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胡同兒說」說,花花綠綠廣彩瓷器

【胡同兒】說,花花綠綠廣彩瓷器

說到廣彩,很多人會認為廣彩不是景德鎮燒造的,因此收藏價值不高,更有甚者一見廣彩就認為是晚清民國的東西,甚至說是新貨。其實不然,胡同兒格外喜歡廣彩,

可能是因為早年做IT的緣故,因此對於特別藝術或者玄學的東西,胡同兒領悟不深,只能弄點花花綠綠的俗氣廣彩,來充點自己的生活。但胡同兒的俗氣並不代表廣彩沒有收藏價值,相反,在廣彩中有很多精品,值得大家玩味。今天胡同兒就帶大家學習學習廣彩的一些收藏知識。

廣彩

廣彩,直譯,廣東彩色瓷器。廣彩在清代瓷器中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品類,

它代表了當時人們的一種全新的審美觀念。廣彩在現代審美中大多數人會覺得有點俗氣。花花綠綠,描金,富麗堂皇,且缺乏素雅之感。但在廣彩創燒的時候,廣彩的銷量一度超過了青花,成為出口歐洲的主力品種。

先說說廣彩的歷史:

關於廣彩的創燒,有很多種說法,並有很多種書籍詳細記載了廣彩的創燒歷程。1936年吳敬業、辛安潮所著的《中國陶瓷史》曾經提到“廣東廣窯,模仿洋瓷,

甚絢彩華麗,乾隆唐窯曾仿之,又常於景德鎮販瓷至粵重加彩畫,工細殊絕,以售外洋。‘’《陶錄》中也曾提到過廣彩”蓋仿洋瓷器者,常見爐、瓶、淺碟、碗、盤、壺、盒之屬,甚絢彩華麗。”其特點當是指廣彩瓷,“惟精細雅潤不及瓷器”。這裡說到了廣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富貴華麗,但缺乏景德鎮瓷器中的韻味。綜合很多書籍中的記載,胡同兒可以肯定的是廣彩創燒於乾隆時期,大發展於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第一個由廣東人創造行會組織“靈思堂’成立,標誌著廣彩正式進入大規模生產的新里程。

注: 這是一件乾隆時期的廣彩瓷器,畫面上看顏色絢麗,但這時還沒有金彩。因此與我們普通的粉彩瓷器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廣彩產品亦分為藝術瓷和日用瓷兩大類,欣賞藝術瓷的彩繪技法以國畫畫法為主,講究技巧,筆工精湛,內容多為人物花卉,亦有外國油畫的西方風景、人物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壺、盅等,加彩方法簡單、豪放、富於民間裝飾風味。隨著經濟的發展,

廣彩瓷器逐漸成為出口歐洲的主力品種,加之廣東等地離港口較為便利,因此吸收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因此當洋彩進入中國時很快便被廣彩所採用,逐漸出現了金碧輝煌的廣彩新風格。17世紀後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馬紮蘭創立中國公司,派人到中國廣東訂做帶有法國甲胄紋章的瓷器。這個標誌性事件為後來的訂燒瓷器開闢了先河。

廣彩的工藝:

廣州彩瓷的生產流程分為樣品設計、描線、填色、封邊、鬥彩、爐房等工序。構圖設計講究完整、統一、和諧,這是廣彩最大的特點。隨著新顏料的使用,彩繪顏色更加豐富,更加鮮豔。19世紀初,廣彩開始仿照中國緞錦紋樣作瓷器裝飾,此技法稱為“織地”,後用金水織地,發展為“織金地”且普遍用於各種瓷器,使得清代中後期的廣彩瓷器普遍帶有西洋風格,並有織金地紋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彩。19世紀末,廣彩運用我國織錦圖案的手法,以色彩豔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著稱;”數百年來經過藝人們一代代不斷發展、創新,廣州織金彩瓷以其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別具匠心的風格在中國瓷器中獨樹一幟。

注:這是一件典型的嘉道時期的廣彩瓷器,具有廣彩所有的特點,但人物畫法沿襲了清代中期的風格,寫意不適韻味。

廣彩的繁盛階段

在乾隆後期到嘉慶年間,出口瓷大量被廣彩瓷器所佔據。地理優勢,審美貼近西洋風格,最主要是價格上的優勢,使得廣彩進入了繁盛時期。廣彩既吸收了傳統的制瓷工藝,亦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備受歐美人的青睞。

在裝飾花式設計方面,已改初期的“歲無定樣”,而逐步進入批量生產,使零碎、分散、單獨的紋樣聯合起來,成為連續圖案,或完整的構圖。如“織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構圖,這個時期的發展後,最終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新的樣式。

廣彩的收藏價值:

廣彩的收藏價值其實很高,由於它代表了清代中後期人們的藝術思想逐漸西方化,因此不被很多老藏家所喜愛。但進入到新世紀以來,一批新的瓷器愛好者開始關注廣彩瓷器,國外的拍賣價格節節攀升。那麼到底廣彩瓷有沒有收藏價值呢?胡同兒可以肯定的說,有,肯定有,而且具有較大的潛力。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關於官窯的問題。因為當初廣東燒造廣彩的作坊式做法,使得在乾隆時期並沒有創燒廣彩官窯,到後期大繁盛時期又碰到中國國力逐漸衰敗,應該說,廣彩應該沒有官窯。(這裡胡同兒沒有經過考證,只是憑藉收藏經驗所得出,如有錯漏還請大家指正。)廣彩在民國後期至建國初期成為出口創造匯的重要瓷器品種,這一時期的廣彩瓷器多有印章款識”乾隆年制“,但這可以肯定不是官窯。

最後共同欣賞幾件廣彩的精品瓷器

下期胡同兒說,精彩繼續。郭老師家的瓷器到底是啥?

以上均為小火文玩寄賣鑒定評估師胡同兒原創

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版權歸“小火文玩寄賣”所有,非法轉載剽竊必究!

官方網站:www.xiaohuowenwan.com

QQ: 1730784287

廣州彩瓷的生產流程分為樣品設計、描線、填色、封邊、鬥彩、爐房等工序。構圖設計講究完整、統一、和諧,這是廣彩最大的特點。隨著新顏料的使用,彩繪顏色更加豐富,更加鮮豔。19世紀初,廣彩開始仿照中國緞錦紋樣作瓷器裝飾,此技法稱為“織地”,後用金水織地,發展為“織金地”且普遍用於各種瓷器,使得清代中後期的廣彩瓷器普遍帶有西洋風格,並有織金地紋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彩。19世紀末,廣彩運用我國織錦圖案的手法,以色彩豔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著稱;”數百年來經過藝人們一代代不斷發展、創新,廣州織金彩瓷以其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別具匠心的風格在中國瓷器中獨樹一幟。

注:這是一件典型的嘉道時期的廣彩瓷器,具有廣彩所有的特點,但人物畫法沿襲了清代中期的風格,寫意不適韻味。

廣彩的繁盛階段

在乾隆後期到嘉慶年間,出口瓷大量被廣彩瓷器所佔據。地理優勢,審美貼近西洋風格,最主要是價格上的優勢,使得廣彩進入了繁盛時期。廣彩既吸收了傳統的制瓷工藝,亦吸收了歐美的藝術精華,完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備受歐美人的青睞。

在裝飾花式設計方面,已改初期的“歲無定樣”,而逐步進入批量生產,使零碎、分散、單獨的紋樣聯合起來,成為連續圖案,或完整的構圖。如“織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構圖,這個時期的發展後,最終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新的樣式。

廣彩的收藏價值:

廣彩的收藏價值其實很高,由於它代表了清代中後期人們的藝術思想逐漸西方化,因此不被很多老藏家所喜愛。但進入到新世紀以來,一批新的瓷器愛好者開始關注廣彩瓷器,國外的拍賣價格節節攀升。那麼到底廣彩瓷有沒有收藏價值呢?胡同兒可以肯定的說,有,肯定有,而且具有較大的潛力。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關於官窯的問題。因為當初廣東燒造廣彩的作坊式做法,使得在乾隆時期並沒有創燒廣彩官窯,到後期大繁盛時期又碰到中國國力逐漸衰敗,應該說,廣彩應該沒有官窯。(這裡胡同兒沒有經過考證,只是憑藉收藏經驗所得出,如有錯漏還請大家指正。)廣彩在民國後期至建國初期成為出口創造匯的重要瓷器品種,這一時期的廣彩瓷器多有印章款識”乾隆年制“,但這可以肯定不是官窯。

最後共同欣賞幾件廣彩的精品瓷器

下期胡同兒說,精彩繼續。郭老師家的瓷器到底是啥?

以上均為小火文玩寄賣鑒定評估師胡同兒原創

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版權歸“小火文玩寄賣”所有,非法轉載剽竊必究!

官方網站:www.xiaohuowenwan.com

QQ: 1730784287