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名德軍狙擊手被蘇軍俘虜,被發現時屍體不成人形,被捅上千刀

如今,狙擊手已經成為一個帶著一些傳奇色彩的兵種了。然而就在半個世紀前的二戰中,狙擊手真可謂是“過街老鼠”。當時人人都恨狙擊手,以至於有這樣一句話頗為流傳:帶著一把上膛的手槍——不是為敵人準備的,

而是為自己。因為狙擊手一旦被地方俘獲,想落個好下場?幾乎是做夢。

當然,這個從一戰開始出現、在二戰中得到大發展的兵種中,也確實有非常多的佼佼者。比如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此君在蘇芬戰爭中射殺542名蘇軍士兵,

一度成為世界上殺敵最多的狙擊手,被稱為“白色死神”;蘇軍的美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裡琴科更是不用多說,許多朋友對其也是非常瞭解。

另外不得不提一句,二戰中的日軍因為武器裝備水準跟不上,因此在初期訓練時苦練射術,平均射擊能力也是非常強悍。不過,即使這些狙擊手頭上頂著各種光環,也消除不了戰場上人們對他們的憎恨。

最討厭狙擊手的莫過於德軍。眾所周知,德軍軍官大多出身傳統,使命感、榮譽感很強。他們就算親臨前線,也要認真地穿好軍官軍服,佩戴一些徽章。這些是他們的榮耀,也是他們的生命。不過,這些標誌也更容易讓他們成為蘇軍狙擊手的目標,因此為了降低死亡率,

有些軍官不得不打扮成普通士兵的模樣。

這讓許多德軍軍官很惱火,聲稱“寧願穿著軍官服被打死,也不願意化裝成小丑”。

而蘇軍軍官則沒這麼講究,有些軍官喬裝成士兵上前線,但德軍的狙擊手們也有一套獨特的鑒別方法。由於二戰中蘇軍士兵損失摻重,

因此隨著戰爭進行,有經驗的老兵越打越少,年輕的新兵成為軍隊主力。德軍狙擊手就專門打敵軍中有鬍子的人,這些人比較有可能是軍官。

最怕狙擊手的恐怕就是美軍了,二戰中不少美軍軍官表示,只要聽說有敵軍狙擊手參戰,部下立馬就會陷入慌亂。因此,各國只要抓到狙擊手,基本上都不會“網開一面”。比如從來不虐待戰俘、甚至還給戰俘發工資的英國人,

曾在一場戰役中俘獲了一名叫做佩爾茨曼的德軍狙擊手,當場就用手槍朝其太陽穴開了一槍。

美軍處決狙擊手的方式類似,基本上也是槍決。相比之下,蘇軍和德軍這對冤家則殘忍很多。二戰德軍王牌狙擊手約瑟夫·賽普·艾勒伯格曾寫了一本名為《東線狙擊手》的回憶錄,其中就提到他有個戰友在夜間“打獵”時沒能按時回來。後來德軍找到他的時候,屍體已經被蘇軍打得不成人形了。

按照艾勒伯格的描述,那位年輕的德軍狙擊手屍體“腫得像個熱氣球”,皮膚基本上都是藍綠色的淤青,全身密密麻麻遍佈刀口,看上去被刺了至少上千刀。德軍士兵從他的嘴裡發現了他自己的睾丸,另外,這名倒楣的狙擊手直腸被一杆步槍直接插入,簡直慘不忍睹。

由此可見,當時各國對狙擊手的憎恨是普遍的,他們將狙擊手稱為“魔鬼”,被俘的狙擊手被虐殺,也幾乎成了當時交戰各方的一個“共識”。正像那句話說的那樣:承受多大榮譽,就背負多大壓力。如果狙擊手陷入包圍,在被俘之前手上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槍,恐怕這才是最幸福的事了。

其中就提到他有個戰友在夜間“打獵”時沒能按時回來。後來德軍找到他的時候,屍體已經被蘇軍打得不成人形了。

按照艾勒伯格的描述,那位年輕的德軍狙擊手屍體“腫得像個熱氣球”,皮膚基本上都是藍綠色的淤青,全身密密麻麻遍佈刀口,看上去被刺了至少上千刀。德軍士兵從他的嘴裡發現了他自己的睾丸,另外,這名倒楣的狙擊手直腸被一杆步槍直接插入,簡直慘不忍睹。

由此可見,當時各國對狙擊手的憎恨是普遍的,他們將狙擊手稱為“魔鬼”,被俘的狙擊手被虐殺,也幾乎成了當時交戰各方的一個“共識”。正像那句話說的那樣:承受多大榮譽,就背負多大壓力。如果狙擊手陷入包圍,在被俘之前手上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槍,恐怕這才是最幸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