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膝關節疼痛怎麼辦?只需做4個動作!每天堅持還你健康膝蓋!(別發)

膝關節出現疼痛症狀,該怎麼辦呢?一般來說,症狀不嚴重者,短期內多休息就可恢復。持續疼痛者可以通過貼膏藥、吃藥、打針、理療等方法來緩解。其實,被動治療不如主動保護,

通過如下4個動作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改善膝關節疼痛症狀,加強對膝關節的保護。

1、靠牆靜蹲

背對牆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背部平貼著牆。接著背往下滑,慢慢深蹲,至大腿和小腿大約呈90°為止,注意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然後保持此動作1分鐘再起身,兩個動作之間休息1分鐘,重複做5次。

2、箭步蹲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向後邁出,腳跟不要著地。雙腿向下彎屈,直至左腿膝關節離地面3~5釐米,右腿小腿與地面垂直。保持姿勢片刻。臀部肌肉發力,收左腿,回到初始狀態。然後換右腿重複動作,收腿時儘量保持身體穩定。該動作可以鍛煉臀部和大腿肌肉,從而保護膝關節,尤其適合膝關節已有不適症狀的朋友。建議10次為1組,

每天3~4組,每週3~5次。

3、坐位伸膝

該動作可增強大腿肌肉的力量,從而保護膝關節。上身挺直地淺坐在椅子上,雙腿彎曲呈90°,雙足平放在地上。逐漸伸直右膝,使右腿與地面平行,保持20~30秒,慢慢放下。換左腿練習。建議10次為1組,每天3~4組,每週3~5次。可以在腳踝處加沙袋或使用彈力帶以增強練習的強度。

4、拉伸小腿

拉伸小腿肌肉,可緩解小腿肌肉僵硬、緊張,對緩解膝關節酸痛也有一定作用。面向牆站立,雙手扶牆,左腿向後一步,右腿向前一步,左腿伸直,右腿彎屈,然後身體向牆的方向前傾,直到左側小腿後面肌肉有牽拉感,

保持20~30秒,換右腿。每條腿拉伸2次。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變部位在膝部的經脈和經筋。局部感受風寒之邪,遂致氣血阻滯而成。醫書記載艾條味辛,能夠祛濕、散寒。艾葉性溫,味苦、辛,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功效,尤其對夏秋季節感受寒邪引起以冷痛為主要表現的關節炎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療法就是用燃燒的艾草在人體的穴位上熨、灼,使艾葉的藥氣和火力溫度透達肌骨經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古之醫家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有溫陽補氣、舒經通絡、化淤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所以用艾灸療法來對付膝蓋疼,再好不過了。

雖然艾灸效果很好,但傳統艾灸麻煩,不安全(有火),操作不方便(需要專業人士施灸),這款艾葉膝蓋貼很好解決了這些弊端,依據祖國傳統醫學中內病外治理論和經絡傳導治療原理,結合遠紅外線光波技術和適度磁場強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製成功的一種外用貼。

對於長時間在公司久坐的上班族和退休老人來說,隨時來一片關節貼緩解膝蓋疼痛更為方便省事。使用艾葉膝蓋貼,完美包裹膝蓋,不影響膝關節各種運動。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專為膝蓋部位貼敷,每貼8-12小時,即可有效緩解膝蓋疼痛引起的不適症狀。

艾葉膝蓋貼 ¥35.8 購買

艾葉膝蓋貼依據祖國傳統醫學中內病外治理論和經絡傳導治療原理,結合遠紅外線光波技術和適度磁場強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製成功的一種外用貼。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和諧的有機統一體,經絡是運行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通路。艾葉貼通過啟動細胞組織,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迴圈,提高代謝機能,以達到治療膝蓋關節疼痛目的。艾葉貼貼在膝蓋處,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輔助治療各種膝關節炎。 對防治關節炎,寒濕侵襲所致的風濕病、膝蓋疼痛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而在保護膝蓋方面,艾葉通過膝蓋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

雖然艾灸效果很好,但傳統艾灸麻煩,不安全(有火),操作不方便(需要專業人士施灸),這款艾葉膝蓋貼很好解決了這些弊端,依據祖國傳統醫學中內病外治理論和經絡傳導治療原理,結合遠紅外線光波技術和適度磁場強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製成功的一種外用貼。

對於長時間在公司久坐的上班族和退休老人來說,隨時來一片關節貼緩解膝蓋疼痛更為方便省事。使用艾葉膝蓋貼,完美包裹膝蓋,不影響膝關節各種運動。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專為膝蓋部位貼敷,每貼8-12小時,即可有效緩解膝蓋疼痛引起的不適症狀。

艾葉膝蓋貼 ¥35.8 購買

艾葉膝蓋貼依據祖國傳統醫學中內病外治理論和經絡傳導治療原理,結合遠紅外線光波技術和適度磁場強度等物理因素作用,研製成功的一種外用貼。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和諧的有機統一體,經絡是運行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通路。艾葉貼通過啟動細胞組織,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迴圈,提高代謝機能,以達到治療膝蓋關節疼痛目的。艾葉貼貼在膝蓋處,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輔助治療各種膝關節炎。 對防治關節炎,寒濕侵襲所致的風濕病、膝蓋疼痛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而在保護膝蓋方面,艾葉通過膝蓋穴位到達經絡,再通過經絡到達體內,從而起到驅寒和通氣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