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分追求出生重,和斷奶重,為什麼豬越來越不好養了?

首先聲明,此觀點比較另類,是舵主這幾年在一線豬場實效提升案例及豬場問題解決過程中常用的思路及方法,

不保證適合每一個豬場,對於盲目模仿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舵主不承擔相關責任,此觀點僅供交流及參考使用。

現實:

天氣一熱,豬場的什麼問題最多?母豬食欲降低、產程過長、小豬腹瀉、母豬難產、產後不食.........而斷奶後的問題呢?疾病多發、豬場難以穩定..........

常態:

我們常規的治療方案是什麼?大部分的思維是豬生了什麼病,然後去找什麼樣的對症的藥物、最好是所謂的特效藥物、不可否認的是很多藥物確實是有很好的療效的。但是這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甚至是越來越難以控制的尷尬讓我們很多基層服務者及豬場陷入了迷茫。

為什麼用的產品越來越貴,為什麼使用的方案越來越高大上,投入的成本越來越多,但是這樣的問題卻越來越難以解決了呢?

發現:

舵主一直從事一線獸醫工作,對於豬場的這種問題以前也是治療思維,看到豬出現問題後首先是想到的用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舵主去一個豬場解決難產問題的時候,

發現一個調皮搗蛋的被隔離到一個大圈內的母豬並沒有限位欄裡的那些母豬難產現象嚴重。
原因是這頭母豬在限位欄內部老實,經常咬鄰居,主人無奈,只有把它趕到一個大圈內飼養。

於是在服務中就嘗試有條件的服務豬場在產前或者在妊娠期一個月後,

給予豬群適當的放風機會和運動,甚至給予一些不發情的母豬和出了問題的母豬建設活動場來驗證一些想法,結果收到了明顯的實效,那就是產程縮短明顯,但是一些難產的案例還時有發生。

於是又想,如果母豬產前不攻胎,而妊娠料飼喂到產後再換哺乳母豬料如何?進行了很多實驗後,發現出生重雖然小了點,但是無論是小豬的成活率的提升,

還是產程的縮短及產後的母豬食欲恢復時間縮短,都有明顯的實效。

於是在這麼多年的一線豬場問題解決過程中,按照這些基本的思路,犧牲豬的出生重對於一些條件不好、或者問題多發的豬場在做方案的融入中,實效清晰,提升明顯。

最後在這種思路指導下的不斷嘗試及通過學習產婦生小孩後的護理知識融入後,發現這樣在成活率及小豬活力提升的前提下,出欄時間並沒有延長,甚至有所縮短。而且母豬的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斷奶重:

當我們很多飼料企業、添加劑企業、獸藥企業向豬場灌輸什麼是斷奶重、為什麼要提高斷奶重的概念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很好養的豬突然之間不好養了,不是在斷奶前後出問題,就是在保育期間出問題、甚至是在80-100斤的時候最容易出問題。

於是我們學會了給豬在每個階段加藥預防,給豬注射太多的疫苗預防、講所謂的生物安全防控..........可是結果呢?真的達到了我們的目的了嗎?對於大部分豬場來講,甚至生產成績及斷奶重還不如以前,為什麼?

於是我們去找80年代的老教材後發現:小長骨、中長肉、大長脂肪。可是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呢?小豬長的又肥又短,很容易應激、很容易發病、很容易猝死........又是為什麼?

楊世濤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其豬在60日齡最好的水準達到了接近60斤,但是在飼喂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100頭豬中到出欄總要猝死那麼3頭2頭,但是把60日齡的豬降到50斤以下的時候,到出欄只死一頭或者不死。這說明了什麼?

還有很多豬場案例,在斷奶前後總容易出現問題,豬場難以保持穩定,很多老闆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防病上,搞的頭疼不已,甚至是神經衰弱。一般對於這種豬場,我們很多時候的方案是捨棄原有的高能高蛋白日糧,稀釋營養濃度,往原有飼料內多加10-20個玉米,然後以調理脾胃、腸道消化及非特異性免疫力等思路。

發現不但成本低了,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其斷奶重雖然低了點,但是低的並不多,甚至有的比原來還要好,為什麼?

再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家有小孩子的話,你看到自己的小孩子半歲的時候比人家小孩子1歲多的孩子還要重、還要高的時候,你恐懼嗎?

悟:

世界是公平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這也是陰陽之道的精髓,我們養豬也是一樣。在投入及產出上,我們不能太變態。當你的貪欲超出了你的理智,那麼豬場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

每一個豬場的軟硬體環境都是有差異的,別人可能28天斷奶平均18斤20斤可以養的很穩定,你的28天斷奶可能16斤-17斤就會出問題,在死亡率升高和斷奶重的選擇上,你選擇那個?

不攻胎的母豬可能在夏季你的母豬是2-3個小時產完,如果攻胎的太變態你可能遇到的就是難產、產後母豬不食、產程5-6小時都很正常。在出生重和成活率及問題的發生幾率上你選那個?

對於很多豬場來講,基礎的東西都沒做好就想去跑的揠苗助長行為並不是豬場的本意,很多問題的發生是某些唯利是圖的企業及服務人員為了一己之私,不顧豬場實際情況的忽悠結果所致。

舵主經常給服務的豬場講,不要去看別人畫的大餅,你要先看到大餅下的風險。在沒有能力解決風險之前,還是啃你的饅頭最為睿智。

你養豬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裝逼,當你的風險環節越來越大的時候,你要選擇的不是技術,而是克制自己的貪欲,回歸到養豬的本質,養豬的本質就是:吃、喝、呼吸、拉、撒、睡這些基礎的東西。

做好基礎的,克制自己的貪欲,先把豬養活,養穩定,保證活著才是進步的基礎,才有可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模式,才有可能在不斷的豬群穩定為基礎下的持續進步。

小結:

本文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舵主這麼多年在一線處理問題的一些經驗和感悟,而且利用這種認知及習慣,在終端做了不少的成功的實效提升案例。

當然舵主的水準有限,也承認會有按照攻胎或者追求斷奶重的成功案例,但是舵主不相信那些案例是大眾的,特別是適合所有人的方式。

舵主始終堅信得失之道,始終堅信大部分豬場的問題發生從根源上解決的思路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欲,去尋找及踐行出適合自己的承受點,進而在保證豬場穩定為前提下的持續提升,而不是坐火箭的一味去走捷徑。

對於過度的追求出生重和斷奶重後為什麼豬越來越不好養了?這個觀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舵主不想做過多的無所謂爭論,只是把自己的認知及處理經驗分享出來,如果你感興趣,大可以一試,如果不感興趣,大可以無視!

出欄時間並沒有延長,甚至有所縮短。而且母豬的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斷奶重:

當我們很多飼料企業、添加劑企業、獸藥企業向豬場灌輸什麼是斷奶重、為什麼要提高斷奶重的概念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很好養的豬突然之間不好養了,不是在斷奶前後出問題,就是在保育期間出問題、甚至是在80-100斤的時候最容易出問題。

於是我們學會了給豬在每個階段加藥預防,給豬注射太多的疫苗預防、講所謂的生物安全防控..........可是結果呢?真的達到了我們的目的了嗎?對於大部分豬場來講,甚至生產成績及斷奶重還不如以前,為什麼?

於是我們去找80年代的老教材後發現:小長骨、中長肉、大長脂肪。可是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呢?小豬長的又肥又短,很容易應激、很容易發病、很容易猝死........又是為什麼?

楊世濤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試驗,其豬在60日齡最好的水準達到了接近60斤,但是在飼喂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100頭豬中到出欄總要猝死那麼3頭2頭,但是把60日齡的豬降到50斤以下的時候,到出欄只死一頭或者不死。這說明了什麼?

還有很多豬場案例,在斷奶前後總容易出現問題,豬場難以保持穩定,很多老闆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防病上,搞的頭疼不已,甚至是神經衰弱。一般對於這種豬場,我們很多時候的方案是捨棄原有的高能高蛋白日糧,稀釋營養濃度,往原有飼料內多加10-20個玉米,然後以調理脾胃、腸道消化及非特異性免疫力等思路。

發現不但成本低了,很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其斷奶重雖然低了點,但是低的並不多,甚至有的比原來還要好,為什麼?

再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家有小孩子的話,你看到自己的小孩子半歲的時候比人家小孩子1歲多的孩子還要重、還要高的時候,你恐懼嗎?

悟:

世界是公平的,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這也是陰陽之道的精髓,我們養豬也是一樣。在投入及產出上,我們不能太變態。當你的貪欲超出了你的理智,那麼豬場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

每一個豬場的軟硬體環境都是有差異的,別人可能28天斷奶平均18斤20斤可以養的很穩定,你的28天斷奶可能16斤-17斤就會出問題,在死亡率升高和斷奶重的選擇上,你選擇那個?

不攻胎的母豬可能在夏季你的母豬是2-3個小時產完,如果攻胎的太變態你可能遇到的就是難產、產後母豬不食、產程5-6小時都很正常。在出生重和成活率及問題的發生幾率上你選那個?

對於很多豬場來講,基礎的東西都沒做好就想去跑的揠苗助長行為並不是豬場的本意,很多問題的發生是某些唯利是圖的企業及服務人員為了一己之私,不顧豬場實際情況的忽悠結果所致。

舵主經常給服務的豬場講,不要去看別人畫的大餅,你要先看到大餅下的風險。在沒有能力解決風險之前,還是啃你的饅頭最為睿智。

你養豬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裝逼,當你的風險環節越來越大的時候,你要選擇的不是技術,而是克制自己的貪欲,回歸到養豬的本質,養豬的本質就是:吃、喝、呼吸、拉、撒、睡這些基礎的東西。

做好基礎的,克制自己的貪欲,先把豬養活,養穩定,保證活著才是進步的基礎,才有可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模式,才有可能在不斷的豬群穩定為基礎下的持續進步。

小結:

本文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舵主這麼多年在一線處理問題的一些經驗和感悟,而且利用這種認知及習慣,在終端做了不少的成功的實效提升案例。

當然舵主的水準有限,也承認會有按照攻胎或者追求斷奶重的成功案例,但是舵主不相信那些案例是大眾的,特別是適合所有人的方式。

舵主始終堅信得失之道,始終堅信大部分豬場的問題發生從根源上解決的思路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欲,去尋找及踐行出適合自己的承受點,進而在保證豬場穩定為前提下的持續提升,而不是坐火箭的一味去走捷徑。

對於過度的追求出生重和斷奶重後為什麼豬越來越不好養了?這個觀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舵主不想做過多的無所謂爭論,只是把自己的認知及處理經驗分享出來,如果你感興趣,大可以一試,如果不感興趣,大可以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