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員警故事」“小喇叭”員警

在公安隊伍中,既有虎虎生威、利劍出鞘的刑警,也有默默無聞、雖警猶民的社區民警。

他們用點滴言行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公安事業的無比熱愛。正是他們甘當社會治安管理的基石,努力編織社區防控網,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才使得轄區人民群眾得享安寧,平安社區建設蒸蒸日上。

國家安危,公安系於一半。對於社區的穩定和諧,社區民警功不可沒。作為楚雄州公安隊伍中的一名普通社區民警,文華榮三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把滿腔熱忱投入到社區工作中,熱心為民服務。他騎著老舊的自行車,穿街走巷,上坡下坎,到田間地頭調解糾紛;他用小小喇叭,宣傳法律及安全防範知識;他用厚厚的工作日志,記錄著轄區群眾的冷暖和關切……

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文華榮,男,1966年8月生,漢族,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87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一直紮根派出所為群眾服務,現任楚雄州元謀縣公安局元馬派出所社區民警。

2011年,時任元謀縣公安局黃瓜園派出所警務室民警的文華榮,積極參與公安機關開展的“大走訪”活動。

在走訪黃瓜園鎮海洛村一名來自四川的土地承包戶時,他發現其妻有孕在身。於是,細心的他在第二次走訪時特意帶著一名鎮衛生院的醫生一同前往,對孕婦進行孕期檢查和相關知識宣傳,並向其發放了警民聯繫卡,叮囑他們有事隨時可以撥打電話。

2011年6月12日0時43分,黃瓜園派出所值班室的電話驟然響起,土地承包戶因其妻難產向派出所求助。正在值班的文華榮問明情況後,

立即打電話與鎮衛生院的值班醫生取得聯繫,並驅車拉載醫生和醫療器械直奔其家中。經過醫生近一個小時的搶救,母女平安。在回醫院的路上,醫生感慨萬千:“他們住得這樣偏僻,你還能那麼快找到,真了不起!如果再晚到10分鐘,母女倆就沒救了,好險啊!”

一天中午,文華榮正在做飯時,發現一個小男孩在警務室門口探頭探腦地往裡張望,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態。文華榮見狀,立即出門,蹲下身,和藹可親地問小男孩吃飯了沒有?是不是有什麼事?見小男孩吞吞吐吐的樣子,文華榮笑著拉起他的手說:“飯馬上就做好了,你跟我一起吃飯吧?”小男孩這才說他是苴林小村張某某的兒子,父母正在家裡吵架。文華榮一下子就明白了,立即拉著小男孩的手趕到他家,只見小男孩的父母還在為家庭瑣事大聲爭吵。在文華榮的耐心勸說下,夫妻倆終於消了氣。文華榮一看小男孩上學的時間快到了,而夫妻倆忙於吵架沒有做飯,就將小男孩帶到警務室吃飯,並將他及時送到學校。張某某辦年飯那天,特意領著兒子到警務室邀請文華榮去做客,感謝這位“群眾的貼心人”。

2015年7月11日7時許,正在休息的文華榮接到110出警指令,到下總括村處理群眾報警。文華榮和同事迅速趕到現場後,經初步核實,當天淩晨6時30分左右,51歲的村民王某因精神疾病發作,爬上自家瓦房頂,揭瓦打砸村民。其妻女勸說不了,村民又害怕被瓦片打到,誰也不敢靠近勸說。眼看王某在房頂上搖搖欲墜,文華榮冒著被瓦片砸中的危險,慢慢接近王某某進行勸說。經過2個多小時的勸解,王某終於從二樓房頂下到一樓房頂。在王某接近二樓窗口的一瞬間,文華榮一把抓住了王某的手,把王某從一樓房頂拉到了院子裡,隨即駕著警車將王某及其妻女送到縣醫院對王某進行救治。事後,有人對文華榮說,你都是快要退休的人了,幹嘛還這麼拼命?文華榮笑笑說:“因為我是一名員警,這是我的職責”。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但卻像細雨一樣,浸潤著轄區群眾的心。轄區群眾至今尤其感佩的是,為將就農村群眾的作息規律,方便群眾到派出所辦事,文華榮主動放棄了午休,要麼在警務室接待群眾,要麼到農戶家中進行走訪,瞭解社情民意,認真聽取農戶對公安機關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在他及全體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苴林警務室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被上級公安機關評選為先進集體,文華榮也於2013年被雲南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評為雲南省第三屆“百姓最喜愛的人民警察”提名獎、全省“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先進個人……

特殊人群的“暖心人”

2010年4月,黃瓜園鎮猴街村的陳某因毆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0日。陳某的妻子多年前病故,加之陳某素來性格孤僻,與親戚和村人從不來往,家中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孩子無人照顧。文華榮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趕到陳某的大哥家做工作,最終說服陳某的大哥答應照看兩個侄子的生活。在此期間,文華榮每天都去看望兩個孩子,給孩子零花錢,並將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轉告給陳某。

文華榮在走訪群眾中,瞭解到轄區有156位老弱病殘人員及孤寡老人由於生活困難、出行不便等原因,沒有及時更換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他將情況向所領導彙報並取得支持後,同其他民警一道上門辦理二代身份證。

文華榮走訪中還發現,有的農戶因忙於農活,不及時辦理新生兒落戶手續,便主動上門宣傳出生落戶的相關規定,並幫助78名孩子辦理了落戶手續,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

正能量的傳播者

2012年2月,文華榮從黃瓜園派出所調到元馬派出所社區中隊工作。元馬鎮屬於縣城集鎮,交通便利,人員密集,治安管理任務繁重,但他靠著“三件法寶”,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法寶一:一顆為民心。 剛到元馬派出所不久,文華榮便接到社區群眾反映,城區主街道不時有“飆車黨”騎著拆除了消音器的摩托車在街頭狂嘯而過,令人心悸。接到投訴後的一天晚上,文華榮在結束一天的走訪後返家途中,發現一輛摩托車從街上疾馳而過,震耳欲聾的噪音引得路人反感側目。文華榮循著聲音尾隨了兩條街後,在一家摩托車修理鋪門前發現了這輛沒有消音器的摩托車。文華榮向其亮明身份後,與縣交警大隊取得聯繫,將駕駛人和摩托車移交交警大隊處理。在場群眾見狀,紛紛翹起了大拇指說:“你們做得好!對這些故意製造噪音擾民的人,就該好好處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文華榮就親手處理了10餘起類似擾民案件,還社區居民應享的安寧。

2013年7月,文華榮在對元馬鎮74個自然村500余戶牛羊養殖戶進行走訪時發現,有12家農戶早上把牛羊趕上山后不再看管,直到下午才上山把牛羊趕回家。文華榮針對此治安隱患,立即對這12戶人家逐戶開展安全防範知識宣傳,使他們認識到僥倖心理會給家庭財產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及時作了改正。

法寶二:一個小喇叭。為隨時隨地做好法規法律的宣傳活動,文華榮十幾年來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喇叭,使各種安全防範知識通過小喇叭送進校園,送進農家。

文華榮針對防恐反恐工作,走村入戶進單位、進社區進行走訪。在走訪中,他發現縣中醫院的大門24小時呈開放且無人值守狀態,雖然方便了病人及醫護人員出入,但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針對這些情況,文華榮以縣公安機關正在開展的“熱壩風暴”專項行動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到縣中醫院開展防恐反恐等安全知識講座。隨後,他又通過多方努力,在縣中醫院成立了全縣首家治安執勤點,極大地提升了醫生和患者的安全感。

2014年4月3日,文華榮到縣職業高級中學開展防恐反恐知識宣傳法制講座。他針對職高師生每年都要組織外出實習的情況,結合實際案件,向師生詳細地講授了如何防範暴力恐怖襲擊,保護自身安全。

文華榮始終認為,把法律知識帶進千家萬戶,帶進學校、單位,是社區民警的一項重要職責所在。為履行好這一職責,2015至今,文華榮共進村、進單位、進學校為群眾、師生宣講法律安全知識62場次,以至學校的師生們對他的尊稱從“文警官”變成了“文老師”。由於普法工作扎實到位,在他任元馬鎮馬街社區民警期間,轄區各中小學無一例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社會面治安狀況也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大幅提高。2015年,元謀縣繼2006年之後,再次獲得“省級先進平安縣”的殊榮,受到了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獎勵;全縣綜治維穩工作連年穩居全州前茅……種種成績的取得,與文華榮等社區民警的基礎防範工作密不可分。

法寶三:一本記事薄。翻開文華榮的工作筆記,厚厚的筆記本上,細心地記錄著他對人民群眾的深深關切。

2013年1月2日19時許,家住元馬鎮某燒烤城的沙某開車回到自家車庫準備停車時,發現車庫門已被一輛麵包車堵住,車主也不知蹤影。一直等到22時仍不見車主前來挪車的沙某不由得惱怒萬分,激憤之下用石頭將麵包車的前後擋風玻璃和後視鏡砸爛,將麵包車往前推了7米,把自己的車開進了車庫。接到報警後,文華榮經過瞭解,認為此案符合調解條件,便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經過深入細緻的工作,使當事人雙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場達成了賠償協議並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2014年3月6日,元馬鎮蓮花村的趙某發現自家種植的大青棗樹的樹樁被羊啃掉了樹皮,影響了大青棗的發芽和掛果,便向元馬派出所報警。文華榮通過2天的走訪調查,瞭解到有3戶農戶都曾經到過趙某家大青棗地中放過羊,趙某當時沒料到羊會啃樹皮,便默認了鄉民的行為,沒想到一番好意卻給自己帶來了損失。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文華榮把涉及的當事人通知到社區進行調解。經過4個小時耐心細緻的說服工作,這3戶人家達成了每戶各賠償趙某300元損失的協議,防止了矛盾激化升級, 維護了鄰里之間的和睦。2015年至今,文華榮共主持、參與調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123起,調處成功115起,調處成功率達93.5%。

厚厚的記事本上,也記錄著文華榮對法律的理解,對各種調解工作的經驗總結,堪稱公安民警基層工作經驗之大全。年輕的社區民警知道他有這樣一本工作記錄簿後,都喜歡從中學習借鑒,或者當面向他請教,而他也傾心相授,毫無保留,為的是“共同把公安工作做好!”

天道酬勤。文華榮 三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於公安工作,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工作業績突出,先後被省公安廳榮記個人二等功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被評為全省公安機關貫徹落實“八條措施”先進個人、全省優秀社區民警;2014年榮獲“元謀縣最美共產黨員”提名獎……

榮譽來自信任,使命源於期待。在種種榮譽面前,文華榮始終不驕不躁,堅持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己任,並將其作為自己言行的尺規,不辜負、不懈怠、不忘初心。因為他深知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基層民警離群眾最近,只有心裡時刻裝著人民群眾,才能以悲憫的情懷和一腔赤子之心,去耐心細緻地做好瑣碎的群眾工作,去密實地編織好治安防控這張網,也才能為平安元謀建設添磚加瓦,讓社區群眾因為民警的努力更加安全,永享安寧。

立即拉著小男孩的手趕到他家,只見小男孩的父母還在為家庭瑣事大聲爭吵。在文華榮的耐心勸說下,夫妻倆終於消了氣。文華榮一看小男孩上學的時間快到了,而夫妻倆忙於吵架沒有做飯,就將小男孩帶到警務室吃飯,並將他及時送到學校。張某某辦年飯那天,特意領著兒子到警務室邀請文華榮去做客,感謝這位“群眾的貼心人”。

2015年7月11日7時許,正在休息的文華榮接到110出警指令,到下總括村處理群眾報警。文華榮和同事迅速趕到現場後,經初步核實,當天淩晨6時30分左右,51歲的村民王某因精神疾病發作,爬上自家瓦房頂,揭瓦打砸村民。其妻女勸說不了,村民又害怕被瓦片打到,誰也不敢靠近勸說。眼看王某在房頂上搖搖欲墜,文華榮冒著被瓦片砸中的危險,慢慢接近王某某進行勸說。經過2個多小時的勸解,王某終於從二樓房頂下到一樓房頂。在王某接近二樓窗口的一瞬間,文華榮一把抓住了王某的手,把王某從一樓房頂拉到了院子裡,隨即駕著警車將王某及其妻女送到縣醫院對王某進行救治。事後,有人對文華榮說,你都是快要退休的人了,幹嘛還這麼拼命?文華榮笑笑說:“因為我是一名員警,這是我的職責”。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但卻像細雨一樣,浸潤著轄區群眾的心。轄區群眾至今尤其感佩的是,為將就農村群眾的作息規律,方便群眾到派出所辦事,文華榮主動放棄了午休,要麼在警務室接待群眾,要麼到農戶家中進行走訪,瞭解社情民意,認真聽取農戶對公安機關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困難。在他及全體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苴林警務室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被上級公安機關評選為先進集體,文華榮也於2013年被雲南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評為雲南省第三屆“百姓最喜愛的人民警察”提名獎、全省“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先進個人……

特殊人群的“暖心人”

2010年4月,黃瓜園鎮猴街村的陳某因毆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0日。陳某的妻子多年前病故,加之陳某素來性格孤僻,與親戚和村人從不來往,家中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孩子無人照顧。文華榮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趕到陳某的大哥家做工作,最終說服陳某的大哥答應照看兩個侄子的生活。在此期間,文華榮每天都去看望兩個孩子,給孩子零花錢,並將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及時轉告給陳某。

文華榮在走訪群眾中,瞭解到轄區有156位老弱病殘人員及孤寡老人由於生活困難、出行不便等原因,沒有及時更換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他將情況向所領導彙報並取得支持後,同其他民警一道上門辦理二代身份證。

文華榮走訪中還發現,有的農戶因忙於農活,不及時辦理新生兒落戶手續,便主動上門宣傳出生落戶的相關規定,並幫助78名孩子辦理了落戶手續,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讚譽。

正能量的傳播者

2012年2月,文華榮從黃瓜園派出所調到元馬派出所社區中隊工作。元馬鎮屬於縣城集鎮,交通便利,人員密集,治安管理任務繁重,但他靠著“三件法寶”,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法寶一:一顆為民心。 剛到元馬派出所不久,文華榮便接到社區群眾反映,城區主街道不時有“飆車黨”騎著拆除了消音器的摩托車在街頭狂嘯而過,令人心悸。接到投訴後的一天晚上,文華榮在結束一天的走訪後返家途中,發現一輛摩托車從街上疾馳而過,震耳欲聾的噪音引得路人反感側目。文華榮循著聲音尾隨了兩條街後,在一家摩托車修理鋪門前發現了這輛沒有消音器的摩托車。文華榮向其亮明身份後,與縣交警大隊取得聯繫,將駕駛人和摩托車移交交警大隊處理。在場群眾見狀,紛紛翹起了大拇指說:“你們做得好!對這些故意製造噪音擾民的人,就該好好處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文華榮就親手處理了10餘起類似擾民案件,還社區居民應享的安寧。

2013年7月,文華榮在對元馬鎮74個自然村500余戶牛羊養殖戶進行走訪時發現,有12家農戶早上把牛羊趕上山后不再看管,直到下午才上山把牛羊趕回家。文華榮針對此治安隱患,立即對這12戶人家逐戶開展安全防範知識宣傳,使他們認識到僥倖心理會給家庭財產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及時作了改正。

法寶二:一個小喇叭。為隨時隨地做好法規法律的宣傳活動,文華榮十幾年來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喇叭,使各種安全防範知識通過小喇叭送進校園,送進農家。

文華榮針對防恐反恐工作,走村入戶進單位、進社區進行走訪。在走訪中,他發現縣中醫院的大門24小時呈開放且無人值守狀態,雖然方便了病人及醫護人員出入,但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針對這些情況,文華榮以縣公安機關正在開展的“熱壩風暴”專項行動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到縣中醫院開展防恐反恐等安全知識講座。隨後,他又通過多方努力,在縣中醫院成立了全縣首家治安執勤點,極大地提升了醫生和患者的安全感。

2014年4月3日,文華榮到縣職業高級中學開展防恐反恐知識宣傳法制講座。他針對職高師生每年都要組織外出實習的情況,結合實際案件,向師生詳細地講授了如何防範暴力恐怖襲擊,保護自身安全。

文華榮始終認為,把法律知識帶進千家萬戶,帶進學校、單位,是社區民警的一項重要職責所在。為履行好這一職責,2015至今,文華榮共進村、進單位、進學校為群眾、師生宣講法律安全知識62場次,以至學校的師生們對他的尊稱從“文警官”變成了“文老師”。由於普法工作扎實到位,在他任元馬鎮馬街社區民警期間,轄區各中小學無一例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社會面治安狀況也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大幅提高。2015年,元謀縣繼2006年之後,再次獲得“省級先進平安縣”的殊榮,受到了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表彰獎勵;全縣綜治維穩工作連年穩居全州前茅……種種成績的取得,與文華榮等社區民警的基礎防範工作密不可分。

法寶三:一本記事薄。翻開文華榮的工作筆記,厚厚的筆記本上,細心地記錄著他對人民群眾的深深關切。

2013年1月2日19時許,家住元馬鎮某燒烤城的沙某開車回到自家車庫準備停車時,發現車庫門已被一輛麵包車堵住,車主也不知蹤影。一直等到22時仍不見車主前來挪車的沙某不由得惱怒萬分,激憤之下用石頭將麵包車的前後擋風玻璃和後視鏡砸爛,將麵包車往前推了7米,把自己的車開進了車庫。接到報警後,文華榮經過瞭解,認為此案符合調解條件,便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經過深入細緻的工作,使當事人雙方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場達成了賠償協議並握手言和,取得了良好的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2014年3月6日,元馬鎮蓮花村的趙某發現自家種植的大青棗樹的樹樁被羊啃掉了樹皮,影響了大青棗的發芽和掛果,便向元馬派出所報警。文華榮通過2天的走訪調查,瞭解到有3戶農戶都曾經到過趙某家大青棗地中放過羊,趙某當時沒料到羊會啃樹皮,便默認了鄉民的行為,沒想到一番好意卻給自己帶來了損失。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文華榮把涉及的當事人通知到社區進行調解。經過4個小時耐心細緻的說服工作,這3戶人家達成了每戶各賠償趙某300元損失的協議,防止了矛盾激化升級, 維護了鄰里之間的和睦。2015年至今,文華榮共主持、參與調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123起,調處成功115起,調處成功率達93.5%。

厚厚的記事本上,也記錄著文華榮對法律的理解,對各種調解工作的經驗總結,堪稱公安民警基層工作經驗之大全。年輕的社區民警知道他有這樣一本工作記錄簿後,都喜歡從中學習借鑒,或者當面向他請教,而他也傾心相授,毫無保留,為的是“共同把公安工作做好!”

天道酬勤。文華榮 三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於公安工作,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工作業績突出,先後被省公安廳榮記個人二等功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被評為全省公安機關貫徹落實“八條措施”先進個人、全省優秀社區民警;2014年榮獲“元謀縣最美共產黨員”提名獎……

榮譽來自信任,使命源於期待。在種種榮譽面前,文華榮始終不驕不躁,堅持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己任,並將其作為自己言行的尺規,不辜負、不懈怠、不忘初心。因為他深知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基層民警離群眾最近,只有心裡時刻裝著人民群眾,才能以悲憫的情懷和一腔赤子之心,去耐心細緻地做好瑣碎的群眾工作,去密實地編織好治安防控這張網,也才能為平安元謀建設添磚加瓦,讓社區群眾因為民警的努力更加安全,永享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