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妨這樣給孩子講道理,你也少點挫敗感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你們大人真的是太喜歡給孩子“講道理”了,很煩人有沒有!因為說了不管用,孩子也不愛聽。

所以,換種方式給孩子講道理嘍!

案例1:讓孩子遠離不良朋友

雖然沒有真正的“壞小孩”,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孩子身邊確實存在著個別“不良朋友”,而更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的是,這類小孩的家長卻不以為然。說實話,應該沒有一個理智的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和“不良朋友”一起玩吧,但怎樣才能讓5歲小兒明白“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的大道理呢?

『具體做法』

有聰明的家長用了一種形象直觀的遊戲,使還不具備理性思維的兒子感受“大道理”。我叫兒子拿來一支白粉筆,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然後,我讓他把粉筆的一端浸在紅墨水裡後立即拿出來,接著又把粉筆的另一端浸在黑墨水裡後立即拿出來。他看著手裡的粉筆,一端變成了紅色,一端變成了黑色。

我拿過兒子手裡的粉筆,指著桌上的兩瓶墨水,

用和風細雨般的聲音告訴兒子:“假如這支粉筆是你,紅墨水是晨晨(好小孩),黑墨水是小強(不良朋友),你和晨晨呆在一起,你就會染上紅色;你和小強呆在一起,你就會染上黑色。”

接著,我給兒子講起“孟母擇鄰而居”的故事。兒子聽著聽著就說:“媽媽,跟哪種人在一起,自己就會變成哪種人,對不對?”

案例2:讓孩子不再粗心大意

孩子近期做事情總是粗心大意,說了他好幾次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具體做法』

我也開始粗心:兒子的湯裡,我不是忘了加鹽就是多放了胡椒粉;週末出去爬山時,我總是把準備好的點心落在家裡,肚餓時卻要到處找小賣部買東西;和兒子上街,我又故意不帶錢,等兒子選好心愛的東西,最後不得不忍痛放下。

這樣數次,兒子開始有怨言了,其父就在一旁幫腔:“你最近怎麼搞的,特粗心!”我故意輕描淡寫地說:“粗心一兩次有什麼關係?”兒子一聽可急了,

氣憤地列舉我粗心的種種“惡果”。等兒子平靜下來,我拿出兒子的作業,要他看看他的“粗心”。

與孩子講道理要講究“方法”

故事法:3~4歲的孩子正處於愛聽故事的年齡。家長不妨自己也當一回故事大王,“編造”一個故事勸說孩子。這樣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還可以在孩子專心聽故事和提問的同時,幫助他完成某件他原本不願意做的事情(如吃飯、穿衣等)。

逆向法:故意順著孩子的意願去做某事並加以誇張,使其最終明白其中的害處。例如,孩子在冬天洗完澡後,只穿一件內衣就在床上跳來跳去,無論怎麼跟他講不穿衣服會著涼,他都不聽。我索性讓他脫下內衣,不一會兒他就冷得不行。我又給他出主意:“躲到被子裡去學小袋鼠。”兒子趕緊乖乖地鑽進被子,只留一個小腦袋在被子外面。

換位法:與孩子一起做遊戲時,可以與之互換角色。例如,我讓孩子扮演醫生為我打針,我則模擬他曾在醫院裡哭鬧、手腳亂動以及向父母提出諸多要求的情景。結果他一會兒像爸爸一樣嚴肅地批評我不能亂哭亂叫,手不可亂動,一會兒又十分溫柔地問我要不要吃東西、喝水,表現得乖巧無比。

內容來源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換位法:與孩子一起做遊戲時,可以與之互換角色。例如,我讓孩子扮演醫生為我打針,我則模擬他曾在醫院裡哭鬧、手腳亂動以及向父母提出諸多要求的情景。結果他一會兒像爸爸一樣嚴肅地批評我不能亂哭亂叫,手不可亂動,一會兒又十分溫柔地問我要不要吃東西、喝水,表現得乖巧無比。

內容來源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