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德軍數十萬女兵下場如何?一部分被蘇軍俘虜,結局悲慘

中國有句話叫“巾幗不讓鬚眉”,作為二戰時期唯一將女兵編入戰鬥序列的國家,蘇聯的女兵是這段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國家威望時刻,蘇聯女兵們表現出的鬥志令人嘆服,

他們其中也有不少英雄,如我們熟悉的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卡提亞·布丹諾娃、“夜之女巫”瑪利亞·斯米爾諾娃等人。

與此相對的是,二戰中的德國國防軍並沒有正式的女兵編制,德國人認為,上戰場打仗是男人應該做的事情,女人則需要被保護。

實際上,二戰中德軍一度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女兵。1941年6月,希特勒規定超過17歲的女性需要在國防軍中從事至少1年的輔助性工作。所謂輔助性工作,就是指揮交通、照顧傷患等。

戰爭初期,德軍一連取得了不少巨大的軍事勝利,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德國女性踴躍參軍,德軍中的女性一度達到50萬人,這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規模了。不過即便是在德軍節節敗退時,這些女兵也沒有被推上戰場,

那麼,她們主要從事什麼工作呢?

德軍將這些女兵分好類,長得最漂亮的那一部分人被專門訓練,用來處理“內部問題”。她們被派去搜集資訊,檢測軍官的忠誠度。因為經常需要與軍官有來往,這些女兵的口碑並不好,甚至落了個“軍官們的床墊”的駡名。

外貌沒那麼出色的女兵則被用作其他方面,有的負責做情報工作,有的負責照顧受傷士兵,鼓舞士氣。

這些女性顯然不像蘇聯女兵那樣英雄,戰場上從未留下她們的事蹟,不過,她們對德軍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隨著戰爭局勢對德國愈發不利,女兵們的作用也被不斷放大。德軍高層不斷修改著政策,延長年輕女性的服役時間,最後乾脆規定“無限期服役”。

1945年初,納粹德國敗局已定,並且無力回天。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德軍部隊開始投降,其中就包括不少德國女兵。幸運的是,大多數女兵是在西線被俘虜的,而且她們中的絕大部分落入了英國人手裡。眾所周知,二戰中的英軍是少數幾個遵守國際條約,不虐待戰俘的國家之一,

紳士的英國人也沒有為難德國女兵,他們將這些年輕女性安頓好,日後分批遣送回德國。

不過,並非所有的女兵都如此幸運了,有不少在東線被俘的德國女兵,還有一些來不及逃跑,在柏林就被俘虜的。她們面對的是蘇軍。要知道,二戰中德國在蘇聯沒少做壞事,引起蘇聯人民憤怒。史達林曾說,“血債要用鮮血償還”。扭轉局勢後的蘇軍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報仇,這些年輕貌美的德國女兵自然也成了報復對象。

據記載,當希特勒的元首地堡被佔領後,人們就發現有數百名德軍女兵在碉堡中自殺。她們大多衣衫淩亂,生前喝了不少酒,最後飲彈自盡。她們明白,一旦成為蘇軍的俘虜,真正的噩夢才剛開始。

其實,如果脫去軍裝,戰場上拼的你死我活的士兵,大多也是正在美好年齡中的年輕人。正是戰爭讓他們變成了殘酷的殺人機器,就算祖國獲勝,他們可能也早已戰死戰場。因此,真正寶貴的不是勝利,而是生命,是來之不易的和平。

這些年輕貌美的德國女兵自然也成了報復對象。

據記載,當希特勒的元首地堡被佔領後,人們就發現有數百名德軍女兵在碉堡中自殺。她們大多衣衫淩亂,生前喝了不少酒,最後飲彈自盡。她們明白,一旦成為蘇軍的俘虜,真正的噩夢才剛開始。

其實,如果脫去軍裝,戰場上拼的你死我活的士兵,大多也是正在美好年齡中的年輕人。正是戰爭讓他們變成了殘酷的殺人機器,就算祖國獲勝,他們可能也早已戰死戰場。因此,真正寶貴的不是勝利,而是生命,是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