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異物嗆入氣管,家長都該學的“海姆立克急救”,關鍵時刻能救命!

大家好~我是呼吸科醫生秦強,很開心加入“醫知袋鼠”(jjkkczj)的科普醫生團隊,如果您的寶寶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向我諮詢。

氣管異物是兒科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症之一,

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多見,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處理,會危及寶寶的生命。今天,我來給大家科普下:氣管異物的正確急救方法。

寶寶為何易發生氣管異物?

嬰幼兒氣管異物發生率較高,原因:一方面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動作已經比較靈活,對這個世界又充滿好奇,發現什麼都想放到嘴裡品嘗一下;另一方面,則與嬰幼兒的會厭軟骨功能還未發育成熟有關。

人的咽喉部位佔據交通要道,氣道和食道均開口於此,吸入的氣體進入氣道,吃進的東西進入食道。既然氣體和食物都由此經過,那它們是怎麼各自分流,分別進入氣道和食道的呢?

這就依靠一個特殊的分流裝置:會厭軟骨!它是一個舌形的蓋子,能活動。

如果會厭軟骨向上,氣道的開口“喉腔”就會開放,氣體就能進入氣管;如果會厭軟骨向下蓋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進入氣道,就會進入後面的食道。

會厭軟骨的分流功能受神經系統控制,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容易發生液體、固體物質誤入氣道,

出現“竄道行駛”,而稍大一點的物體就容易卡住喉嚨、氣管,甚至引發窒息等意外。

如何預防氣管異物?

支氣管呼吸道異物對小嬰兒來說是比較危險的情況,一旦發生,往往會危及到孩子的生命,所以,對於家長來說,首先應該知道怎麼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比如平時儘量不要讓孩子在哭鬧或跑跳的過程中吃東西,對於像瓜子、乾果這類比較容易被吞入氣管的食物,

家長更要引起警惕。

再者,脾氣比較急的孩子更容易發生異物卡喉。所以,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尤其是脾氣比較大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儘量避免激惹孩子,防止氣管異物的發生。

寶寶氣管異物,該如何急救?

當寶寶發生氣管異物後,

家長可以參考國際上通用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

1、3歲以上的兒童

讓患兒取站位或坐位,家長坐或跪在患兒身後,從背後摟住孩子的上腹部,家長一手握拳,拇指掌關節突出處頂住患兒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2釐米。

另一隻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內快速拉壓衝擊患兒腹部,促進孩子嘔吐,可以把異物從氣道內排出來。

2、3歲以下的嬰幼兒

可採用背部拍擊法及胸部衝擊法。

家長先平坐在椅子上,讓孩子趴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固定孩子的頭頸部,使孩子面部朝下,頭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連續叩擊肩胛區 5次。

再將孩子翻轉過來,面部朝上,用食指、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 5次。

兩種方法反復交替進行。

如果經過上述操作,寶寶能夠順利把異物咳出來,那說明孩子脫離危險了。如果寶寶不能把異物排出來,家長應用最快的方式把他送到醫院去。

作者秦強,兒科學博士,出站博士後。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醫知袋鼠科普醫生成員。擅長小兒各種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統疑難重症,EB病毒感染等相關疾病的診治。

如果您的寶寶有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方面的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jjkkczj),點擊菜單“專家預約諮詢”,向秦醫生諮詢。

向上向內快速拉壓衝擊患兒腹部,促進孩子嘔吐,可以把異物從氣道內排出來。

2、3歲以下的嬰幼兒

可採用背部拍擊法及胸部衝擊法。

家長先平坐在椅子上,讓孩子趴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固定孩子的頭頸部,使孩子面部朝下,頭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連續叩擊肩胛區 5次。

再將孩子翻轉過來,面部朝上,用食指、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 5次。

兩種方法反復交替進行。

如果經過上述操作,寶寶能夠順利把異物咳出來,那說明孩子脫離危險了。如果寶寶不能把異物排出來,家長應用最快的方式把他送到醫院去。

作者秦強,兒科學博士,出站博士後。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醫知袋鼠科普醫生成員。擅長小兒各種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統疑難重症,EB病毒感染等相關疾病的診治。

如果您的寶寶有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方面的問題,可關注醫知袋鼠(jjkkczj),點擊菜單“專家預約諮詢”,向秦醫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