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樣都是愛國將帥,為何左宗棠與劉銘傳交惡?

對國人來說,晚清是一段不忍回憶的屈辱歷史。中國自1840年鴉☆禁☆片戰爭後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富庶的華夏大地也從此成為了列強口中的肥肉。在這亂世當中,湧現了一批中興名臣與愛國將領,

這其中以左宗棠與劉銘傳立功最大、流傳最廣。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湖南人,晚清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曾參與或指揮過平定太平天國起義、陝甘回亂與收復新疆等重要戰爭,並且為清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死後被追贈太傅(三公之一,

人臣至極)。

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臺灣第一任巡撫,晚清名臣。年輕時曾在李鴻章手下以淮軍營官的身份參與過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後參與平定撚軍及中法戰爭。其中中法戰爭獲勝是劉銘傳一生最為壯懷激烈的時期。劉銘傳最後病逝於家鄉,

被追贈為太子太保(從一品)。

但是熟讀歷史的人都會發現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二人都為愛國將領,但劉銘傳與左宗棠卻一直交惡,這是為何呢?

這首先要從二人的經歷說起。左宗棠算是湘軍元老,與李鴻章平起平坐,而劉銘傳卻屬於李鴻章淮軍出身,

是李鴻章的親信。在平定太平天國後,左宗棠與李鴻章矛盾越來越深,最後徹底公開化。

而劉銘傳作為李鴻章的門生,無論從站隊角度還是從師生恩情角度來說他都會站在李鴻章這一邊,因此,在朝堂內各種政事方面,劉銘傳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李鴻章的腳步,

而李鴻章又是左宗棠的反對者,因此,劉銘傳對左宗棠也一直持反對態度。而且,關於左宗棠與劉銘傳交惡還有兩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第一件事發生在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過程中。1869年,陝甘回亂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慈禧太后為了安危打算將李鴻章派往陝西協助左宗棠鎮壓回亂。

而左宗棠與李鴻章不和,更擔心李鴻章搶了頭功,因此命令下屬謊報回亂已經被鎮壓。

而李鴻章呢,考慮到自己與左公的關係,也沒打算去。因此就指派了自己的親信劉銘傳前往陝西。劉銘傳到了陝西後發現左宗棠謊報軍情,立馬就在慈禧太后面前參了左宗棠一道,而左宗棠得知內情後就開始記恨劉銘傳。

第二件事就是中法戰爭。中法戰爭以中國慘勝而告終,但李鴻章卻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左宗棠得知後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而李鴻章也不甘示弱,指使自己的親信劉銘傳陷害左宗棠的下屬王德榜,並迫使王德榜解甲歸田。而左宗棠也無奈,只能告病稱退,但自此卻更加記恨劉銘傳。

立馬就在慈禧太后面前參了左宗棠一道,而左宗棠得知內情後就開始記恨劉銘傳。

第二件事就是中法戰爭。中法戰爭以中國慘勝而告終,但李鴻章卻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左宗棠得知後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而李鴻章也不甘示弱,指使自己的親信劉銘傳陷害左宗棠的下屬王德榜,並迫使王德榜解甲歸田。而左宗棠也無奈,只能告病稱退,但自此卻更加記恨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