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消費需求升級 快時尚產品成零售業態新熱點!

近年來,因為電商經濟帶來的衝突,零售市場持續低靡,時不時的還會傳來百貨商場紛紛傳來虧損甚至倒閉的消息。人口結構變化、社交媒體發展和消費者購物態度的徹底轉變,

使得整個零售行業面臨著一場顛覆。

但是另一方面,當今時尚已徹底平民化;消費者如今擁有各種各樣的管道,能以各種各樣的價位獲取最新的時尚款式。隨著現代生活中各種支出的不斷增多、加大,個人可隨時支配的現金變短,以較低的成本支持更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成為每個人心裡最渴望的訴求。在此現狀下,快時尚順勢升級,成為零售業態的新熱點。

與奢侈品市場不樂觀的經濟氣候相反,

眾多快時尚品牌在新零售大潮下,不斷在摸索著轉型升級之路,火速擴張。各大快時尚品牌母公司年報顯示,優衣庫2016年在華新開門店136家,總運營門店達到514家,H&M則以444家總運營店數緊隨其後。而ZARA的擴張現對而言顯得低調一些,但截至目前,ZARA在中國64個城市也開設了175家門店以及電商平臺。

本期逸馬連鎖服務平臺通過對三大洋品牌的解析,來揭示快時尚品牌經營的秘密。

Zara:極速打造平價奢華

Zara,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最有名的服裝品牌,1975年設立,位居全球第三、西班牙第一,它在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57家專賣店。

Zara在業界廣為關注並不為奇。它以“一流設計、二流材質、三流價格”打造了平價的奢華,不僅精於對大牌設計的聰明“創新”,

也因其對產業鏈的嚴格控制造就了其品牌形象和地位,極速供應鏈模式被當做業界典範。

“相對於快速來說,我們更關注的是品質和準確性。”Zara全球傳訊官Jesús Echevarría曾對媒體表示,Zara就是在對的時候把對的貨品呈現給顧客。我們想讓顧客通過實體店和網店,看到Zara對潮流的熱情,並能接觸到這些單品,這就是我們的想法。”在他眼裡,“準確時尚品牌”這一稱謂或許可以更好地定義Zara。

H&M:設計能力不同凡響

在《Zara(專題閱讀)引領快速時尚》一書中,作者恩裡克·巴迪亞在談及Zara主要競爭對手時,第一個提到便是H&M,這是一家來自瑞典的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服飾零售商,Inditex上下都視其為國際勁敵。

相對來說,H&M並不具備如Zara般綜合完善的供應鏈,

但這絲毫不影響其成為值得稱道的快時尚品牌。依靠強大設計能力和多年的品牌忠誠度,H&M有足夠資格與Zara相抗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H&M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新增71家門店。今年,公司準備新開超過70家店,並已在前4個月開設11家新門店,其中北京4家、廣州1家,其餘6家則位於二三線城市。

與Zara不同的是,H&M 本身並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在世界各地設有22 個採購中心,700多家供應商採購商品。H&M將60%的生產放在亞洲,其餘生產線則在歐洲進行,其內部採用 OFS(Offer Follow up System)的資訊系統跟蹤供應鏈的生產計畫。

H&M在全球各個時尚中心都擁有不可比擬的設計師團隊。160多位設計師,還有打版師、採購師等各個概念團隊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定制服務,每年在全球的專賣店推出令人眼花繚亂的上萬種款式。此外,它還是第一家啟動全球性舊衣回收計畫的時裝公司,已在全球共計49 個國家和地區正式推出回收計畫。

“作為一家以時尚和設計為立身之本的公司,我們總部設計師每天不停地汲取靈感,並把新點子迅速轉化為服飾,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時尚。”H&M大中華及東南亞區總經理Magnus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H&M能夠有效地留住老顧客,也能吸引新顧客,因為櫥窗以及陳列的服飾每天都在更新。

優衣庫:具有出色創新基因

相對於前幾個品牌均標榜時尚元素來說,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則開創了另外一種風格。

這是一家具有出色創新基因的日本服裝品牌,全名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是指通過摒棄了不必要裝潢裝飾的倉庫型店鋪,採用超市型的自助購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價格提供顧客希望的商品。“衣服是配角,穿衣服的人才是主角”則詮釋了品牌以人為本的理念。

如果你去優衣庫專賣店,或許會有兩個直觀感覺,第一,衣服基本款居多,百搭;第二,有的衣服會有不同的功能和技術說明。

優衣庫注重人對衣服的基本需求,即便是基本款,也會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提供更多花色和材質選擇。另一方面,基本款的衣服不會一成不變,除了追求細節設計改變,也會加入更多功能。

就連柳井正也經常把“優衣庫是一家技術公司,而非時裝公司”這句話掛在嘴邊。他甚至幻想有一天能造出可自動調整大小以適應穿著者體型的面料,或是不用洗衣劑也能洗淨的面料,還有能根據心情變換顏色的面料。

“優衣庫做基本款有很多選擇,而且他們會不斷進行創新,例如具備吸濕、排汗等功能。”優衣庫中國代工廠合作方表示,Zara和H&M更為強調時尚,而優衣庫則更注重人的穿衣需求和舒適度。

“比起潮流,消費者更需要功能性。每樣東西都需要帶點時尚因素,但那更像是一種調料。”優衣庫設計總監瀧澤直己說。

H&M將60%的生產放在亞洲,其餘生產線則在歐洲進行,其內部採用 OFS(Offer Follow up System)的資訊系統跟蹤供應鏈的生產計畫。

H&M在全球各個時尚中心都擁有不可比擬的設計師團隊。160多位設計師,還有打版師、採購師等各個概念團隊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定制服務,每年在全球的專賣店推出令人眼花繚亂的上萬種款式。此外,它還是第一家啟動全球性舊衣回收計畫的時裝公司,已在全球共計49 個國家和地區正式推出回收計畫。

“作為一家以時尚和設計為立身之本的公司,我們總部設計師每天不停地汲取靈感,並把新點子迅速轉化為服飾,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時尚。”H&M大中華及東南亞區總經理Magnus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H&M能夠有效地留住老顧客,也能吸引新顧客,因為櫥窗以及陳列的服飾每天都在更新。

優衣庫:具有出色創新基因

相對於前幾個品牌均標榜時尚元素來說,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則開創了另外一種風格。

這是一家具有出色創新基因的日本服裝品牌,全名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是指通過摒棄了不必要裝潢裝飾的倉庫型店鋪,採用超市型的自助購物方式,以合理可信的價格提供顧客希望的商品。“衣服是配角,穿衣服的人才是主角”則詮釋了品牌以人為本的理念。

如果你去優衣庫專賣店,或許會有兩個直觀感覺,第一,衣服基本款居多,百搭;第二,有的衣服會有不同的功能和技術說明。

優衣庫注重人對衣服的基本需求,即便是基本款,也會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提供更多花色和材質選擇。另一方面,基本款的衣服不會一成不變,除了追求細節設計改變,也會加入更多功能。

就連柳井正也經常把“優衣庫是一家技術公司,而非時裝公司”這句話掛在嘴邊。他甚至幻想有一天能造出可自動調整大小以適應穿著者體型的面料,或是不用洗衣劑也能洗淨的面料,還有能根據心情變換顏色的面料。

“優衣庫做基本款有很多選擇,而且他們會不斷進行創新,例如具備吸濕、排汗等功能。”優衣庫中國代工廠合作方表示,Zara和H&M更為強調時尚,而優衣庫則更注重人的穿衣需求和舒適度。

“比起潮流,消費者更需要功能性。每樣東西都需要帶點時尚因素,但那更像是一種調料。”優衣庫設計總監瀧澤直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