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股一年漲3倍,絕對的港股明星,它為什麼這麼牛?

作者:經濟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要數最近一年的明星股,

我相信,剛躋身藍籌股行列的吉利汽車(00175)(下稱吉利)肯定是其中一隻。事關由去年2月低位計起,截至昨日為止,吉利股價大約升了3.4倍(去年2月的低位大約2.7元,以除淨計,今日(10日)吉利收報11.92元),股王騰訊(00700)也給比下去。

單以今年計,吉利也急升了五成(去年底吉利收報7.41元),而以本周正式染藍(正式躋身恒指成分股)計,股價也升了11%,氣勢一時無兩。

簡單來說,吉利的股價可以在最近一年連續翻幾番,主要因為內地汽車銷量明顯復蘇,尤其是內地的自主品牌(非外國品牌),以及成功調整產品結構,推出內地頗受歡迎的SUV車種(Sport Utility Vehicle,一般譯做運動型多用途車),令到最近一年的生意大升。

吉利已經發了盈喜,預告去年的盈利會比2015年大升一倍左右。

2015年時,吉利賺22.6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已公佈的2016年中期業績中,吉利已賺19.07億元,增長三成半。如果去年的盈利可以翻一番,即是大約賺45億元,也即是說,下半年的盈利比上半年增加兩成八。

整體來說,內地汽車市場主要是由去年下半年起復蘇,而這個勢頭延續至今年首兩個月,大部分汽車股仍錄得不俗的增長。當然,去年首兩個月的基數不大,也是原因之一。但不得不贊吉利的是,

雖然內地汽車行業的經營環境轉好,但吉利本身也是做得特別好的。

收購富豪成為轉捩點

到目前為止,吉利是內地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商之一。大約2010年起,吉利開始轉型,由生產3-4萬元人民幣(下同)一輛的低檔轎車,轉型至生產6萬元以上的中檔轎車,加上產品質素改善,令到銷量大幅大升。也是這個時候,吉利的業務正式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果要說吉利的發展和轉型契機,

不得不提的,當然是2010年時,吉利以非常便宜的18億美元價錢,收購歐洲的富豪汽車(主要是她的技術和市場),這個價錢比起1999年時福特汽車收購富豪時的64.5億美元,足足便宜了三分之二有多。另外,早於2009年,吉利同樣以很便宜的價錢,只是7000萬澳元,便收購了全球第二大,但當時已破產的澳洲自動變速器公司DSI。

諷刺的是,吉利本來是DSI的客戶,即是說,吉利的自動變速器也是向DSI訂購,

當得悉這家全球第二大的自動變速器生產商面臨倒閉後,便果斷地提出收購。

正是上述這兩宗收購,令到吉利的實力和規模,上了一個新臺階,也令她成為極少數發動機、變速器均能自產自給的民營汽車企業。

吉利估值不便宜也不算貴

我翻查資料,我是在2009年第一次品評吉利的,當時她仍然是一隻不起眼的內地小型汽車股,而且業績跟股價也同樣低迷,但股價低迷之餘,也十分波動。我當時曾經用“吉利汽車愈坐愈刺激”來形容買吉利的感受。當然,如果從正面的角度看,吉利是屬於爆炸力特強的汽車股。

轉眼間過了大約8年,今時今日的吉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了,今年吉利的銷售目標是100萬輛,有機會賺超過70億元(以去年估計賺45億元的基礎上再增長五成計,2015年吉利的每股盈利是0.2568元),以這個估值計,吉利現在的股價,是否已經“超速”了呢?如果以此估算,吉利的2017年預測市盈率大約13倍,相起比大部分汽車股來說,這不算特便宜,但也不算貴,因為吉利的“馬力”確實比其他汽車股強勁。

我認同,吉利的股價仍然有上升空間,但幅度已經不會太多,除非她的銷售情況進一步上升,否則,我會等待她的股價回落才以中短線的心態吸納她,理想的入市位是10元之下。

也十分波動。我當時曾經用“吉利汽車愈坐愈刺激”來形容買吉利的感受。當然,如果從正面的角度看,吉利是屬於爆炸力特強的汽車股。

轉眼間過了大約8年,今時今日的吉利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了,今年吉利的銷售目標是100萬輛,有機會賺超過70億元(以去年估計賺45億元的基礎上再增長五成計,2015年吉利的每股盈利是0.2568元),以這個估值計,吉利現在的股價,是否已經“超速”了呢?如果以此估算,吉利的2017年預測市盈率大約13倍,相起比大部分汽車股來說,這不算特便宜,但也不算貴,因為吉利的“馬力”確實比其他汽車股強勁。

我認同,吉利的股價仍然有上升空間,但幅度已經不會太多,除非她的銷售情況進一步上升,否則,我會等待她的股價回落才以中短線的心態吸納她,理想的入市位是10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