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窮人家的孩子被富養,結局會是怎樣?

這是一個發生在小編身邊的真實故事。

王先生和林女士都是一家工廠的普通工人。

因為兩人從小生活比較貧苦,他們就想著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在生下兒子王明之後,他們給了兒子百分之兩百的愛。雖然他們工資很少,但他們從來沒有讓他缺過任何東西。

因為曾被人嘲笑身上帶著一股窮酸味,他們希望,用富養的方式讓兒子成為貴族,與生俱來似的帶著優雅。於是,他們支持兒子跟有錢人的小孩一起玩,給孩子買名牌的衣服和玩具,

只要是兒子提出來的要求,他們都盡可能地滿足。雖然,不想兒子被看不起的代價也是很慘重的,夫妻兩生下兒子後就幾乎沒有任何大筆的開支,也沒有出去旅遊過。

可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夫婦兩漸漸發現:他們越來越滿足不了孩子了。

而且,孩子也越來越不開心,這個被寵壞的孩子,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

而且,他經常到住別墅的同學家裡玩,可是那些同學從來沒來過家裡。雖然兒子嘴上沒說,但從他的眼神中,夫婦倆都能感覺到:兒子其實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父母而羞恥。兒子看不起自己的親爸媽,他似乎經常在埋怨,為什麼自己的爸爸不是那些開公司、有事業的同學爸爸。

等到兒子上大學,

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數了。父母似乎只是提款機而已,需要用錢的時候才會想起他們。偶爾兒子回家,坐在沙發上的感覺也特別彆扭。似乎,兒子並不屬於這個家。

夫婦倆有次在跟我們訴說這件事的時候,曾抱頭痛哭:“為何命運待他們如此不公?!他們盡了一生最大的努力,想要富養唯一的孩子,結果卻事與願違!”

小編說:

這樣的悲劇,讓人歎息。可是細想一下,你會發現我們的身邊,

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為了孩子過更好的生活,很多父母都會不惜委屈自己,打腫臉充胖子。而事實上,儘量給孩子創造條件,並不一定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很勉強地委屈自己,最後在孩子面前都不討好。這又是何必呢?

一味地省省省,那是窮人的思維沒錯。可不顧後果地花花花,也成不了真正的富人。大多數像我們這樣普通的家庭,都是應該節省時節省,享受時享受。

君子應量體裁衣,按照我們的能力去生活。如此張弛有度,大人不費力,孩子也覺得舒服。

真正的富養,是富在精神、富在教養。尤其是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更不能學著有錢人去寵溺,無限制地滿足。你要試著引導孩子,培養他的動手能力,讓他通過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你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你的,能負擔的一定會幫你。但是不能負擔的,你就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