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 大象保險能否勝任“高級保險顧問”?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3月21日電與金融領域中證券和銀行兩大板塊相比,保險板塊與互聯網的融合節奏是相對較慢的。2015年,互聯網保險才逐漸開始興起,關注和參與的人更多的是來自于傳統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

將傳統保險產品遷移到互聯網上進行銷售。很少有人應用互聯網思維對保險行業進行底層架構創新與平臺搭建。

2015年下半年,大象保險正式成立。其獨具特色的互聯網保險服務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對於互聯網保險分發與交互能力只是基礎

大象保險CEO楊喆在中國移動、阿裡雲、華為做過資料中心的架構規劃和搭建,

服務過很多垂直領域的客戶,其中就包含金融和保險類業務客戶。

巧的是,2011 年到2015年,楊喆讀了MBA,導師也是保險方面的專家。通過導師,楊喆對保險行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也瞭解到很多保險行業的發展情況。

“2015年下半年的那個時機比較好,因為當時通過真正互聯網思維來做保險的很少。”楊喆對中國商報記者說。

當然,保險是一個傳統行業,傳統行業背景的資源也很重要。為了能夠獲得相關資源,

大象保險成立之初即接受了世紀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2000萬元的天使投資。

大象保險CEO楊喆

“我們最初不清楚互聯網保險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商業模式,這幾年也都處於‘經歷式創業’的狀態。但在經歷過程中,我們發現保互聯網險可做的事情非常多。

”楊喆說。

最初,大象保險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構建一個商業模式,然後投放到市場上去驗證,一步步把握互聯網保險的脈絡。

他們最先構建的是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分發能力和線上產品的交互能力。

2015年年底大象保險的平臺上線,馬上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用戶發現,大象保險平臺上的各項功能十分豐富,使用起來都很方便,交互體驗也非常不錯。

”楊喆對記者說。

隨著大象保險對互聯網保險的理解不斷加深,對平臺的定位也不斷調整。

如今,大象保險的定位已經從“智慧化保險服務平臺”升級為“以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慧保險顧問平臺”。

從此,大象保險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銷售平臺,而會關注個人消費者和家庭在不同時間軸上,和不同場景下的需求,並根據需求搭建保險服務和保障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

大象保險會積累資料,再通過資料採擷為使用者提供精准保險產品和延伸的金融服務。

以服務吸引使用者、靠使用者生產資料

保險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擁有著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尤其是銷售保險產品賺取利潤的方式。

大象保險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一直以構建生態的思維來做事,所以會把銷售保險的收入利潤補貼給用戶,在運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使用者資料。

“大資料服務是更有價值和想像空間的利潤點,而不是向用戶賺取傭金。” 楊喆說。

據楊喆透露,大象保險會在下一個季度做雲服務的升級。

大象保險在兩年時間內積累了很多合作夥伴,並成功向這些夥伴對接了幾百款產品。在對接的過程中,大象保險發現,合作夥伴們都有商業化變現的訴求,也希望能提供保險服務。

所以為滿足其保險能力落地,大象保險通過開放H5和 API 的方式,面向合作夥伴推出PaaS雲服務,把能力輸出給合作夥伴。

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也能設計出好險種

在傳統保險行業,一個險種的形成要根據大數法則,通過精算師做趨勢分析,再看用戶未來有什麼保險需求,然後再根據需求設計險種產品。

而借助大資料,利用使用者基本資訊,就能實現對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保險需求的分析。再基於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以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精算,這時設計出來的產品會更合理,對於那些有需求的保險用戶來說,也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優的服務。

“大象保險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險種,都是基於大資料定制出來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通過資料模型去分析、去定制。這個過程效率更高,流程更簡化,設計的險種產品跟需求的匹配也更精准。”楊喆對記者說。

在上一輪的資本運用過程中,大象保險完成了相關的資料積累,並在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上進行了投入。

目前大象保險已啟動A輪融資,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大象保險的重點投入方向會在大資料能力的建設和構建保險生態圈。

“大象保險接下來會做品牌的升級,幫助更多合作夥伴構建服務能力,構建保險生態圈的外延,包括通過PaaS平臺對保險服務能力進行輸出、針對合作夥伴匹配險種等,讓最終用戶享受到一站式的互聯網保險解決方案。” 楊喆表示。

“大資料服務是更有價值和想像空間的利潤點,而不是向用戶賺取傭金。” 楊喆說。

據楊喆透露,大象保險會在下一個季度做雲服務的升級。

大象保險在兩年時間內積累了很多合作夥伴,並成功向這些夥伴對接了幾百款產品。在對接的過程中,大象保險發現,合作夥伴們都有商業化變現的訴求,也希望能提供保險服務。

所以為滿足其保險能力落地,大象保險通過開放H5和 API 的方式,面向合作夥伴推出PaaS雲服務,把能力輸出給合作夥伴。

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也能設計出好險種

在傳統保險行業,一個險種的形成要根據大數法則,通過精算師做趨勢分析,再看用戶未來有什麼保險需求,然後再根據需求設計險種產品。

而借助大資料,利用使用者基本資訊,就能實現對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保險需求的分析。再基於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以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精算,這時設計出來的產品會更合理,對於那些有需求的保險用戶來說,也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優的服務。

“大象保險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險種,都是基於大資料定制出來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通過資料模型去分析、去定制。這個過程效率更高,流程更簡化,設計的險種產品跟需求的匹配也更精准。”楊喆對記者說。

在上一輪的資本運用過程中,大象保險完成了相關的資料積累,並在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上進行了投入。

目前大象保險已啟動A輪融資,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大象保險的重點投入方向會在大資料能力的建設和構建保險生態圈。

“大象保險接下來會做品牌的升級,幫助更多合作夥伴構建服務能力,構建保險生態圈的外延,包括通過PaaS平臺對保險服務能力進行輸出、針對合作夥伴匹配險種等,讓最終用戶享受到一站式的互聯網保險解決方案。” 楊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