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怎樣才能讓電動車可以長途旅行

電動車自誕生開始,就頂著“節能”、“環保”的光環被大眾所喜愛,但是它有一個非常短板的地方,那就是續航不行(現在也最多達到500km),因此我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這樣一個尷尬的現象——二輪當沒電了就只能蹬著走,

三輪沒電了就只能推著走,四輪沒電了那就只有幹瞪著了。

雖然現在國家正在大力安裝充電樁,但是由於它本身技術的局限性(充電慢、漏電),使得許多車主還是對它沒有多大的興趣。那麼電動車就不能長途旅行了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科技一直在進步,當它達到某一個契合點的時候,也就是電動車續航能力大大提高的時候。

那麼小編就在這兒小小猜想一下能使電動車長途旅行的技術有哪些?

一、無線充電

簡單來說無線充電技術就是利用磁共振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的電場和磁場中傳輸電能,

線圈和電容器則在充電器與設備之間形成共振。我以前也在《無線充電這麼高大上,為什麼電動車還不使用它》這篇文章裡談到過無線充電的優缺點,但是它總的來說是有益的。那麼在無線充電的基礎上,我們不妨做出以下兩個猜測:

每個車主的電動車都是一個充電樁,電量可以通過掃二維碼的形式進行兌換;

道路下面架設無線充電線圈,

在電動車底部安裝一個感應圈,因為無線充電主要用到的技術就是“磁共振耦合連接”,那麼當電動車行駛在道路上之後就可以進行持續的無線充電。

二、太陽能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就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電效應,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光生伏特效應:假設光線照射在太陽能電池上並且光在介面層被接納,

具有足夠能量的光子可以在P型矽和N型矽中將電子從共價鍵中激起,致使發作電子-空穴對。介面層臨近的電子和空穴在複合之前,將經由空間電荷的電場結果被相互分別。

那麼如果太陽能發電能達到兩小時日照跑40公里的話,那麼也是可以安裝在電動車上的(這兒不談技術,只談猜想,

所以也沒有想到那些大小問題)。當然天公若不作美的話,那太陽能充電在這時也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三、天線

這個其實早就在公車領域運用起來了,只是因為現在道路交通的複雜性才使得天線供電的沒落,但是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長途旅行的方法。

當然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去解決續航問題,比如:在車後面掛個大大的充電寶、在車的頂部安裝個大大的風扇(風能充電)等,總之科技是不斷進步的,也許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到了未來就感覺非常的簡單了。

當然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去解決續航問題,比如:在車後面掛個大大的充電寶、在車的頂部安裝個大大的風扇(風能充電)等,總之科技是不斷進步的,也許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到了未來就感覺非常的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