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校園貸盲目擴張,P2P路在何方?

針對大學生日益多樣化的信貸需求,校方應對本校學生的信貸需求進行調研摸底,掌握情況,引入正規合法具有業務資質的校園信貸機構進行合作,設計產品匹配需求。

從校園小廣告上,劉雪(化名)第一次瞭解到了校園貸。劉雪說,這種類似考研小廣告的單頁,直接貼在學校的公告欄,還有一些牆上。

2015年1月份,通過某消費分期平臺,大三的她借了第一筆校園貸款。“想買件四百塊錢的大衣,一時豬油蒙了心。”劉雪回憶稱,在申請時出現了一大堆條款,

她坦言自己並沒有看過。

聯繫到校園代理後,劉雪提交了填有身份資訊,父母電話的申請單和身份證照片後,便成功提現3000元。

“少了貸不出來”,拿到錢的劉雪買下了心儀已久的大衣,還買了化妝品。她覺得,分12期還,用自己一千多的生活費還是夠的,“緊著點花”。

但趕上花費多的時候,還貸計畫仍會中途夭折,“當時還不上,就想個歪點子”,劉雪通過網路找到某P2P平臺,

借了幾千元。“流程很簡單,就是提交一個資訊,身份證正反面,自己拿身份證照片,傳網上審核,通過可以借錢。”

劉雪稱,再次借貸的時候,平臺並不看之前有無貸款記錄,平臺資訊顯示,從2015年9月27日開始,劉雪成功借款三次,首次借款金融為2000元,其餘兩次均為1000元。

相對應的年利率分別為11%、36%和26%,期限均為一年,按月等額本息償還。

按照借款列單詳情的記錄,三次貸款加上逾期費用,劉雪最終實際償還的金額達到5052.51元,相當於除本金之外,償還了1052.51元。

就這樣一來二去,在畢業花費增多和貸款償還臨近的雙重壓力下,劉雪交替使用了三個平臺來維持資金的暢通,她形容這是“拆東牆補西牆”。

在某平臺的還款記錄中顯示,劉雪的26次還款中,

她一共出現了19次逾期。資金周轉不開的時候,就會有人找劉雪,開始發短信,後來打電話,有時候還會恐嚇,再不還錢就報警。

面對迅速擴張的校園貸,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戴曉鳳表示,一些提供貸款的機構,從業者不擇手段,道德缺失。

一方面,向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學生提供非生產性的貸款,因相對高的利率,構成典型的高利貸,並且存在惡意催收,

導致裸照、跳樓等惡劣後果。

另一方面,除了學費貸款以外,其他任何貸款其實都是在追加學生的消費,促成不理性的消費需求的膨脹,甚至把壓力轉嫁到家長身上。

其次,從政府角度,由於沒有法律約束,監管力度不夠,(校園貸款)可以在校園任意釋放。

從P2P到校園網貸,沒有一個很好的風控把關、一個有力的監管管道是對貸款人的不負責,更是對借款人的不負責。

醫加醫供應鏈金融專注於醫藥供應鏈和快消品供應鏈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鏈的金融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個惠民生,惠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為民生基本消費降價,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從P2P到校園網貸,沒有一個很好的風控把關、一個有力的監管管道是對貸款人的不負責,更是對借款人的不負責。

醫加醫供應鏈金融專注於醫藥供應鏈和快消品供應鏈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鏈的金融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個惠民生,惠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為民生基本消費降價,助力中小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