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世間,慎勿構冤——何武:不與戴聖結怨,以仁使其服

在漢朝元帝年間,有一個名叫何武的人,生性仁厚,

為人和氣,做地方官素以廉正清明、秉公執法而聞名全國。後來,他被朝廷派到揚州去做刺史,成為此地最高的行政長官。

揚州是一個文化教育相當發達的地區,所以這裡的人都很尊重有文化、有知識的讀書人。有一個名士叫戴聖,他從小出身於書香門第,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大學者,並且寫出了轟動全國學術界的專著——《禮經》。所以他是揚州地區的社會名流,揚州人心目中的驕傲。

當時,戴聖在揚州衙門裡擔任司法的要職。他恃著自己在揚州很有威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而且對待自己的工作很隨便,常不按照國家法律制度來執行,而是隨心所欲,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結果,他不時就會弄出冤假錯案,卻誰也奈何不了他。

耿直的何武來到揚州後,看到戴聖這樣的狀況,就毫不留情地上報朝廷,撤了他的官職。

戴聖被撤了職,這下可氣壞了。當知道是何武使他丟了烏紗帽的時候,

他氣憤地在家裡大喊:“何武,你好大膽!你也不看看我是什麼人物,我與你勢不兩立!”從此,他到處散佈何武的謠言,說何武的壞話,說得很難聽、很惡毒,總之竭盡全力就是要把何武弄下臺。

何武對此不予理睬,而他的朋友打抱不平地對他說:“戴聖沒事到處在說你的壞話呢。”何武說:“哦,身正不怕影子斜,讓他說去。”這位朋友又說:“那他到處散佈謠言,

這人是不是太卑劣了,你也不想法整治他一下?”這時何武笑呵呵地說:“哈哈,他剛被撤了官職,難免有怨氣,我就讓他說好了,給他消消氣。”

有一次,戴聖的兒子犯了法,這讓何武的朋友知道了,他趕快找到何武說:“戴聖的兒子犯法了,你現在別還說隨他去吧?”何武嚴肅地回答道:“那當然要管!”

這時,戴聖在家裡知道消息後,沮喪地說:“完了。這下徹底完了!何武和我是死對頭,這回他逮住機會了,

還不把我兒子往死裡整啊,兒子這回肯定是死罪了啊。”說完抱頭大哭起來。

哪知道等到判決他兒子的那一天,判決書貼出來後,戴聖一看,根據罪行判處了一個並不重的罪。戴聖坐在家裡想了又想,回憶起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又對比了何武的公正無私,自己感到羞愧不已。他咬了咬牙,便趕快去拜訪何武,一見到何武便深深地作揖。何武連忙說:“令郎本來犯的罪就不重。

大學者,你何必這樣,實在是讓我擔當不起啊。”

戴聖說:“大人叫我大學者,我實在是感到慚愧啊。讀了那麼多的聖賢書,卻不懂大道理,常常為難你這寬宏大量的人,真是慚愧啊我!”

何武連忙拉著他的手,到自己房裡,隨便地聊起家常話來。那一天,兩人喝著茶,從早上聊到了晚上,無話不談,笑聲不斷。

後來,在何武的濡染和影響下,戴聖得以重新任職,並且徹底地改變了以前的處事態度。因而,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智慧點撥】

一個人若心存報復,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報復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帶到瘋狂的邊緣,報復還能把無罪推向有罪。仇恨是越積越多的,冤冤相報,是沒有終點的,所以對於仇恨不要以仇報仇,以仇報仇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要認識到仇恨的害處,做到忍仇不爭,以德報怨,這樣就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使人與人和平共處,團結合作。

【引申名言】

血氣之初,寇仇之根。報冤復仇,自古有聞,不在其身,則在子孫。人生世間,慎勿構冤。——(元)許名奎、吳亮《忍經》

【名言釋義】

血氣方剛的時候,最容易埋下怨仇的根苗。復仇的事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即使不能對其本人復仇,也能將怨恨發洩在其子孫身上。人生在世,行事待人時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與人結怨。

【名言智慧】

真正的胸懷大志者,不應因小事去與人結怨,而應該努力做到以德報怨。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真正的慈悲不只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能寬恕,愛護你的仇敵;而如此寬厚的胸襟則來自人我一體,愛人如己的智慧。

因而,兩人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智慧點撥】

一個人若心存報復,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報復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帶到瘋狂的邊緣,報復還能把無罪推向有罪。仇恨是越積越多的,冤冤相報,是沒有終點的,所以對於仇恨不要以仇報仇,以仇報仇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要認識到仇恨的害處,做到忍仇不爭,以德報怨,這樣就能很好地化解矛盾,使人與人和平共處,團結合作。

【引申名言】

血氣之初,寇仇之根。報冤復仇,自古有聞,不在其身,則在子孫。人生世間,慎勿構冤。——(元)許名奎、吳亮《忍經》

【名言釋義】

血氣方剛的時候,最容易埋下怨仇的根苗。復仇的事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即使不能對其本人復仇,也能將怨恨發洩在其子孫身上。人生在世,行事待人時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與人結怨。

【名言智慧】

真正的胸懷大志者,不應因小事去與人結怨,而應該努力做到以德報怨。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真正的慈悲不只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能寬恕,愛護你的仇敵;而如此寬厚的胸襟則來自人我一體,愛人如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