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書載道 承古開今——訪書法家鄒武生

以書載道 承古開今

——訪書法家鄒武生

永州新聞網記者 蔣雨汐

(鄒武生正在臨摹書法)

【人物簡介】鄒武生,1958年出生於湖南零陵。中國書協會員,湖南省書協創作委員、教育委員,湖南省政協特聘書法創作員,永州市書協副主席。1985年作品獲湖南書法大賽三等獎,入選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展。1987年作品入選全國第三屆書法展。1988年獲國際中意杯書法大賽銀獎。1992年獲懷素書法研究會行草書作品展優秀展。1995年入選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全球華人書畫名家作品展。

1996、1997年入選全國第六、七屆書法展。2000年入選全球華人書法精品展金獎,三次獲湖南省文聯藝術創作銀獎。2002年入選中南五省書法作品聯展、中日篆刻作品展。2004年北京湖南青年藝術書法展、2005年首屆全國中青年名家百人藝術書法展、2006年江蘇湖南青年書法精品展、2006年參加湖南省第二屆篆刻藝術展銀獎、參加中國書法群落精英聯盟展、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書法雜誌》專題介紹、2006年國家級核心刊物《中國書畫》湖南中青年提名展、2007年《中國藝典》湖南省政協書法創作員特聘專家作品展、2007年四川湖南書法提名展。
2008年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展。2008年入選《書法報》蘭亭諸子。2009年河南、湖南中青年書法精英展。有數十幅作品為湖南省博物館及外省市博物館、私人收藏家收藏。

3月21日,記者走進了我市書法家鄒武生的工作室,與其侃侃而談他的書法人生。

“從小對書法情有獨鍾”

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書法?

鄒武生:我從小就喜歡書法,小時候看別人刷大字報,覺得很有趣,經常跟著去看。在零陵一中(現永州一中)讀書時,班上的黑板報、壁報均為我包辦。

讀書時,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鄭鵬飛。他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可能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分到了我們學校。他的字寫得很好,自己經常跟他學習。有一次,我發現他有一本王若舟的《怎樣快速寫鋼筆字》,

於是借來學習,臨摹。練了一段時間,恰逢學校搞書法比賽,自己獲得第一名,得了一支鋼筆。那支鋼筆用到自己下放之後,筆頭爛得實在不能用了才丟。

說到寫毛筆字,是1977年開始學的,那時我下放在農村,白天出工,只有晚上有時間練習寫字,因工資較低沒錢買紙,晚上點煤油燈在舊報紙上練字。而真正搞書法是1982年初,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汪竹柏。

在汪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寫的作品入選湖南省第二屆迎春書法展。

(鄒武生書法作品賞析)

“我理解的書法技術與藝術性”

問:您是如何理解書法的技術和藝術性之間的關係?

鄒武生:即將在我市舉行的全國草書展中,我認為這個活動就是屬於競技層面,而全國草書名家作品則呈現各位草書家的探索、研究藝術性的一面。

一般來說,技術是功力,藝術是想法,技在前,藝在後,首先要有技術,技術精到、精准、精熟。要熟透草書寫的一切方式方法,熟透了才能生巧,這個“巧”,就是“藝”。

總之,技術和藝術,一個是基礎一個是昇華,互為因果,什麼樣的技術成就什麼樣的藝術。具體地說,低技術含量的書寫只能是寫字,談不上藝術,只有高技術含量的書寫才能稱之藝術的書寫。

(鄒武生草書作品)

“永州當之無愧為中國狂草故鄉”

問:3月28日,我市即將舉辦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全國草書名家邀請展、首屆懷素草書學術論壇系列活動,作為永州當地的書法名家您有什麼感想?

鄒武生:1300年前,永州產生了懷素,懷素創造了狂草,使我們永州成為中國狂草的故鄉。多年以來,寫草書的人不斷前來永州尋根拜聖接地氣,包括即將在我市召開的全國第四屆草書展等系列活動,我認為亦是如此。我自己也寫草書,四十餘年,作為懷素家鄉的後人,能直接接收地氣,實乃我幸。同時,非常期待這個活動的舉行。

而全國草書名家作品則呈現各位草書家的探索、研究藝術性的一面。

一般來說,技術是功力,藝術是想法,技在前,藝在後,首先要有技術,技術精到、精准、精熟。要熟透草書寫的一切方式方法,熟透了才能生巧,這個“巧”,就是“藝”。

總之,技術和藝術,一個是基礎一個是昇華,互為因果,什麼樣的技術成就什麼樣的藝術。具體地說,低技術含量的書寫只能是寫字,談不上藝術,只有高技術含量的書寫才能稱之藝術的書寫。

(鄒武生草書作品)

“永州當之無愧為中國狂草故鄉”

問:3月28日,我市即將舉辦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全國草書名家邀請展、首屆懷素草書學術論壇系列活動,作為永州當地的書法名家您有什麼感想?

鄒武生:1300年前,永州產生了懷素,懷素創造了狂草,使我們永州成為中國狂草的故鄉。多年以來,寫草書的人不斷前來永州尋根拜聖接地氣,包括即將在我市召開的全國第四屆草書展等系列活動,我認為亦是如此。我自己也寫草書,四十餘年,作為懷素家鄉的後人,能直接接收地氣,實乃我幸。同時,非常期待這個活動的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