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就因這些“反人類”的道路設計,你才會堵車!

對於一些長期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車主來講,堵車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經常抱怨的物件。造成堵車的因素除了車流大、早晚高峰外,更多的是那些“反人類”的道路設計。

今天小麼就來盤點開車遇到的“反人類”馬路,你最恨其中哪個呢?

1.分叉口彙集到一處

早期的道路設計非常簡單,分叉口往往彙集到了一處。例如上海的南北高架的汶水路處,轉中環-軍工路出口、轉中環-虹橋出口、共和新路上匝道、共和新路下匝道,

這幾個口都彙集到了一處。五個方向的車流來回交織,哪怕是空閒時段這段也是常年擁堵的。

2.環島出入口在一起

上海-外環蕰川路立交橋下的環島,一共就四個開口,每個開口同時承擔出入口。進去的車流和出去的車流都不可避免的交叉,

而且沒有任何緩衝路段。也許設計師當初想法很簡單,只要彙集到一起就行了。

3.隧道口的坡度太大

對於家用車來說,隧道口的坡度大沒任何關係,但對於集卡這類的貨車,開上坡道就太慢了。外環隧道往寶山方向的出口就是這樣的情況,集卡上坡的速度大概只有20碼左右。

後面很容易造成擠壓,貨車一多就會搶佔客車道,形成全面擁堵。

4.先上後下的高架

在上海的內環,大多數都是先上匝道,後下匝道的設計。每次都會發生新上高架的車要換到內道,而準備下高架的車要換到外道,車流又交織在一起。坐電梯要先下後上,坐公交要先下後上 ,坐地鐵要先下後上,為什麼高架就反了呢?

5.下高架就是紅綠燈,對面就是上匝道

上海的高架出口往往一下來就是紅綠燈,高架上的流量基本受制於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車流量不多還好,車流一旦多了起來,出口的紅綠燈根本來不及分流。更可惡的是,路口對面就是上匝道,一旦過了紅綠燈,又會和想上高架的車流交織在一起,難免又是擁堵。

道路設計上的缺陷說明了我國的在這方面的經驗太少,很多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如何面對未來的車流狀況。

新造的商業中心、住宅社區等一系列城市規劃,都會讓道路顯得“過時”,不符合如今的現狀。如果你開車時遇到過什麼“反人類”馬路,不妨向大家吐吐苦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