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襄公這一輩子: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做人擰巴(三)

6.泓水之戰

宋襄公被釋放回國,理想被現實重創,然而他並不打算放棄自己的爭霸理想。

被強大的楚國涮了一把,他倒也能忍,但他不能忍受鄰居鄭國對楚國趨炎附勢,堂堂華夏屈從於蠻夷。

於是在西元前638年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只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十一月初一日,泓水。宋軍已經在北岸排成佇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

司馬固獻策說:“敵眾我寡,趁楚軍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請君王下令攻擊他們,此之謂半渡而擊,可獲成功。”宋襄公很淡定地說:“不行。”

楚軍渡過河以後還沒有排開陣勢,司馬固又來獻策:“我們可以趁楚軍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攻擊”宋襄公雲淡風輕地回復說:“還不行。”

等楚軍擺開陣勢,宋襄公才下令攻擊,雙方進行公平決戰。結果,數量處於劣勢的宋軍被打得大敗。刀槍無眼啊,

在撤退的過程中,一支冷箭深深地插入了宋襄公的大腿內側,護衛他的親軍也被楚人全部殲滅。

楚強宋弱,打了敗仗本無可厚非。勝敗乃兵家常事,本不足為奇。但宋國人很不理解宋襄公在戰爭中的舉止,紛紛責怪他。宋襄公只得將自己的作戰原則公之於眾。

他說:“君子不兩次傷害敵人,不擒捉頭髮花白的敵人。古代的作戰,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不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這是我做人的底線。”

公子目夷長歎一聲,說道:“君上您把做人的原則和作戰的原則混為一談了!我們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把他們攔截而攻擊,有何不可?即使那樣,恐怕還不能取勝呢!”

公子目夷意猶未盡,接著道:“現在強大的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老頭子,捉了也不能放,管什麼頭髮花白不花白。明恥教戰的目的就是為了多殺敵人。敵人受傷而未死,為什麼不可以再次打擊他一次?如果愛惜敵人傷患而不再打擊,就應該一開始就不傷害他;愛惜那些頭髮花白的人,就不如向他們投降。軍隊,由於有利才加以使用;戰鼓雷鳴,是用聲音來激勵士氣。

有利而使用,在狹路攻擊是可以的;鼓聲大作鼓舞了士氣,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也是可以的。君上,您的仁愛之心有些過度了!”一席話令宋襄公低頭不語,感覺腿部的箭傷更加疼痛了!

不久,晉公子重耳逃亡路過宋國,宋襄公以敏銳的眼光感覺到重耳是一隻潛力股,交好晉國方可對付楚國。他強忍傷痛,接見了公子重耳,並贈送給他八十匹馬的厚禮。

次年,即西元前637年夏,飽受傷痛疾病困擾的宋襄公去世,最終沒有完成稱霸大業!

7.蓋棺論難定

即使按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標準來衡量宋襄公,我覺得也差不多:有理想——宋襄公不但有理想,而且是稱霸中原,恢復殷商榮耀的大理想;有道德——宋襄公按照殷商和周禮的最高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他推位讓賢,不趁人之危,公平決戰;有文化和有紀律更是不必舉例了。

但問題是他敗了,而且敗的非常慘,理想與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大部分人還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你失敗了,你就是迂腐,你就是蠢豬。

只有極少數人類似項羽,因為有過最大的功勞又加上文學的渲染,方可被後人當作雖敗猶榮的大英雄。而宋襄公沒有項羽一樣的不世之功,他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失敗,落得個被後人奚落的下場也就在所難免了!

筆者認為,宋襄公的失敗不在於他實行仁義之舉,而是他生不逢時,生錯了時代。春秋時期的宋國是一個疲弱的小國,其實力不能望齊國楚國晉國的項背,不負殷商的實力。能在大國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已實屬不易,試圖稱霸,無異於癡人說夢。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步子邁得大,難免扯著蛋。

其次,春秋是一個不斷擊穿西周道德底線的時代,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宋襄公視禮制和道德為自己的生命線,堅決不越雷池一步,如果做一個謙謙君子,自然可以與孔丘顏回同列。但是如果想做一位霸主,狂刷道德感是不足取的。對於霸主而言,道德只能拿來做幌子,爭霸的鐵律是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再者,堅守理想是可貴的,但是一條道跑到黑就屬於固執。宋襄公多次試驗以德服人,以仁義圈粉絲的策略。圈了半天,連小弟都快跑光了,他絲毫沒有調整目標修改理想的想法,悲劇的發生就在所難免了。

在春秋的歷史上,宋襄公是一個獨特的範本,他的一生詮釋了戰亂年代道德被謀略挑落馬下的無情現實。現在你還覺得宋襄公很蠢嗎?反正我不覺得!

飽受傷痛疾病困擾的宋襄公去世,最終沒有完成稱霸大業!

7.蓋棺論難定

即使按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標準來衡量宋襄公,我覺得也差不多:有理想——宋襄公不但有理想,而且是稱霸中原,恢復殷商榮耀的大理想;有道德——宋襄公按照殷商和周禮的最高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他推位讓賢,不趁人之危,公平決戰;有文化和有紀律更是不必舉例了。

但問題是他敗了,而且敗的非常慘,理想與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大部分人還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你失敗了,你就是迂腐,你就是蠢豬。

只有極少數人類似項羽,因為有過最大的功勞又加上文學的渲染,方可被後人當作雖敗猶榮的大英雄。而宋襄公沒有項羽一樣的不世之功,他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失敗,落得個被後人奚落的下場也就在所難免了!

筆者認為,宋襄公的失敗不在於他實行仁義之舉,而是他生不逢時,生錯了時代。春秋時期的宋國是一個疲弱的小國,其實力不能望齊國楚國晉國的項背,不負殷商的實力。能在大國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已實屬不易,試圖稱霸,無異於癡人說夢。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步子邁得大,難免扯著蛋。

其次,春秋是一個不斷擊穿西周道德底線的時代,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宋襄公視禮制和道德為自己的生命線,堅決不越雷池一步,如果做一個謙謙君子,自然可以與孔丘顏回同列。但是如果想做一位霸主,狂刷道德感是不足取的。對於霸主而言,道德只能拿來做幌子,爭霸的鐵律是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

再者,堅守理想是可貴的,但是一條道跑到黑就屬於固執。宋襄公多次試驗以德服人,以仁義圈粉絲的策略。圈了半天,連小弟都快跑光了,他絲毫沒有調整目標修改理想的想法,悲劇的發生就在所難免了。

在春秋的歷史上,宋襄公是一個獨特的範本,他的一生詮釋了戰亂年代道德被謀略挑落馬下的無情現實。現在你還覺得宋襄公很蠢嗎?反正我不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