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姓氏文化|名門望族——陳姓,原來來自這裡?(下)

上期功德君給你講了很多陳姓的姓氏秘密,你還記得嗎?現在功德君要繼續給你講剩下的知識哦!準備好了嗎?

義門陳起源故事

陳 旺

陳旺,字天相,唐朝時期著名人物。他的祖上是南朝時期陳國的岳陽王陳叔慎,父親是有名的陳蘊圭。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因升官別任,遷至九江郡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裡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

從此開創基業。

陳旺自開基以來,以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建書堂(東佳書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使義門陳氏家族人才輩出,義風蔚然而日益昌盛,為義門陳氏後來成為聚居數千口、合炊幾百年的忠孝典範奠定了優良基礎。宋仁宗於天聖四年(1026年)敕封他為晉國公。

義門陳氏從建莊到分莊,跨越唐宋兩朝,

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先後受到數位帝王親筆敕賜旌表、詩賦讚頌。

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西元884年)御筆親題“義門世家”。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從此,陳氏即把他們所住的常樂裡永清村改為“義門”。

唐昭宗李曄于大順元年(西元890年)御筆親題“旌表義門陳氏”,

由此即定名為“義門陳”。今外地仍稱車橋鎮義門村為義門陳。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王李昪又賜匾“義門”。

如此算來,“義門陳氏”從唐玄宗開元十九年開基建莊,一直到南唐李昪升元元年的206年之間,先後受到三位唐帝王的旌表,所以後人說“義門陳氏始于唐”。

宋朝旌表

淳化三年,宋太宗趙光義御筆旌賜“忠孝世家”,至道二年再次旌賜“真良家”和“義居人”,

同年還下昭將“義門家法”收藏于國史館,並在義門敕建禦書樓,將“真良家”三字懸掛於門首。咸平三年,宋太宗又為義門親題詩句:

真良家

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耀門閭。

祖宗遺下林泉汁,子孫相承孝義廬。

原上鶺鴿常救難,庭前棠棣每添輝。

疑川郡派傳千古,芳振江南紹有虞。

此外他還賜了一句“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以示讚頌。宋真宗趙恒賜聯“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

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

宋仁宗趙禎嘉祐五年分別追封義門陳氏五世祖陳旺、陳機、陳感、陳蘭、陳青為晉國公、齊國公、吳國公、燕國公、許國公。這一年,義門陳氏建莊已歷時331年,3900餘人聚居合炊。

據史料記載,“義門陳氏”在宋仁宗時期處鼎盛時期,當時在義門陳氏忠義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糾紛,淨爭訟,知禮儀,忠國家,“義門陳”呈現一片“樓閣連雲延四方,旌旗映日紫氣長,農夫耕種猶作賦,學子呤哦翰墨香”的繁榮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盛于宋之說。

作為一個家族,“義門陳氏”累受兩朝歷代帝王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是古代文明之典範。

歸根結底,潁川陳和義門陳是一脈相稱,同源于舜陳後裔。陳旺公乃是陳寔公的後代,相差有百年以上之久,實質上相當於祖爺爺和孫子的關係。

關於陳姓的故事先講到這裡,

下一期將繼續為您講述陳姓名人的功德故事,

是不是很期待呢?

那就趕緊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功德君等你來哦!

農夫耕種猶作賦,學子呤哦翰墨香”的繁榮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盛于宋之說。

作為一個家族,“義門陳氏”累受兩朝歷代帝王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是古代文明之典範。

歸根結底,潁川陳和義門陳是一脈相稱,同源于舜陳後裔。陳旺公乃是陳寔公的後代,相差有百年以上之久,實質上相當於祖爺爺和孫子的關係。

關於陳姓的故事先講到這裡,

下一期將繼續為您講述陳姓名人的功德故事,

是不是很期待呢?

那就趕緊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功德君等你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