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殺不死的《今日頭條》,殺不死的移動獨角獸

昨天看見一篇文章,是以“殺死今日頭條”開始的,雖然標題很驚悚,但文章中處處都是在說,今日頭條這家以新聞分發為基礎的科技公司是怎樣在BAT的廝殺中突圍的。今天我們一起看看今日頭條為什麼是殺不死的。

關於《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上線於2012年8月,是一家以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為驅動的核心的公司,在移動網路的影響力直逼互聯網三大巨頭BAT。

今日頭條的logo以紅色為主,從2016年開始紅底白字的系列廣告“今天···看今日頭條”攻佔了各大城市。地鐵口、公交站等等都是醒目的標識。這個中國用戶使用時間最長,用戶量第二(第一是騰訊新聞)的新聞用戶端,在2016的獲得了海量的關注,也是這一年,今日頭條入駐北京中航大廈,它800多名智慧演算法工程師,支撐了每個月有超過1.6億的用戶通過這枚紅色的APP獲取資訊。

《今日頭條》布的局

我們上文有提到今日頭條在2016年的飛速發展,也是2016年,這個資訊撐起的公司成了傳統互聯網的攪局者,阿裡巴巴投資UC流覽器,砸錢要做UC用戶端,百度從百度百家做到了百家號,傳統社交行家的騰訊也不甘人後的推出了“芒種計畫”,以三家為代表你會看見,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強調自己與內容相關,自己維護內容創業者的利益,

所以從2016年底開始,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內容分發這塊本已是死海的市場,瞬間變成紅海。”各大內容創業者也層出不窮,誓要把自媒體的“自”貫徹到底。

於是乎,你看到了,今日頭條成了大家共同的敵人,為什麼會如此其實很簡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雖然今日頭條的內容被很多人斥之為“low”,但那個日均用戶時間達到71分鐘的恐怖數字是個更大的魔咒,對線民的吸附讓今日頭條的意義不再局限於一個內容分發用戶端,他代表著流量,代表著銷售力。

百度要搶回PC端時期的流量入口就只能是今日頭條的對立面,

騰訊雖佔據移動分發的首位,但面對今日頭條的步步緊逼,守城變得很重要,阿裡重運營,但運營最離不開人群,在這個形勢下和今日頭條衝突更少,倒是可以考慮聯手。

那麼今日頭條要部什麼局呢,他是要在人工智慧的路上將內容分發做到極致,當移動互聯網的“百度”,還是要在像阿裡一樣各個行業都涉足一下,接下來我麼可以從今日頭條的動向上稍微猜測下。

《今日頭條》的未來

2016年9月,今日頭條宣佈投資10億元用於補貼短視頻創作。

2017年2月,今日頭條宣佈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

接下來今日頭條會怎樣,我們無從得知,但以上的資訊足夠告訴我們,這個不斷成長的新公司野心真心不小。

其實這也很可以理解,上一年今日頭條伺服器出現故障,不光引發騰佑科技、葵芳資料中心這樣的伺服器企業關注,更使得上億頭條用戶不知所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說自己的伺服器不出問題,為什麼今日頭條能帶來這樣的效應,還是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關注才有人知道你出問題,沒有影響力,誰管你。

《今日頭條》的未來

2016年9月,今日頭條宣佈投資10億元用於補貼短視頻創作。

2017年2月,今日頭條宣佈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

接下來今日頭條會怎樣,我們無從得知,但以上的資訊足夠告訴我們,這個不斷成長的新公司野心真心不小。

其實這也很可以理解,上一年今日頭條伺服器出現故障,不光引發騰佑科技、葵芳資料中心這樣的伺服器企業關注,更使得上億頭條用戶不知所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敢說自己的伺服器不出問題,為什麼今日頭條能帶來這樣的效應,還是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關注才有人知道你出問題,沒有影響力,誰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