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不是套娃啊!USB介面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昨天有人問小編自家硬碟盒線丟了,但是介面不認識,讓小編幫忙認認好補買一根。這才發現,小夥伴的硬碟盒竟然是上古時代的Mini-USB A介面的,正好,小編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普及一下USB的事情,

因為:實!在!太!亂!了!不過,USB介面可不是簡單的套娃一個比一個大而已哦。

三代USB標準別記錯

USB在推出的時候誰都沒有想過這個廉價只有幾根線芯的連接方式可以有朝一日一統江湖,從USB 1.0開始至今,USB已經發展了三代。等等,怎麼是3代?沒錯,雖然一共有USB 1.0、USB 1.1、2.0、3.0和3.1,

但是從劃代計算只有三代,USB 1.1是USB 1.0的改良,USB 3.1屬於改良型USB 3.0,不是換代技術標準。

其實每一代USB技術標準的推出,都是滿足當下乃至未來幾年對資料交換激增的一種方案,為什麼USB可以一直反覆運算而且備受歡迎呢?其實道理特別簡單——向下相容,USB 3.1可以相容USB哪怕是1.0的設備,

這種廣泛的相容性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普及程度。更為重要的事情是,USB匯流排標準是一種免費的開放式技術聯盟。在USB的左右其實一直有著諸多挑戰者,比如IEEE 1394,到今天還在努力的雷電介面,不過他們遠沒有USB來的成功。

USB最重要的一個分水嶺在小編看來應該還是USB 3.0,因為它的功能和作用發生了本質變化,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還增強了供電能力,這意味著自USB 3.0將不僅僅只是一個資料傳輸標準,

它可以拓展更多的連接應用了。比如以前USB的頻寬性能不足,所以最多就是個USB音效卡,最新的USB 3.1已經用在顯卡上了,驚不驚喜?刺不刺激?

介面外觀另一片天地

很多人現在言畢Type-C,甚至有些廠商模糊宣傳,讓很多小夥伴誤認為Type-C=USB 3.1,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讓小編給你貼幾張圖就明白啦。

Type-A:標準的USB介面樣式,USB 1.1至USB 3.1都沿用這個設計,諸如USB鍵鼠,各種無線適配器,都採用這個USB介面樣式;

Type-B:大型USB設備採用的標準介面央視,USB 1.0至USB 3.1都沿用這個設計,目前主要用在3.5英寸移動硬碟盒/底座上;

Type-C:簡單說就是不分正反面的USB小型化介面樣式,移動類設備的最新介面,大有取代Micro USB的趨勢,目前主要是USB 2.0、USB 3.0/3.1的介面標準產品;

Mini-USB A:很古老的一些2.5英寸移動硬碟盒使用,

目前基本已經被淘汰了;

Mini-USB B:2005年前後的手機和2.5英寸移動硬碟盒主要使用這種介面樣式,目前已經被淘汰;

Micro USB 2.0:主流的移動設備都採用micro USB介面樣式,它取代了Mini USB介面,不過這種介面受限於體積,最多只有USB 2.0介面標準的產品;

Micro USB 3.0:比較少見的Micro USB B介面,目前主要用於USB 3.0/3.1設備上(移動硬碟盒居多),這個介面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彌補Micro USB介面樣式無法應用USB 3.0以上的窘境。

看到了嗎,介面樣式其實和USB匯流排標準的代差只有相對關係,並沒有絕對關係,這就是一個USB的外觀樣式,當然這其中不排除Micro USB 2.0因為設計問題無法相容USB 3.0而重新設計一個樣式的情況。但總體來說,大家都是一個相對的關係,不存在哪種介面樣式的產品就一定是某代USB匯流排標準。

目前主要用於USB 3.0/3.1設備上(移動硬碟盒居多),這個介面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彌補Micro USB介面樣式無法應用USB 3.0以上的窘境。

看到了嗎,介面樣式其實和USB匯流排標準的代差只有相對關係,並沒有絕對關係,這就是一個USB的外觀樣式,當然這其中不排除Micro USB 2.0因為設計問題無法相容USB 3.0而重新設計一個樣式的情況。但總體來說,大家都是一個相對的關係,不存在哪種介面樣式的產品就一定是某代USB匯流排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