提高年輕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的動手能力,成為醫學教育領域的新課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研究生新開一門課程,有望縮短他們從"新手"到"外科大俠"的成長期,

讓廣大患者獲益。


“梅花樁”、“抓豆子”、“淩波微步”、“派送服務”…… 這並非最新的網紅遊戲,而是中山醫院的腹腔鏡基礎技能操作培訓!在中山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幾位年輕的住院醫師、在讀研究生博士生,正在六台幹箱腹腔模擬器及1台3D腹腔鏡模擬器上,

進行腹腔鏡基礎技能操作培訓。通過木箱上兩個小洞,插入並操縱兩把腔鏡器械,看著電視螢幕,完成各種夾取、剪切、穿洞、打結等高難度動作;體驗針尖穿過仿生組織的柔軟,和腹腔內臟器出血的情況。


正在仿生肌肉上聯繫縫合打結的中山醫院在讀博士生楊軒表示,

雖然這樣的操練不能說和在真實的人體上完全一樣,但也是非常類似的過程。在這樣的機器上操作,對年輕醫生掌握技術幫助很大。但要熟練一個動作,至少要上百次的操作練習。

中山醫院住院醫師朱凱說,

練完之後會覺得手眼協調性比較好。以前這個練習過程都是在病人身上進行的,就是熟練過程都是在開刀過程中進行。現在有這些機器,練習的過程就不會對病人有任何損失。

據介紹,腹腔鏡微創技術幾乎已覆蓋所有外科領域,甚至取代許多開放性手術。

但不同于傳統手術醫生直接拿刀、目視手術視野,腹腔鏡手術需要醫生操縱長長的腔鏡器械,看著電視螢幕完成與開放手術同樣的步驟。如此手眼分離的操作,即使是老的外科醫生,也需要經過長時間實踐,才能達到嫺熟的境地。

中山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孫益紅比喻說,外國人習慣用刀叉吃飯,外科手術以前手術也是用刀。如果外國人改用筷子吃飯,即使是成年人也要重新練習,否則一樣要出洋相。所以不管是老醫生還是年輕醫生,做腹腔鏡手術是新手上路,不管天賦多好,如果沒有在模擬器上經過訓練,直接去做病人,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模擬培訓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提高培訓的效率,第二提高培訓過程中對病人的安全性。

為了改變過去醫學生只學理論,動手能力到臨床從頭學起的狀況,中山醫院教育處從去年底開展腹腔鏡基礎技能培訓活動,對住院醫師、在讀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其他醫院外科醫生進行培訓。培訓採用理論授課、實踐操作及考核評估的一聽二動三總結方式進行。這種以完整研究生課程呈現的微創外科手術模擬訓練教程,是在醫學教育領域的率先創新嘗試。從今年九月份起,中山醫院腹腔鏡基礎技能培訓,將正式列入復旦大學醫學院外科研究生課程。

中山醫院副院長、普外科主任孫益紅比喻說,外國人習慣用刀叉吃飯,外科手術以前手術也是用刀。如果外國人改用筷子吃飯,即使是成年人也要重新練習,否則一樣要出洋相。所以不管是老醫生還是年輕醫生,做腹腔鏡手術是新手上路,不管天賦多好,如果沒有在模擬器上經過訓練,直接去做病人,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模擬培訓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提高培訓的效率,第二提高培訓過程中對病人的安全性。

為了改變過去醫學生只學理論,動手能力到臨床從頭學起的狀況,中山醫院教育處從去年底開展腹腔鏡基礎技能培訓活動,對住院醫師、在讀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其他醫院外科醫生進行培訓。培訓採用理論授課、實踐操作及考核評估的一聽二動三總結方式進行。這種以完整研究生課程呈現的微創外科手術模擬訓練教程,是在醫學教育領域的率先創新嘗試。從今年九月份起,中山醫院腹腔鏡基礎技能培訓,將正式列入復旦大學醫學院外科研究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