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接受自己,喜歡自己,並改變自己?

在一般的朋友交往中,自己一直是一個比較開朗的人,

身邊的朋友的評價是神經大條、二、幽默,也比較愛吐槽、開玩笑。在親密關係中卻表現出了許多自己的性格的陰暗面,多疑,容易缺乏安全感,易焦慮,急性子,有時候脾氣不好。這當然我知道就是我的性格,在不同人面前的開放度不一樣,而且也與另一個人(一群人)有關。有些焦慮、多疑、脾氣不好的性格比較像我的媽媽,而說實話,我愛我媽媽,但是我們沒有母子、相處多年的經歷,
我大概不會與她做好朋友。但是,其實愛就是接受對方的一切。經歷過一些失敗的親密關係(戀人關係),我知道我對親密的人的急性子、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對這些失敗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我也討厭這樣的自己,在理智的時候我會覺得那樣的我我自己也挺難接受,總是希望我能夠維持一個完美的形象,希望拋棄這一部分的自己,不希望別人看到這樣的自己。然而,
我其實是知道的,改變自己的目標的達成的第一步應該是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多看看自己的優點。缺乏安全感、多疑的深層次原因最大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自卑,只有接受自己、喜歡上自己,才能足夠的自信表現出最好的自己。而有句話說,要想牛逼(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是裝成牛逼的樣子(裝成自己改變目標的樣子,是不是簡而言之就是裝逼?)。自己也在努力嘗試改變自己,
做一個更好的人。

心理諮詢師觀點:提問的這位同學自我覺察力蠻強的,會從旁觀的相對客觀的角度看自己,這一點很難得。畢淑敏老師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一個詞,叫心中的魔床,在此我摘了一段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魔鬼有張床。它守候在路邊,把每一個過路的人,揪到它的魔床上。魔床的尺寸是現成的,路人的身體比魔床長,它就把那人的頭或是腳鋸下來。那人的 個子矮小,

魔鬼就把路人的脖子和肚子像拉麵一樣抻長……只有極少的人天生符合魔床的尺寸,不長不短地躺在魔床上,其餘的人總要被魔鬼折磨,身心俱殘。那麼畢淑敏老師描述的這個如此可怕的魔床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你心中的“應該”,我在別的文章裡也提到過,嬰兒在降生的時候是完整的,他接納自己的黑色和白色部分,就像“陰陽魚”一樣,每個人都有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
但是隨著他的長大,周圍的環境會提出各種“應該”的觀念,當這種觀念深入這個人的內心,他就被魔床砍掉了自己的肢體,由於“應該”,人們不接納原本的自己,最後變得“身心俱殘”。關於如何接受自己,這裡我給你幾點小建議,當你在生活中出現不如意,內心波動的時候,什麼都不要做,只是“看著”這個感覺不舒服的部位,就像看著你喜歡的小動物一樣,告訴自己,我看見了我的批判,我的埋怨、擔憂、焦慮、恐懼,暗示自己,我接納這一切,我擁抱這些所有的情緒和能量,接納吧,接納吧。我們先前壓抑自己的本能會導致能量的阻塞,這種方法只需要保持十幾分鐘就可以讓你的能量重新變得流動,相應的問題得到逐步改善。

我的埋怨、擔憂、焦慮、恐懼,暗示自己,我接納這一切,我擁抱這些所有的情緒和能量,接納吧,接納吧。我們先前壓抑自己的本能會導致能量的阻塞,這種方法只需要保持十幾分鐘就可以讓你的能量重新變得流動,相應的問題得到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