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苑飲片|阿膠那麼貴,怎麼吃才最有滋有味

穿得漂亮看他們,活得健康看我們↑↑↑

阿(讀ē)膠

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歷代中醫學家把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滋補三寶”。阿膠在我國有著長達2500年的使用歷史,從漢代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

就已經有了阿膠的藥用記載。

很早的時候,阿膠其實並不叫阿膠,而是叫“驢皮膠”,做“驢皮膠”的,又不只有東阿縣,而是遍佈全國各地,只是東阿縣的驢皮膠效果最好,被歷代醫家所讚譽,所以醫家開方的時候總要加一個“阿”字以示道地,

再後來便演變成了現在的名字——“阿膠”。

元曲中唱道:“阿膠一碗,芝麻一盞”,女子們“粉腮似羞,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養生養顏,本源在氣血。氣血和,百病不生。阿膠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溫補氣血,平衡陰陽,最終使身體達到“和”的最佳狀態。道地阿膠,藥食兩用,四季皆宜,歷代醫家稱其為“補血聖藥”、“滋補上品”,是養生延年的“護身符”。

1

【阿膠】的作用

① 貧血、手足畏寒肢冷、長期腦力勞動、抵抗力差、體質羸弱、亞健康者、腫瘤患者,均為阿膠的適用人群。

② 現代研究表明,阿膠具有補血、止血、增強免疫、抗輻射、抗腫瘤、抗疲勞、提高鈣的吸收、大腦保護、促進骨癒合等作用。

2

【阿膠】的食用方法

阿膠質脆,搗碎後罐存隨用隨取。

• 阿膠粥:將小米/大米做成粥,阿膠粉一勺化入粥內攪勻,煮滾開即可。有健脾補血養肝之功效,用於病後體虛調補。

• 黃酒阿膠:黃酒浸泡阿膠,然後用文火煮沸,邊煮邊向壇內續添黃酒,直至酒添盡,阿膠化完。喝阿膠酒可以補血溫陽,對虛寒證有較好療效。

• 阿膠煮紅棗:取大棗10 枚置鍋內,

加水適量煮熟,加入搗碎的阿膠6 克,溶化,紅糖適量調味,飲湯食棗。能養血健脾,主治心脾兩虛、心悸失眠等。

• 阿膠梨蜜湯:取梨1~2 個,切成小塊後加水煮沸,然後加入阿膠小碎塊12克,用筷子反復攪拌使之溶化,加入白糖或冰糖、蜜各50 克。喝湯吃梨。本方滋陰潤肺止渴,適用於肺燥咳嗽、久病多痰。

3

【阿膠膏】的製作

用料

冰糖300g,紅棗去核350g,核桃仁(炒熟去皮)350g,黑芝麻(炒熟)400g,桂圓肉(龍眼肉)150g,黃酒一瓶,阿膠250g。

步驟

1. 將阿膠搗碎(某寶購買的不銹鋼舂就可以),上等阿膠質地很脆,一搗即碎。也可以使用家裡的錘子、扳手等器具隔紙將阿膠儘量倒碎。

2. 黃酒留出一小碗,其餘用來泡打碎的阿膠粉。大約要泡到幾個小時到一兩天以上時間,泡的越軟越好。

3. 熬制/蒸制:泡好的阿膠再武火開鍋後小火熬制30-60分鐘,開鍋後加上冰糖(可以多加點冰糖以增強口感);要不斷攪拌以防粘鍋,熬到阿膠舀起後呈倒三角狀落下,稱作“掛旗”。如果想省事,可以採用上鍋蒸的方法,蒸制60-90分鐘。

4. 出膏:出鍋前倒入枸杞、桂圓肉、去核紅棗、核桃仁攪勻,最後加入黑芝麻,繼續攪勻。黑芝麻一定最後放,否則很難攪動。最後攪到整個膏粘稠拉絲就可以出鍋啦。也可以根據口味再加上些蜂蜜。

5. 出鍋:選擇乾淨的玻璃飯盒(大約這個配方需要兩個大的樂扣飯盒),內層塗上食用油以防粘黏,將阿膠膏倒入並壓實。冷藏三個小時候呈凍後,取出切成片,冰箱保存,隨吃隨取。

注意事項

1.高血壓、感冒發熱及身體有炎症患者(腹瀉)禁用。

2.孕婦需諮詢醫師後,根據個人體質及懷孕的具體時間來確定是否能夠服用阿膠。一般在孕早期和孕晚期不宜食用阿膠。

3.體內有出血症狀時,如胃出血、腸出血、顱內出血等,或外傷未好時不要服用阿膠。

4.月經期不宜服用;血瘀體質(月經後期、有血塊等)不宜服用。

5.痰濕體質,濕熱內蘊人群不宜服用,如口幹、口苦、口黏、口氣重,乏力、頭暈、眩暈、腹脹滿、胸脅脹痛、大便不爽,大便粘膩惡臭,小便溲黃等等。

6.脾虛消化不良體質不宜服用。

文字:藥劑科 馬爽

美編:宣傳科

3. 熬制/蒸制:泡好的阿膠再武火開鍋後小火熬制30-60分鐘,開鍋後加上冰糖(可以多加點冰糖以增強口感);要不斷攪拌以防粘鍋,熬到阿膠舀起後呈倒三角狀落下,稱作“掛旗”。如果想省事,可以採用上鍋蒸的方法,蒸制60-90分鐘。

4. 出膏:出鍋前倒入枸杞、桂圓肉、去核紅棗、核桃仁攪勻,最後加入黑芝麻,繼續攪勻。黑芝麻一定最後放,否則很難攪動。最後攪到整個膏粘稠拉絲就可以出鍋啦。也可以根據口味再加上些蜂蜜。

5. 出鍋:選擇乾淨的玻璃飯盒(大約這個配方需要兩個大的樂扣飯盒),內層塗上食用油以防粘黏,將阿膠膏倒入並壓實。冷藏三個小時候呈凍後,取出切成片,冰箱保存,隨吃隨取。

注意事項

1.高血壓、感冒發熱及身體有炎症患者(腹瀉)禁用。

2.孕婦需諮詢醫師後,根據個人體質及懷孕的具體時間來確定是否能夠服用阿膠。一般在孕早期和孕晚期不宜食用阿膠。

3.體內有出血症狀時,如胃出血、腸出血、顱內出血等,或外傷未好時不要服用阿膠。

4.月經期不宜服用;血瘀體質(月經後期、有血塊等)不宜服用。

5.痰濕體質,濕熱內蘊人群不宜服用,如口幹、口苦、口黏、口氣重,乏力、頭暈、眩暈、腹脹滿、胸脅脹痛、大便不爽,大便粘膩惡臭,小便溲黃等等。

6.脾虛消化不良體質不宜服用。

文字:藥劑科 馬爽

美編: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